常德會戰中張靈甫58師為何見死不救?

楊淵濱



首先看當時的情況,一開始日軍的進攻意圖並不明顯,國軍最高統率部不知道應該如何抉擇。

當日本人的進攻方向非常明確的時候,一切已來不及了。餘程萬的8000虎賁軍已被3萬日軍團團包圍,以日軍的戰鬥力,常德的陷落已不可避免。


因為常德處在第六和第九戰區的交叉部,因此周邊有20幾萬的國軍。周邊的日軍除了圍攻常德的3萬人外,還有7萬圍點打援的部隊。

以當時的戰力來看,20幾萬的國軍是沒有辦法打敗10萬日軍的,但日軍也有日軍的短板,那就是當戰爭進行到下半場時,日軍的物資已非常匱乏,難以支持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只能集中資源和兵力猛烈進攻幾個月,然後轉入休整。



當餘程萬在與日軍苦戰時,張靈甫的58師正在常德外圍慈利激戰。74軍是抗戰中讓日本人吃了不少苦頭的部隊,對於這支軍隊,日本人從來不敢小看,直接出動了兩個師團的兵力還阻擊張靈甫。

日本正常的兩個師團大概有5萬多少人,就算不滿編制也有3-4萬人,日軍的裝備和戰術素養當時在亞洲是最高的,就算美國人也怕他們三分。

以這樣數量的軍隊阻止74軍是很容易的,就算反過來,讓74軍防守,日軍兩個師團進攻,74軍估計也很難吃得消。何況日軍是在防守,74軍是在進攻。


張靈甫的58師和51師能吸引日軍兩個師團的防守,就說明他們也拼盡全力在向常德運動了,只是侷限於自己的力量有限,無能為力罷了。

也就是說,以74軍51師和58師,根本沒有辦法突破日軍的防線的,當然吸引日軍的兵力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74軍實在輸不起。

在長沙戰場上,74軍是少數的王牌軍,是讓日本人害怕的軍隊。日本人曾多次想尋找機會消滅掉這支軍隊,都沒有成功。

在蔣介石的規劃中,74軍是機動部隊,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沒有直接作戰任務;它的唯一任務就是尋找戰機,消滅日軍。

如果74軍打沒了,對於長沙戰場來說,會對士氣打擊很大,會讓日軍更加肆無忌憚的進攻,74軍基本上就是日本人的惡夢。

74軍就算用盡全力,也殺不進常德城。況且74軍這個招牌就是拿來嚇唬日本人和打擊日本人的,不管在任何一個層面上講,是一定要保住的。

張靈甫的58師和背後的74軍雖然能打,但也不能戰勝同等數量的日軍。也就是說在常德會戰中,張靈甫的58師並非見死不救,而是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就算拼光了,也不一定能突進常德。


新知傳習閣

非是不救,是救之不得。

日11軍進攻常德戰役,一共出動了五個師團全部或部分的十萬大軍,在戰役初期一直隱蔽作戰企圖,機動於兩湖方向做不規則運動。而常德位於國軍第六和第九戰區的結合部,非常需要兩個戰區協調作戰,要命的是戰役之初,兩戰區都不敢明確判斷日軍要取常德,所以兵力佈署完全是被動的,沒有主次。

更要命的是此時蔣介石人在開羅,以國軍的特性,沒有蔣的督戰,戰區和集團軍乃至軍級主官,很難用命。

等到日軍的戰役態勢明顯時,餘程萬師已經被日軍割斷聯繫包圍,並且日軍僅以40%的兵力攻城,六成以上的部隊用於阻援和機動作戰,其中攻城的以巖永旺116師團為主,守城國軍則不足8000人。

之前有個問答討論過,我一直認為時任11軍司令官的橫山勇是抗日戰爭中最兇惡的敵酋,幸虧調入關內戰場較晚,否則危害更大。

王耀武集團軍所屬的74軍一般不擔任死守的任務,因為這是軍委會直屬的機動兵團,由此可見,日軍的戰役企圖掩蓋之成功,等到發現日軍主攻方向時,原本負責戰場二線警戒的餘程萬57師已經是不守也得守了。

王耀武部主力兩個軍,包括七十四軍的51師周至道和58師張靈甫部,此時被隔離在常德外圍慈利一線,日軍為了對付這支虎之師,出動了第3和第13師團,瞭解中日戰史的同學應該也瞭解這兩個師團的戰力,就是他們攻王耀武守,都略顯吃力,何況日軍以守為主,目標是不讓王耀武集團軍接近常德。

無論是張靈甫還是王耀武都是盡力了的,畢竟57師是74軍的骨肉,真有什麼閃失,蔣介石也饒不了他們。他們也確實吸引了日軍打援部隊的主力。

常德會戰的罪臣是薛嶽和李玉堂,第九戰區司令薛嶽抗拒軍委會命令,不敢放手攻擊日軍,反而佈置口袋等著日軍去鑽,完全誤判日軍戰役方向。及至常德被圍後才派李玉堂率方先覺第10軍等自長沙前往救援,方先覺又懼怕日軍有陷阱,走的慢慢吞吞,而其實日軍機動部隊主力,此刻就是在阻擊王耀武及張靈甫。

後軍委會轉來蔣介石口諭,限第十軍三日內突破德山,這下方先覺慌了,督師猛攻,而由於時間喪失,日軍從容調回第3師團增防,將強行軍百里到達德山的第十軍預十師擊潰,孫師長明謹陣亡,解圍失敗。

老蔣急眼了,第六和第九戰區都積極起來了,可惜餘程萬已經血戰兩週,再也頂不住了,殘部突圍。其實常德會戰的後半段打的還可以,當日軍發現國軍兩大戰區主力兩線壓來時,選擇了放棄常德撤退,會戰期間損失也不小。

餘程萬與新11師會合後,反攻常德,鬼子就留了一箇中隊斷後,反攻“大獲”成功。

而以張靈甫同學在抗戰時期的狀態,不可能出現作戰不力或抗命不遵的情況,要不怎麼升的軍長。


度度狼gg

常德會戰,是1943年11月至12月。侵華日軍與中國軍隊發生在湖南常德的一次會戰。日軍集結了七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國軍集中了第六戰區第九戰區16個軍43個師21萬人迎戰。

張靈甫為何見死不救?不是不救,是救之不得。

張靈甫,原51師師長,當時臨危受命就任58師副師長。承德會戰之時,蔣介石正在開羅,國軍群龍無首,沒有蔣的督戰,戰區和集團軍軍官士氣不振,導致貽誤戰機。餘程萬所部57師八千人,守衛常德十八天,孤軍與數敵血戰。等待援軍到來。



張靈甫所部,摔新軍58師趕來支援,手下不服其調動。(因原師長廖齡奇),在外省。由張副師長帶領趕往前線。

這時餘程萬已經血戰兩週,在也頂不住了,摔殘部突圍,這時,日軍發現國軍兩大戰區主力兩線壓境。後來選擇了放棄常德。餘程萬與58師張靈甫會合子後,開始反攻。這時鬼子只剩一箇中隊的兵力,反攻取得了勝利。


後來蔣介石要槍斃餘程萬,,當時承德的政要和民眾聯名上書求情,餘程萬逃過一劫。58師師長廖齡奇,反到成了蔣介石殺雞儆猴的祭品給殺了。

由張靈甫接任廖齡奇任58師師長。之後又提升為軍長。

張靈甫在承德會戰中出現的抗命不遵,見死不救,作戰不利的情況視為誤解。如果是那樣他不可能被升官加職。


任馳贏天下

常德會長確實是日寇橫山勇戰略欺騙成功,然而更顯王耀武張靈甫之輩無能加上心眼壞!

關鍵是地緣,也就是兵要地誌方面的欠缺,比日寇差一個等級。

原本國軍的地緣戰略大師郭汝瑰看透了日軍的企圖,集結重兵於石門。左可以救鄂西石牌,又可以策應常德。在先前的鄂西會戰中,石門重兵集群起到了作用,特別是74軍依託石門出擊,擊敵惰歸。鄂西會戰之後,橫山勇看透中國人的排兵佈陣,直接衝石門而來。石門地形如其名,三面是山易守難攻。擁有74軍、100軍、73軍的王耀武系如果在此利用地形和日軍大幹一場,也不會吃大虧。

此時守石門的第29集團軍王纘緒消極怯戰,不好好做事連工事都不好好做掉頭就跑,退縮慈利。留下非其嫡系的73軍掩護。73軍又留下非其嫡系的暫五師守石門城,導致暫五師彭士量師長以下幾千將士全部犧牲,傷亡殆盡。

暫五師是陳誠系的部隊,在郭汝瑰訓練下戰鬥力極為不錯,鄂西會戰初期73軍被圍殲,重建73軍時補入暫五師給73軍。國軍各系就是這樣用敵人消滅別系部隊的摻沙子。國民黨軍內部如此傾軋,白白犧牲大量勇敢戰士。

慈利已經深入湘西大山了。和常德中間隔著茫茫山地,難以相互策應。拔除了石門釘子,橫山勇可以從容打擊常德的57師。日軍卻不依不饒,猛打猛追,把慈利也打下來了。這時王耀武系主力74軍100軍才抵達了慈利東南常德正西偏北的黃石鎮。

此刻日軍90度大轉彎,南下猛攻常德。這一出指東打西唱得好的!

日軍利用水軍優勢,通過洞庭湖運兵於漢壽實施兩棲登陸包抄常德東南;利用空軍優勢,空降一箇中隊傘兵攻佔常德西南的桃源;再以步騎兵混成特遣隊穿插桃源,快速突擊,打下了常德西面的陬市,包圍了常德。

和鄂西大戰一樣,日寇不是以佔領土地為目的,而是要打擊國軍主力為目的。常德圍城就是圍點打援。問題是你接不接招。你要解圍必須要付出代價。問題是國軍那支部隊付!

中國幾千年地緣戰略發展,名城都有靠山,沒靠山的名城入鄴城,早就被掃進歷史的垃圾箱裡。靠山就是城市的地緣戰略之眼!守城必守山,靠山倒城即覆。比如長沙必先守嶽麓山。衡陽是張家山。常德靠山就叫德山!!!

守常必先守德!

守常必先守德!

守常必先守德!

重要的說三遍!!!

然而餘程萬不通兵法,德山的兄弟部隊100軍188團被從洞庭湖水面閃擊抄後路的日軍擊潰後,他就讓57師德山的小股部隊全部放棄陣地退入常德城垣。放任抄後路的日軍佔據地利。此後,德山成為中國軍隊打敗虧輸之所。57師在城內也被俯瞰的日軍準確炮火大量殺傷。其實就算放棄常德城垣也該集中大部分兵力守住地緣靠山德山。後來衡陽保衛戰,方先覺率第十軍主力在地緣戰略之眼張家山掘方先覺壕據守,和日軍死頂好幾十天,耗完了自己大部分戰力,也殺傷了大量日軍,是真的力竭而後,衡陽才失守。沒辦法,中國軍隊普遍在兵要地誌上有欠缺,郭汝瑰方先覺這類地緣戰略大師只是少數,而日軍的地緣眼光真毒!!!

地緣上,救援常德還是要靠西面的黃石鎮王耀武系重兵集團和東南的長沙薛嶽重兵集團。

11月22日起,小日本已經在常德周圍張開了大網,就等打擊中國軍隊所必救了。

所謂常德會戰的罪臣是薛嶽和李玉堂,實在太好笑了!無他,74軍系王耀武、張靈甫之流心眼太壞!!!

麻煩好好看看地圖,常德周邊,是西邊的黃石鎮近還是東邊的長沙近。雖然黃石鎮到常德要翻越湘西山路,然而不是不可克服的絕境。就算日寇部署第三和第十三師團重兵,憑藉74軍、100軍4個師國軍最精銳部隊也是有機會衝破日軍打援兵團的防守,解圍是有希望的,只是要付出大點代價。問題是王耀武要解救自己核心嫡系的57師,願不願意付這個代價。

而東邊長沙九戰區還要防禦武漢方向其他日軍的力量,防線很長,不得不調集衡陽的第十軍遠程奔襲。

其後十幾天常德保衛戰,57師精兵大部分都是被日寇炮兵殺傷的,架在德山頂日寇炮兵觀察哨起了大作用。

這十幾天,西邊黃石鎮的74軍100軍4個師不但沒有攻破當面日軍的防線,反而讓日軍能從容調集第三師團去德山殺東面九戰區部隊。一直到最後,王耀武系集團也沒接近常德,只是收復桃源。看地圖,從黃石鎮出發,猛攻常德西面是捅日寇腰眼,解放東南面的桃源是揪尾巴。王耀武張靈甫之流就沒用力救常德。解救常德必不可少的慘重代價,是兄弟部隊去付了!最終,張靈甫有孟良崮絕境,王耀武有濟南孤城,早在1943年11月22日的湘西黃石鎮就已經決定了。老天有眼,蒼天饒過誰?

相反衡陽的李玉堂麾下方先覺第十軍,長途救援,先是被日軍空軍偵查到行蹤,在漢壽洞庭湖南岸遭遇伏擊被打殘一個師。再是常德的地緣之眼——德山,被日軍殺得個屍橫遍野,還死了個師長。三個師三萬來人,就幾乎被日軍殲滅了。其後回到衡陽的沒幾個兵,恢復了半年多,也沒緩過氣來。衡陽保衛戰前,老蔣還撥了一個師給方先覺,就這樣那時整個第十軍也只有一萬六千多人。可見救援常德方先覺第十軍犧牲之慘!方先覺兵要地誌我打一百分,不提後來的衡陽張家山,就是第十軍猛攻慘攻常德的地緣之眼——德山,餘程萬才有命逃出常德。

就這樣餘程萬之流不怪他的好兄弟51師58師,不去怪輕易丟掉常德地緣靠山——德山的王耀武系100軍188團。反而去死咬為救他小命幾乎拼光了老本的方先覺第十軍,害方先覺被撤職!派系傾軋啊!餘程萬不是腦子有病,就是品德有問題。所以,十幾年後沒品的餘程萬在香港被歹徒謀殺在自己的小店裡。人在做,天在看,老天饒過誰?

無論如何,仗打得再醜,這段苦難歷史也是我們自己的。今天后人一定要汲取先輩苦難歷史的教訓!

記住為保衛祖國犧牲的民族英雄。郭汝瑰提拔訓練出的暫五師彭士量師長、陬市的第150師許國璋師長、德山最慘第十軍預十師孫明謹師長。埋骨何須桑梓地,青山處處埋忠魂。


ew235

常德會戰又稱湘北戰役,是指1943年11月至12月, 侵華日軍與中國軍隊在常德地區進行的會戰。常德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大規模的會戰之一,也是抗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勝利之一,在整個抗日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譽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參戰各部隊中,王耀武率領的74軍表現最為突出,其中張靈甫的58師、餘程萬的57師表現尤為突出。

1940年冬,張靈甫出任74軍58師副師長,1941年3月,張靈甫代理58師師長(58師師長廖齡奇當時去湖南嶽麓山參加軍官訓練團學習,不在任上),1941年10月24日張靈甫接任58師師長。在抗戰會戰期間,張靈甫率領的58師積極抗戰,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與軍魂。

1943年11月常德會戰,日軍精銳南京大屠殺元兇13師團主力5個聯隊猛攻慈利,慈利地區正面主陣只有張靈甫58師孤軍作戰,日軍另一精銳師團第三師團全部和13師團剩餘部隊一起與74軍另一師51師,100軍激戰在慈利附近地區,74軍,100軍頂住日軍兩個精銳甲種常設師團5晝夜的進攻,其中13師團慈利戰後傷亡近一半,張靈甫轉守為攻,向13師團殘部發起猛攻,率58師收復黃石,九溪。58師略事整頓,於12月8日復向停留在漆家河畔的第13師團發起進攻,與51師一起夾擊漆家河東北之敵,第13師團的最後防線終於被突破,敵師團長赤鹿理也在督戰時負了傷。所以在常德會戰期間,張靈甫不是見死不救,而是各有防禦任務。

常德血戰得到全世界同盟國家高度讚揚,大大提高我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國際威望。常德會戰期間,中美英三國首腦舉行開羅會議,並發表《開羅宣言》,《開羅宣言》決定,戰後將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四省和臺灣、澎湖列島全部歸還中國。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和臺灣、澎湖列島迴歸祖國來之不易,這是眾多抗日英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緬懷抗日英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牢記歷史,毋忘國恥,以史為鑑,開創未來,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天帝賴元和

常德會戰沒有誰見死不救!這事說起來話有點長。首先是日軍11軍(司令橫山勇)戰前規劃的戰術計劃取得了成功–––先指揮大軍向西進攻使第六戰區判斷失誤,誤以為進攻方向是鄂西。就在孫連仲(六戰區司令)調集(包括74軍的51師和58師)戰區主力準備在鄂西於日軍會戰時,突然渡過洞庭湖向南直指常德。於是就產生我軍主力在西,中間是日軍常德孤懸於東的局面。我六戰去要去救援的話必須突破日軍主力的防線才能解常德之圍(日軍計劃要的就是這個局面––如果不救那就看著常德淪陷,如果來救那就必須離開原來的預設陣地去進攻已經精心做好準備的日軍)事實上當我方發現日軍真正的企圖後立刻改變計劃由王耀武指揮(包括100軍74軍51/58兩師)等主力突破日軍防線救援常德。同時軍委會命令9戰區急調第10,第58,第99軍,第4軍等部極速北上救援常德。其中第10軍(方先覺)從衡陽出發拼死突進最先趕到常德附近於阻援日軍激戰兩個師打殘,最後雖未成功但也讓日軍感到巨大的壓力和恐懼。常德失守後日軍留下小股部隊主力撤退,常德失守3天后58軍新11師在57師殘部接應下消滅了日軍小股留守部隊光復了常德。這裡有一個情況要特別說明!在日軍主力撤退途中接到大本營和派遣軍要求返回常德做長期佔領時罕見的被11軍拒絕(事後竟然得到了上級的諒解,理由是11軍在常德作戰中環境險惡,減員嚴重,官兵極度疲憊),這種抗命的現象在日軍中極其罕見,可見日軍當時受到的打擊之嚴重。所以整個常德會戰過程雖然我軍一度陷入被動,後在6,9戰區主力合力打擊下被迫放棄常德敗退。可見見死不救用不到58師身上,也沒有理由用在別的部隊身上。以上是憑記憶所寫,有些軍隊的番號可能有錯請諒解!


朱文熙3

常德會戰張打的不錯,守慈利達5天之久,至於其他,不是一個師長能夠決斷!再有守常德的就是57師,就是歸屬於74軍的部隊,怎麼可能張靈甫的58師沒盡力呢?這題目誰出的?如果是質疑,也應該是衡陽會戰質疑張靈甫未盡全力吧?怎麼是常德,出題的人搞懂最基本問題沒?

還有,58師?張靈甫的58師在桃源,沒有58師在外抵擋,57師的常德保衛戰更危險,常德會戰又不僅僅是常德保衛戰,又不僅僅是一個城市,周圍都是相關聯的。無論是張靈甫還是王耀武都是盡力了的,57師也是74軍的部隊啊!74又稱35部隊,因為它包含了51師,57師,58師,作為58師主官的張靈甫對自己所屬的74軍的部隊怎麼可能不上心?

倒是雜牌軍誤事,石門是雜牌的湘軍73軍在守,一擊即潰敗,這戰鬥力....彭士量就在石門死的。順便說說74軍的戰鬥力,74軍一開始是普通部隊,也是血與火走出來的。施中誠的57師(後來師長是餘程萬),這個雜牌師戰鬥力很強悍(當年是雜牌)。淞滬會戰時,57師一次夜襲幹掉了150人的日軍輜重兵,還順手把增援的日軍50多戰鬥兵也全滅了,這戰鬥力!也就是說74成軍的時候就是普通部隊,後來的江湖地位,真是一仗一仗打出來的。

57師雖然是雜牌,可裝備不錯的,屬於那20個德盔師,王耀武就是從浙保一路上來的。(第58師也是浙江保安隊升級的,第51師是保定編練處出來的)所以,浙保的戰鬥力還是可以,比其它保強多了。


李三萬的三萬裡

關於一次會戰,單一將領的行為是遵從戰爭局勢和統一戰略部署的。

常德地區歸第六戰區管轄。第六戰區的根本任務是“鞏衛陪都,殲滅侵入之敵”。日軍開始大規模兵力集結後,戰區司令長官部判斷日軍有可能發動進攻,但對日軍的戰略意圖和主攻方向卻一時難以判明。在 10 月10 日修正完成的《第六戰區三十二年第一號(守勢)作戰計劃》(以下簡稱《(守勢)作戰計劃》)中,戰區列舉了五種日軍可能的進攻方式與國軍的會戰實施規劃,其中兩種規劃準確地預測了日軍常德作戰時的進攻途徑。但是由於戰區的主要職責是鞏衛陪都重慶,所以軍事部署的重點還是放在守住長江防線和各入川要道關隘方面,湘西地區的防禦力量相對薄弱。

1943 年 11 月,常德會戰爆發。日本第 11 軍約 10 萬人,130 多架飛機,從東起華容、西迄松滋長達 200 公里的長江南岸,向第六戰區發起全面進攻。第六戰區根據戰區的地形地貌特點和敵我雙方的兵力部署態勢等,制訂了第一線兵團利用有利地形逐次抵抗消耗敵人,後退決戰的策略。但是日軍各路大軍渡江投入戰場之後,國軍很快陷入不利態勢。外線防禦陣地的第 10 集團軍和第 29 集團雖然與敵艱苦纏鬥,但在日軍的猛攻之下傷亡慘重,各縣城及重要據點接連失守。不久日軍按計劃改變主攻方向,佔領石門。其後日軍各路大軍相繼南下,進逼常德。國軍第一線兵團防線在整體態勢上已遭突破。在蔣介石的親自指揮下,重慶軍委會調整兵力部署,指揮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聯同實施下一階段的戰略計劃,即“由內線到外線,以常德為核心包圍擊破敵人”,準備吸引日軍到常德周圍,最後依常德守軍之抑留與外線兵團之協同,合力將日軍壓迫於洞庭湖畔而殲滅之。在此之後,常德城成為會戰的關鍵。負責守城的第 74 軍第 57 師 8000 多官兵在數萬日軍圍攻下浴血奮戰十幾天,最終近乎全軍覆沒。有論者將 57 師孤守常德歸因於國軍軍事部署和指揮上的失誤,但是筆者認為這種局面的出現,先是和戰前第六戰區對日軍進攻規模估計不足有關,繼而恰是軍委會及第六戰區戰略部署的調整所致。在調整後的戰略計劃中,常德城成為吸引日軍主力部隊蝟集的戰術誘餌,依靠其堅守為對敵反包圍的形成贏得時間和空間。但是在常德保衛戰打響後的十幾天裡,外線各路援軍均為日軍所強力阻擊,原定計劃進展不利,最終造成 57 師孤軍奮戰之局。

正當第 57 師在常德與日軍浴血奮戰的時候,1943年 11 月 22 日到 26 日,中、美、英三國在開羅召開政府首腦會議,討論聯合對日作戰和戰後對日本的處置問題。會上,常德會戰引起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等人的關注,蔣介石則以通報戰況的方式宣傳了常德戰役的成果。回國之後,蔣介石特意致電 57 師師長餘程萬:“本委員長已於昨日由北非洲與羅、邱會議完畢回渝,欣悉我第五十七師全體官兵保衛常德,奮勇殲敵,已引起全世界各友邦最大之敬意。今已嚴令我中美全部航空力量以後專來掩護我常德之守軍,並令第六、九兩戰區之主力皆向常德直接挺進,夾擊常德之殘寇,務希嚴督所部與常德城共存亡,以完成此次輝煌之戰績,勿使斯大林格勒之戰史獨美於前也。”蔣介石以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相期許,一方面要求 57 師死守常德;另一方面嚴辭飭令第九戰區的增援部隊加快進軍,並稱“如不能如期挺進常德城,與我守城餘師直接聯絡夾擊敵寇,則以違令避戰論罪,萬一常德因此失陷,必將該軍師長等以軍法從事。”在蔣介石的嚴令督促下,薛嶽、孫連仲率第六、九戰區各部隊不惜血戰,火速進援。12 月 2 日晚,軍委會與常德失去無線電聯繫,判斷常德可能已經失守。3 日,蔣介石電令第六、第九戰區:“無論常德狀況有無變化,決依既定計劃圍攻敵人。”12 月 5 日起,各部隊對當面日軍發起進攻。此時,佔領常德城的日軍除少數兵力外,大部隊已按原定作戰計劃返還。9 日晚,從第九戰區增援而至的歐震兵團第 58 軍新 11 師攻入常德城內。其後,第六、第九戰區各部隊緊隨日軍之後實施跟蹤追擊,至 12 月底,全部收復陣地,恢復了會戰之前的態勢。


綁架兔子的暴走族

這段不熟,但我收集的資料是這麼說的:

“1943年冬,常德會戰爆發,張靈甫率58師在常德以北阻擊日軍34師團佐佐木支隊、13師團116聯隊向扁擔埡、赤松山、亞門關發動猛烈攻擊,並擊退日軍的夜間化妝偷襲。有力地支援了常德的正面防禦作戰,獲國民政府授予的四等雲麾勳章。”

可見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為什麼現在頭條問答有這麼多不靠譜的問題?


老家綏中

讀了幾位的問答,均不滿意,沒有一位說,常德戰役前中後74軍58師所在的位置。懂戰史的,應該如實答上來。不懂的,就別裝模作樣亂噴。把常德之戰中58師前中後期的位置說清楚,就明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