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上海人,尤其是女生自我介紹時會強調自己身份證310開頭?

大能貓熊

近年來,關於上海身份證,網上掀起了不少討論,有的網友說,有極少數上海人在作自我介紹時,會特意強調自己身份證上的310開頭,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戶口,可能會因為學習、工作等多方面原因而遷移,但每個人的身份證號碼是終身不變的。

上海市的代碼是31,因此上海人的身份證號碼都是31開頭的,就算是外地人把戶口遷到上海,他的身份證號碼也還是以前的,所以極個別人為了強調自己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往往會強調自己身份證上的310開頭。

但儘管如此,在本人看來,這種行為很無語,上海人不管男女老少,一般都不會在沒事的情況下,說自己的身份證是310開頭的。

可能在相親或者某婚戀網站上,倒是會出現這樣的自我介紹,畢竟現在許多人都很現實,也很直接,除此之外,年輕人之間有時候開玩笑,也倒是會按照身份證號碼,來互相歧視一下,不過,也只是句玩笑話而已。

再就是部分上海老一輩的人,因為歷史原因,沒讀過什麼書,家庭條件也一般,就只能拿身份證310開頭來炫耀了。 但這種老一輩的人,各個地方都有,和上不上海也沒什麼關係,不能只拿上海說事。

最後,可能是現代社會中新上海人越來越多,網絡上很多噴子喜歡搞特殊,所以也就強行區分新上海人和土生土長的上海人。

不過,這種情況小夥伴們也不用太在意,你搞你的特殊,我過我的生活就好~


找靚機二手機

看到這個問題作為上海人忍不住答一發。

我感覺好像身邊沒有一個現實中的上海人會用這種口吻或者這種介紹身份證的方式來說自己的吧。如果有,我們上海人自己都會覺得他是個十三點。

是不是題主太敏感了?

因為看到題主說女的自我介紹是這樣。我大膽猜測下,你看到的這種,不是相親時候,就是在某些女人扎堆的網上或者論壇上看到的?

說句玩笑話,倒是上海人自己,有時候開玩笑倒是會按照身份證上的號碼,來相互歧視的,比如310105的就看不起310108的,因為108是閘北區,代表相對落後的地區。

不過如果是年輕人之間,權當是玩笑。倒是很多上海老一輩,因為當年歷史原因,沒讀過什麼書,家裡條件一般的,沒什麼素質或者文化的,平時也沒什麼炫耀,只好拿這個來貶低其他上海人了。

這種老一輩的其實各個地方都有,和上不上海沒關係。倒是有時候在網上,一些平時看起來有素質的年輕人,在屏幕後面沒人知道他是誰,就會陰暗的釋放自己的優越感或者劣根性,這也是沒辦法控制的,同樣的,全國各地也都有啊。所以不要針對上海人啊。

最後如果是相親時候碰到的。那我倒是覺得正常。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上海相親公園,或者相過親?有次路過哪裡。現在相親超級現實的,畢竟年紀大了,功利性目的性很強的。每個人信息就像貨櫃上的標籤一樣,一上來就直接說明的很清楚,比如年齡,畢業學校,學歷,工作單位,工資多少,是否上海戶口,身份證多少,家裡什麼情況,想找什麼情況的人,有幾套房,多少存款,有沒有車。

都是很現實也很直接的,達到心中目的就談下去,不行直接不談了,再找下一個。這個現象隨著剩女的增多有越來越厲害的趨勢。

所以我猜測你是不是碰到相親的人了,所以人家直接介紹也說不定。你不要太敏感。

最後還有個可能性,也是網絡上的現象,現實中不太有的。就是現在新上海人越來越多了,但是網絡上很多噴子非要搞地域黑或者特殊化,就用身份證號碼強行區別開新上海人和土生土長上海人,來製造矛盾。所以我懷疑題主你其實並不是在現實中看到很多這種自我介紹310的人而是網絡中遇到的。

如果確實是這樣的話,我覺得你不用太放心裡去。網絡上的東西做不得數也沒有意義,除了給你增加戾氣帶來負能量之外沒有一點效果。

其實上海年輕一代還是很不錯的,如果可以,你可以多和310們一起玩玩,多參加社交活動,多打打球運動起來。不要整天亂想,憋在心裡只會越來越負面。

希望我的話能幫到你,以及那些有需要幫助的讀者。


龍里格龍



對於上海人,沒上網之前我一直都以為素質很高。然而在網絡裡混了幾年,這個印象也改觀了。

我上網之初很不喜歡罵人,更自我杜絕罵髒話。我對網絡上髒話氾濫很反感,我認為那是時代導致的流氓文化氾濫所致,而不是必然的。生活裡都沒有網絡裡話髒多。一開始我真的可以說做到了克己復禮和慎獨,甚至被罵也是很理性應答,有點沒有脾氣只講理的理中客味道。然而,有一次在評論聯合國官微發的粵語話題中提到吳語時卻遭到了大規模謾罵。而這些謾罵者就是上海人,如果這些謾罵者都是些普通年輕人、噴子也就罷了,然而不全是,其中不乏認證的律師等等。我那一天還是保持著以往風格,理性作答,基本沒回罵。還提醒他們,這是聯合國官微,不要太丟臉了。可是沒用,謾罵此起彼伏,拉黑了很多人。後來有個有點理性的人跟我說了幾句,我說我算是重新認識上海人了,我不過說了一句吳語可能未必是純正古漢語,可能雜入了別的語言,就遭至大規模謾罵。

上海人為什麼要跳出來謾罵,他們真的是為了保衛漢族的古文化而動氣嗎?我也希望是,可惜不是。上海人的心理與大多數有外來人口的城市一樣,都有傲慢。只是上海人這方面相比之下太突出了。比如他們把全國別的地區,包括別的大城市都比作鄉下人,這種傲慢心理不是少數人的存在,而是多數人都有。可是上海作為大都市,前身不也是殖民地,有什麼好傲慢的,你不過是剛好生長在其中而已。真正作為漁港漁村的最早上海人恐怕也不一定是你們的先人。民國時代、建國以後進入上海生活的人多了去了,要這麼追根溯源,指不定你也是"鄉下人"後代。今天發展了,迎來新上海人,然而你們這些先上車的就開始叫囂客滿了,上不去了,百般看不起新上車的。然而今天進入的和過去進入的有什麼本質區別呢?這種心理又衍生出了保衛上海話的心理,身份證310開頭的心理。意思是新進入的身份證號碼是原籍號碼。這樣就突出自己是真正的本地人、大上海人了。可是想過沒有,你這個大上海人,在光鮮靚麗中長大,為什麼思維會比鄉下人還要狹隘呢?

一個大都市生長的人把狹隘、傲慢、媚洋發揮到極致,實在讓人唏噓。每個地方都有類似問題,但你大上海是不是過於突出了?外地人確實有的素質不高,亂扔垃圾、不愛護公物的也是外地人發生率大一些。可是能培養出周立波這種喝咖啡就自豪的心理,是不是如同不愛護自己的靈魂,沒有給自己靈魂搞搞衛生。那些謾罵者如何呢?如果只是經歷那麼一次也就算了,後來的網絡生活中,我很注意對方是哪裡人,結果我的結論,低素質謾罵者上海人最多,我還進入謾罵者主頁察看過是否是真的本地人,結果幾乎都是,幾乎都有作為上海本地人自豪的心態,罵別人鄉下人的比例也很大。而我本人後來每當遇到上海人謾罵,絕不讓它好受,我會回敬得比對別的人更毒一點,讓它更生氣一點。

上海人其他方面的毛病,比如會算,小氣等在我看來並沒有什麼,我生活中就有來自上海的鄰居,他家曾經在生活不富裕的時代自己在院子裡養了豬,殺豬時請人幫忙,最後就炒點豬肝之類小菜招待客人。沒有放開吃一頓,確實很會過日子。這是生活理念不同而已。他們也有優點,在八九十年代還要保證穿得體面,會做衣服,愛乾淨,確實比別的地方人有長處。


國病

應該是少部分上海人這麼做。作為在上海生活了十幾年的外地人,至今還沒碰到這種人,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310開頭標誌的持證人是在上海出生的本地人,而在非上海出生的,即使在上海落了戶口,有了上海發的身份證,開頭仍然是原來的號,沒有310開頭。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是我剛到上海時的親身經歷。

當時,我樓下住著一位和藹可親的、古道熱腸的上海“阿婆”,大概70歲上下,不會講普通話,只會講上海話。我初來乍到,上海話聽得雲裡霧裡。阿婆經常和熱心地和我拉家常,打招呼。

那時我經常出差,一大早拖著行李箱出門。阿婆見了,熱心地和我打招呼。

去南潯,阿婆關心我“儂鄉下”。我心想,說的對,南潯古鎮,是算鄉下。

去慈溪,阿婆關心我“儂去鄉下”。我心想,說得過去,慈溪是縣級市,比上海小多了,也算鄉下吧。

去大連,阿婆又關心我“儂去鄉下”。我心裡納悶,大連好歹也是個計劃單列市,好幾百萬人口,也算鄉下?不好和阿婆爭辯,只能默默承認。。。

後來在上海生活久了,慢慢才理解。原來在上海,主要是老上海口語中,地方只有上海、鄉下、留洋三個概念。並非地域歧視。

“上海”的概念只限於浦西的市中心區,如黃埔區,靜安區、徐彙區等,浦東陸家嘴那樣高樓林立的地方,也常被稱為鄉下(現在有些改變)。只要出了核心區,都被稱為“鄉下”。所以初到上海的人聽到——一個南匯人(原來上海的一個區)去趟城隍廟叫,“

我去趟上海”,而一個黃埔區的人去趟奉賢(上海的一個區)會說“我去趟鄉下”。會感到驚奇,這些地方跑來跑去,不都在上海嗎?

至於上海之外的地方,除了北京是首都外,統統被稱為鄉下,也就不奇怪了。

下圖:陸家嘴也曾是“鄉下”


仁觀天下

首先需要了解我們國家身份證號碼的來源

身份證號碼的意義:

1、第1,2位數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碼(如上海市的代碼是31,因此上海人的身份證號碼都是31開頭的)

2、第3,4位數字,分別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碼(如上海市屬於直轄市,則上海市市轄區為3101,上海市市轄縣為3102)

3、第5,6位數字表示:所在區縣的代碼(如黃浦區為310101,浦東新區為310115)

4、第7-14位數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數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碼

6、第17位數字表示性別:奇數表示男性,偶數表示女性

7、第18位數字表示校檢碼:也可以說是個人信息碼,一般是隨計算機的隨機產生,用來檢驗身份證的正確性。校檢碼可以是0-9的數字,有時也用x表示

為什麼你們上海女孩子自我介紹時喜歡強調自己的身份證號碼是310開頭呢?這個就要從你們上海女人的特徵說起了。

1、好面子

上海人是極度好面子,而這種好面子只是為了儘量長時間的維持自己某一方面得到的公眾的稱讚。但好面子也有上海人的特色,細膩,理智,晦澀等。

2、天生的優越感

上海本來就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加上310那就更有優越感。

3、特別講究

上海女孩吃穿住等方面都非常精通,也很講究,男性與其接觸覺得快樂無比,也願意跟她們接觸。


自由小小影

以前,一些老上海女人的架子比較大,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看外地人,即使是她們的生活條件也並不寬裕,但是骨頭裡那種傲氣就像這相親的上海女人一樣,將310印在額頭上,掛在嘴上,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很看不起外地人,這種現象在10年前的上海很普遍。

但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最近這十年間,一批批外地人去到上海,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上海打拼出一番天地,買房落戶開創事業,成為了今天上海佔據主流地位和上流地位的新上海人。所以在上海,相親遇到女人既有實力,又有修養,還沒有架子的女人,往往就是新上海女人。

時代在變,但是一些310的老上海女人的觀念依然僵化,這個相親事件出來後,不僅一些老上海女人感到臉紅,更讓新上海女人感到氣憤,認為她的行為抹黑了上海女兒的形象。實際上,一個女人要自信,靠的不能是一張身份證,是有獨立的工作和收入,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是與人交流溝通時不讓人不舒服甚至討厭,希望這種奇葩女人能早日成熟,不然今後可能很難嫁得出去。


嶺南觀察

為什麼部分上海人,尤其是女性自我介紹時會強調自己的身份證310開頭?


首先需要了解我們國家身份證號碼的來源 身份證號碼的意義:

1、第1,2位數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碼(如上海市的代碼是31,因此上海人的身份證號碼都是31開頭的)

2、第3,4位數字,分別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碼(如上海市屬於直轄市,則上海市市轄區為3101,上海市市轄縣為3102)

3、第5,6位數字表示:所在區縣的代碼(如黃浦區為310101,浦東新區為310115)

4、第7-14位數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數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碼

6、第17位數字表示性別:奇數表示男性,偶數表示女性

7、第18位數字表示校檢碼:也可以說是個人信息碼,一般是隨計算機的隨機產生,用來檢驗身份證的正確性。校檢碼可以是0-9的數字,有時也用x表示

上海部分女性自我介紹時喜歡強調自己的身份證號碼是310開頭呢?上海部分女性以自己是上海人為榮,有著地域優勢,純粹是顯擺。




一個人只要是內心強大,有知識有文化有水平,有健康強壯的身體,不論你是哪裡人?一樣能工作,能做大事業,能掙大錢,能當總裁和董事長。


翻閱一下現在出名的企業家和名人,上海本土的好像不多,這是值得驕傲的上海人深思的問題。

我們生活在大家庭中,要消除地域歧視活動,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事業而奮鬥!


楊曉鋒

上海人不管是男人女人,一般不會在沒事的情況下,說自己的身份證是310開頭的,要不就是腦子出問題了。上海人一般都比較包容所有地方的人,但又不會主動去接觸外地陌生人,防備心理比較重,也怕被別人誤以為貪小便宜(歷史上上海資源匱乏/特指外地農村的土特產),那個年代的土特產在對上海人來說是“奢侈品”。上海人又懂得來而不往非禮也,但上海人的工資收入有限,很死般般的,又很要面子,大城市嘛,出個門對自己的穿著打扮又要體面(這就是那個年代所謂大城市的壓力),假如要還個禮都需要真金白銀的付出,不像農村土特產都可以自己解決(當然是一下子看不出來的成本),與現實的現金沒有直接關係,所以顯得上海人都比較小家之氣。再說那個年代的小城市及農村,不管是人們的衣著打扮和城市的風貌確實在形象上不能與上海大城市比,又所以有了“鄉下人”一說。但絕對不是統指,歷史上在上海能夠出了名的好多好多人,都不是真正的上海人。所以,首先是國家的發展,地區之間的發展平衡,人們之間可以有地域文化的差異➕特色,但一定要有文化,有教養,講文明,有一定的道德標準,千萬不要有了點錢,在上海有了房,有了車,尤其是有了上海地區車牌的豪車,開在馬路上耀武揚威,吃個飯在餐館裡不可一世,穿著打扮和拎著所謂的名牌包包,上海人一定是看不起你的。這些人還要求上海人必須講普通話,不然就是一頂“排外”的高帽子給上海人扣上,而他們可以在上海講著自己的家鄉話,上海人本地人不可以講本地話,因為,上海是全國人民的上海,不是上海人的上海,當然說的也是。


又見老鄉的哥們

部分浦西的人,優越感強的不得了,因為他們沒有其他東西來支撐那可憐的自尊心了。不光看不起新上海人,連浦東人都看不起,覺得都是鄉下人。昨天我就碰到一個看不起我是浦東人的,說浦西房價貴,我們鄉下人買不起。呵呵,然而5000萬以內沒什麼我買不起的


凌晨の莊園

這個年代,當看到有人“驕傲”的說出自己身份證開頭來“炫耀”的行為。

第一反應不是:“哇,好厲害,好羨慕,好貴氣喲”的投來一片讚譽。

而是:“臥槽,這是SB吧,太SB了,神經吧”等一系列的鄙視和調侃

簡直就是個笑話的存在

之前網上看到個北京大爺火鍋店和別人發生口角,那大爺時候奇葩的大喊:“我身份證110的”,我相信不止我一個人噴飯了,很多人也都笑慘了!

其實這個行為但凡有點正常思路的都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除非就是那種家庭根深蒂固,就是那種上海本地人裡面混的最差的,除了有個老上海戶口身份證,其它什麼也沒有了,但是那群人好面兒啊,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是個戶口了,但是發現時代變了!

其實很多上海乃至北京人是不會這麼做的,至於偶爾會遇到這樣的也是上輩兒那種幹了一輩子也就只落個“戶口”炫耀的人或者這樣家庭出來的子女,但也是很少數很少數的!

畢竟不是所有這些老北京老上海都是大富大貴含著黃金政策或者走著拆遷致富出來的,那麼通過自身家庭奮鬥接著順勢的東風與時俱進的人都挺好的!

真正那些什麼都沒得到又不學無術混到現在的“當地人”雖然存在,但是不具有普偏性,就是你遇到了,笑笑就罷了,畢竟他們也挺可憐的,一輩子除了身份證前幾位能說得出口,別的真的就沒什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