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身上長出“幸福力”,一輩子誰都拿不走

個人幸福力、人際幸福力、群體幸福力是一層一層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很好,我才可能發自內心不帶羨慕嫉妒恨地說你也很好;而我和身邊的你都很好,我會很容易看到周圍世界的真善美,我會自覺自願地為了維護世界的美好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便是群體幸福力了。

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幸福呢?從孩子一出生,父母們就快樂著他的快樂,傷心著他的傷心,從衣食住行到操心孩子握筆姿勢,盯著孩子寫作業,一次次的擇校乃至高考報志願……還不是希望孩子一生順風順水、幸福快樂?

父母之心毋庸置疑,只是這種拼力氣的做法,費力不一定討好。你越掏心掏肺,孩子越習慣讓你為他的人生負責,可是你能負責多久呢?能負責他一輩子,給他養老送終嗎?

讓孩子身上長出“幸福力”,一輩子誰都拿不走

記得有個心理訪談類的電視節目,有位老父親由於妻子過世早,獨自一人將兒子拉扯大,供兒子上了大學,娶了媳婦。他希望抱個孫子,兒子卻要他承諾負責孫子的奶粉錢及今後上學的學費開銷等,因為是給他生孫子!

兒子能被養成這樣,實屬奇葩。但是究其原因,長期以來父親佔據了不斷給予及掌控的位置,兒子只好站在不斷索取和抗拒掌控的位置。

在一個家庭裡,父母有充分的優勢佔據自己喜歡的位置,孩子是被動的,搶不過父母的,除非父母先出讓有利於孩子成長的位置,孩子才有可能逐漸長成自己。所以,父母的虛、弱、柔相當重要。

下面我將主要用自己的例子,讓大家先看到我的接納力成就孩子幸福力的狀態。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面臨的問題都差不多,孩子考試成績不行怎麼辦?孩子在人際關係中被人欺負怎麼辦?如果父母不告訴孩子要做個有品德的人,孩子會不會太自私了?……

問題本身從來不是問題,應對問題的態度和方法才是。

以我的例子來講,當我擁有越來越強的接納力,越來越虛、弱、柔的時候,我驚詫地發現龍兒已經長得很好。如他小學班主任所說,他和誰都相處得很好,他擁有了一種能讓自己持續幸福的能力,即幸福力。

幸福力的呈現是:我很好,你也很好,我們大家都很好。

讓孩子身上長出“幸福力”,一輩子誰都拿不走

我很好,即擁有個人幸福力

龍兒確實自我感覺很好。

小學三年級,龍兒英語期末考試60分。拿到成績單後,他很開心地告訴我說:“媽媽,我太幸運了,英語考了60分。”

我“哦”了一聲之後,好奇地問道:“你們班最高分多少分呀?”他答:“98分。”我更好奇了,問道:“你考了60分,看起來很高興?”他說:“是啊,幸好老師判錯了一道題,要不然我就只有58分,就不及格了。那樣的話,開學還得補呢,整個假期都得想著這件事。”

我樂了,同意他真的很幸運。

小學四年級,龍兒期末考試英語得了69分,他有些小得意地告訴我:“媽媽,我的英語考了69分呢,是全班成績提高幅度最大的!我厲害吧。”我好奇地問道:“你們班最高分多少分?”他答:“才96分。幾乎所有人的成績都下降了,這次考題難。”

我點點頭說:“你真的很厲害。”

小學五年級,龍兒期末考試英語得了90分,他興致勃勃地跑到我面前說:“媽媽,我有史以來第一次英語考這麼高分,我可太有運氣了!我們老師說了,小升初的時候,平時成績只看五年級的期末成績。”

我瞪大眼睛,同樣興奮地說:“這樣呀!你可真是賺了!”

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龍兒已經習慣性地自我感覺良好。而這就是幸福力的基石:無論何種境遇,他都會覺得自己足夠好。這種個人幸福力種植在孩子身上,誰都拿不走,會跟隨他一輩子,是他終身幸福的保證

現在他上初中了,校規嚴苛。有一天他回來得很晚,我問:“你今天怎麼晚回來了一個小時?”他說:“我們小組有一位同學昨天的作業沒補完,全組都得留下,直到他補完才可以走。”我有些為他打抱不平:“啊,你們學校還搞連坐呢?”龍兒卻呵呵一樂說:“也挺好的,等他的時候我把今天的作業都做完了。現在可以玩了!”

他的正面心理能力越來越強。有一次,他回來說:“今天我可慘呢,上體育課站姿不夠標準,還和同學說話,結果兩罪並罰,被罰做了五十個俯臥撐。”我心說,你也有覺得慘的時候,還沒開口,他又接著說:“不過,我發現我體力還挺好的,臂力還挺強的。”得,他已經沒事了。

我很欣慰龍兒的正面心理能力,凡事能看到積極的一面。我從未教過他這樣做。我只是做到了接納,不管他考分高低,成績幾何,我都能理解和接受他這個人,然後他便長出了屬於他個人的幸福力。

回想起來,實際上,龍兒的天性並不比別的孩子更樂觀。反之,他天性比較敏感、謹慎。一歲多帶他出門,我們會隨身帶一小壺水,不管天氣多熱,他絕對會把最後一口水留到進家門之前才喝完。三歲的時候我帶他去游泳,所有小朋友都在水裡撲騰,他卻一直坐在游泳池邊,無論我和其他成人如何引誘,他就是不肯下水。等到所有孩子上岸要走的時候,他才決定下水嘗試。六歲入小學,他上課時眼睛很少看老師,手裡常會不停地玩著橡皮之類的……

由此看來,無論孩子的天性是否積極樂觀,媽媽足夠接納,就足以讓孩子從內心生髮出個人幸福力,覺得自己足夠好。

讓孩子身上長出“幸福力”,一輩子誰都拿不走

你也很好,即擁有人際幸福力

男孩子的世界充滿了爭鬥,就像我們常常看電視劇裡的帶頭大哥,哪個不是靠拳頭智謀打出來的天下呢。

如果你的家裡有一個天性溫和、沉靜的兒子,你會不會擔心他受人欺負呢?我是有擔心的。三歲左右的龍兒在和小朋友玩的時候,有次被咬傷了。我在家和他情景演練了半天,假裝我要攻擊他,讓他阻擋我,大聲喊出“不可以”;然後互換角色,假裝他來攻擊我,我自保。我告訴龍兒,真的能夠隨身保護他的是他自己

從他四歲起,我目睹和陪伴著他在男孩子群裡的掙扎,直到他發展出自己的為人準則。

有一次在“六一兒童節”前夕。龍兒回來對我說:“今天我得了一隻蟲子,可是冉冉非要向我要。”

“然後呢?”我問。

“我就給他了。”

“哦。”我以為龍兒像以前那樣,心想只要他自己能夠承受,我就別多嘴了。

過了一小會兒。龍兒頭沒抬,繼續玩著手裡的玩具,對我說:“媽媽,你去給我打冉冉吧!”

我有些驚訝:“哦?你很生氣?”

“對。”龍兒說:“他為什麼總愛要別人的東西呢?”

“人們看到自己沒有別人有的東西,可能都會想要別人的東西吧。”

龍兒看了我一眼,追問:“你也想嗎?”

我說:“我也想要。但是我能剋制住,我知道那不是我的東西。”

龍兒點點頭說:“我也能剋制住,但是為什麼他就不能呢!”

“是啊。我們能夠剋制自己的慾望,遵守規則,獲得屬於自己的東西,也肯定能夠保護屬於自己的東西。”我抱了抱兒子的肩膀,傳遞了一份力量。

當天我給老師打了個電話,問了一下情況。幼兒園主班老師這樣講述:當時是在後院,男孩們都圍著龍兒,勸他把蟲子給冉冉。有人說:“龍兒,你就把蟲子給冉冉吧,你要給了他蟲子,我就把河裡所有的蟲子都送給你。”有人說:“龍兒,你給了冉冉蟲子,我就給你疊個大大的紙飛機,世界上最大的!”別的小朋友也紛紛表態,讓龍兒把蟲子送給冉冉。在這種壓力下,龍兒表情木然,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只是張開了緊握著蟲子的手,冉冉便伸手拿走了蟲子。顯而易見,龍兒不情願,但是也頂不住這種群體的壓力。

主班老師說請示了園長之後給予了這樣的評價:“龍兒在這種情況下,都沒有心理力量說不,說明家長的育兒方式需要調整,要給龍兒以心理力量。”很有意思的是,聽到園長的這番評論,我覺察到我也是表情木然,沒有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

當晚,我查了《耶魯育兒寶典》,發現上面寫著當一個孩子在受群體欺負時,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過分反應,既不要大哭大叫,也不要表示屈從,因為這兩種反應都會吸引別人再次欺負你。哇,龍兒居然選用了最正確、最能夠保護自己的方法。

也許因為母子連心,我能夠感受到龍兒的感受,我知道他很痛苦。6月1日,龍兒對我說:“媽媽,我覺得誰都會搶我的蟲子。”我馬上意識到,事情不能再等了。我必須出手幫助龍兒了,我不能讓他處在“受害者”的感覺中不能自拔。不管他面對的群體多麼強,我也要製造一個機會讓他感受到在這個群體面前,是可以有別的選擇的!

開始行動!

按照職業素養,先給相關人員打電話,讓大家理解現在的情形和要做的事情。我先和老公溝通,龍兒爸支持我的觀點,再給主班老師打電話,然後還和冉冉的家長進行了溝通。

我的計劃是:用一個漂亮的瓶子,裝上幾個漂亮的蟲子,然後隆重地送到幼兒園,送給龍兒,並附上一封信,寫明蟲子不可以轉送他人,並請老師當眾(主要是當著冉冉)宣讀這封信。目的是讓龍兒能夠把蟲子平安地帶回來。讓他感受到不送給別人,沒有什麼可怕的事情會發生!

6月5日,事情如期如願發生了。老師當眾宣讀了這封信。那天龍兒的狀態好極了。不僅保護了瓶子裡現有的蟲子,還把新捉的蟲子也都放了進去,全部帶回來了。

晚上,當我看到龍兒臉上喜滋滋的,我心想還好,這個忙沒有幫過頭。

6月8日,龍兒帶回了很多蟲子,在家裡的露臺上建了一個“蟲子遊樂園”。

我好奇地問道:“怎麼捉了這麼多蟲子?”

龍兒說:“別人幫我捉的。”

我說:“誰呀?”

龍兒說了好幾個小朋友的名字,我一聽,這幾個人平時都是冉冉的兵呀。我只是靜靜地聽著,沒做任何評論。

龍兒繼續說著:“因為蟲子會跳,我一個人捉不住,所以他們就幫我了。他們都知道,我真的很喜歡各種蟲子。”

我心裡好高興,事情終於向正向循環發展了。

回顧龍兒的幼兒園生活,我只出手過這麼一次。我做的其他事,不過就是每天陪他玩至少二十分鐘罷了。

冉冉和靖西陸續上小學離開幼兒園,五歲多的龍兒成為了幼兒園裡的老大。顯然靖西的溫文爾雅是他所認同的,而冉冉的影響力也是他所向往的。據幼兒園老師反映,他和其他幾個大一些的小朋友們創造了一個新的規則,即誰創造的遊戲聽誰的。他們經常這樣交流:我創造的遊戲很好,你的也很好。他們在遊戲中發展出了欣賞、自律和合作。

零到六歲就像人生的一個濃縮,其間發展出的人際社交能力,會為孩子今後的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後來,龍兒上小學的時候,每個月班級都會指定一個大人物。大人物需要站在講臺上講述我喜歡什麼等等,等演講完畢,所有自認為是他朋友願意支持他達成夢想的同學可以站在他的身後一起拍張照片。我看到龍兒做大人物的那次,他們班所有男生全部站在了他的背後。

他身上似乎有磁鐵,總會有些孩子聚攏在他身邊。我帶他去遊學的時候,有些比他小五六歲的孩子莫名其妙地會坐在他腿上,應該是覺得很安全、被吸引,很願意和龍兒哥哥玩吧。這種人際磁鐵就是人際幸福力的展現。

同樣,父母不以某一種條件和要求來衡量孩子的社交,才能更好地感知孩子何時需要怎樣的支持。接納孩子在社交中可能吃虧、可能不爽,並感恩一切帶給他挫折的人和事,這樣的態度能夠幫助父母們沉靜下來,看清楚孩子的成長軌跡,適度出手,幫助孩子發展出人際幸福力。

讓孩子身上長出“幸福力”,一輩子誰都拿不走

我們大家都很好,即擁有群體幸福力

個人幸福力、人際幸福力、群體幸福力是一層一層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很好,我才可能發自內心不帶羨慕嫉妒恨地說你也很好;而我和身邊的你都很好,我會很容易看到周圍世界的真善美,我會自覺自願地為了維護世界的美好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不覺得受害,不覺得非要得到誰的表彰和認可,只是因為我想做便做了,這便是群體幸福力了。捫心自問,我們成人有幾個能達到這個境界呢?

龍兒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班主任老師打電話給我,特意嘉許他,說他品德高尚。我在電話這邊都蒙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才配得上這個詞。

事情是這樣的,小學生們下午有一頓加餐。當天的加餐是麵包和酸奶,有一個男生說酸奶好喝、麵包太難吃了。他說完後,所有男生都不吃麵包了,他們開始玩起了麵包大戰,像扔雪球一樣互相投擲麵包,玩得不亦樂乎,直到老師把他們喝止。

所有男孩都被拎到辦公室去受訓,結果發現全班唯一沒有扔麵包的男生就是龍兒。班主任老師覺得小小年紀,能夠不人云亦云,表明自己的立場,太不簡單了,所以特意打電話過來進行表彰。

我聽了也很高興。等到放學,龍兒回來後,我問他:“聽說今天你們班所有男孩都扔麵包玩,只有你沒有這樣做?”龍兒笑呵呵地說:“哦,他們都扔麵包的時候,我就拿麵包筐到處接,就像玩遊戲,雞蛋掉下來我拿筐接一樣,挺好玩的。”

他輕鬆而開心地講述著當時的場景,我聽了卻很震驚。如果我們大人做了一件道德高尚的事,通常會鄙夷別人,覺得別人不怎麼樣,都在做錯的事,只有我在做正確的事。而在龍兒的描述中,他沒覺得自己比別人高,他和大家在一起。

我追問了句:“那你為什麼不扔呢?”

龍兒說:“那不是太浪費糧食了嗎?”

果然如老師所說,他是有自己的行事原則的。我很佩服他,既做了他願意做的事,表明了他的立場,同時沒有給別人帶來任何不快,沒有讓別人覺得自己不夠好太厲害了!

龍兒今年十三歲,他對這世界的善意已經遠遠超出了我的純度。

有一段時間,對門鄰居將房子分租給好幾家租戶,經常在門口堆放垃圾袋。有一次,門口放的垃圾袋破了,裡面的垃圾散落出來,影響了我的觀感,我很生氣地用腳將那些垃圾踢回到鄰居家門口,嘴裡嘟囔著抱怨了幾句。龍兒跟在我身後,輕聲說了句:“這下難度加大了,他們想扔下去的時候需要再去拿個垃圾袋重新套一下。”他的話語中沒有指責,只是客觀地描述事實,而且裡面有一種對他人的關懷。我聽了,立刻清醒過來,沒有再做其他過激行為。

所以,我深知,龍兒的群體幸福力是他自己生長出來的,也許我在他發展出個人幸福力和人際幸福力的時候起了一些作用,但是,他的群體幸福力卻和我沒什麼關係了。龍兒屢次得“校級三好學生”“最美少年”等榮譽,這是外界對他行事準則的嘉許。

讓孩子身上長出“幸福力”,一輩子誰都拿不走

幸福力是一種能讓自己持續幸福的能力,長在孩子身上,誰都拿不走。我們無法陪伴孩子的一生,但是幸福力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