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深入實施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要抓住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加強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汙染源”治理,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要深入實施“水十條”、“土十條”,加強治汙設施建設,提高城鎮汙水收集處理能力,有針對性地治理汙染農用地。中央重拳出擊應對環境汙染,並將生態環境安全上升至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度,足見黨和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及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剛性需求,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空氣是人類乃至整個生物界賴以生存的必需品,隨著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機動車數量急劇增長,工業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群眾在享受到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物質精神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國內大多數城市都遭受空氣汙染,漫天霧霾不僅導致人心情抑鬱、情緒低落,其中的細顆粒、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更是直接導致一系列呼吸道、眼部和皮膚疾病,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空氣汙染還給我國的國際形象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中國一直以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著全球各地的遊客,但隨著近年來空氣汙染,曾經的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大幅減少,如今空氣質量已成為國際遊客對中國的負面印象。

大氣汙染防治已刻不容緩,黨和政府已下很大決心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相繼出臺了有力的政策措施。例如,針對工業、燃煤等主要空氣汙染源,整改或關停高汙染企業,實施煤改電等,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已取得初步成效。據環保部發布的《2016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74個開展細顆粒物(PM2.5)監測的城市,其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9.1%,表明很多城市的空氣質量已開始逐步改善。然而,空氣汙染的另一主要來源——機動車,仍是一根難啃的硬骨頭。就北京來說,北京市環保局發佈了最新一輪PM2.5的來源解析,北京市全年PM2.5主要來源中本地排放佔三分之二,本地排放中的移動源排放(包括機動車和非道路機械)佔比45%,相比上一輪2014年的解析結果,機動車對PM2.5的貢獻率增長了30%,由此可見,城市機動車對大氣汙染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雖然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給藍天保衛戰帶來了新的思路,不過就目前看來,汽油仍是機動車的主要燃料,因而改善汽油的品質成為藍天保衛戰的迫切需求。然而,我國目前的汽油質量不容樂觀,目前國內汽油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辛烷值低,烯烴和硫的含量高,質量較差,這直接導致機動車行駛過程中,汽油燃燒不完全,排出汙染物多。城市裡每天成千上萬行駛的機動車使用低品質汽油,是導致霧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為了啃機動車排汙這根硬骨頭,打贏藍天保衛戰這場硬仗,要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加大對高品質汽油生產研發的支持,提高汽油標準。例如,利用離子液體催化體系,降低石油產品中的烯烴、硫等副產物的含量,提升汽油品質等。

要深入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保障飲用水安全,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水無論對個人健康需求還是對國民經濟各方面發展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和人口快速增長,對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水汙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中國水資源總量並不算豐富,人均佔有更低,加之地區分佈不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已經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上13個最缺水的國家之一。企業和個人大量違法違規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以及部分汙水處理企業處理技術不達標,是導致我國水體汙染的主要因素。江河湖海等自然水體的汙染一旦超過其自我清潔修復能力,就會破壞水體生態平衡,造成無法彌補的生態災難。而城市水體的汙染,不僅嚴重影響市容市貌,也給市民的健康帶來極大威脅。2014年3月14日,國家環保部發布首個全國性大規模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有2.8億居民使用不安全飲用水。近年來,不時爆出的違法違規排放廢水導致嚴重的水體生態汙染事件,也給本已十分脆弱的水生態體系雪上加霜。總而言之,水汙染已經嚴重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治理水體汙染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2015年4月16日,國務院正式發佈《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實施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和生態修復制度,主要內容包括全面控制汙染物排放,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全力保障水生態安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明確和落實各方責任。“水十條”的實施成效顯著,《2016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897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監測斷面(點位)中,有811個全年均達標,佔90.4%,並且全國地表水的水質也有所改善。不過,我們仍不能過分樂觀於已取得的成就,仍需繃緊治汙的弦,清醒認識到水汙染防治依然任重道遠。

要全面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汙染物,強化土壤汙染管控和修復,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土壤作為陸地表面能夠生長各類植物的疏鬆表層,是地球上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也是參與生態圈物質循環的主要環節。我國是耕地資源極其匱乏的國家,近年來其數量又在不斷減少,另一方面,我國的土壤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已成為限制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土壤中的汙染物隨地表水遷移而造成廣域性汙染,同時土壤本身特性也決定其吸附截留多數汙染物質,使得汙染物積聚其中,並被各種植物農作物吸收。因此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汙染對於合理利用土地、保護人民身體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我國的土壤汙染狀況不容樂觀,據《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部分地區土壤汙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面對嚴峻的土壤汙染形勢,國務院印發《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對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我們相信,通過加大監督查處力度,嚴查未符合整改要求仍偷偷復工、偷排漏排的高汙染企業及個人,鼓勵群眾舉報,對違法汙染企業或小作坊進行拉網式搜查,定能還大地一片淨土。

在這場汙染防治攻堅戰中,我們看到了黨和國家的決心和力量。我們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綠水青山,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的家園絕不是奢望,而是實在可期的近景。打好這場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不僅是全體民眾共同參與的義務,也是全體人民及子孫後代的福祉。

(作者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