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散文丨张爱玲:雨伞下

重温经典散文丨张爱玲:雨伞下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灰蒙蒙的天空,湿答答的路面,又是一场大雨袭来。下雨的天气总是有人喜爱有人厌,特别是遇上周末,倒是可以好好的一觉睡到天亮了呢。

今天分享的是张爱玲的《雨伞下》,一起来品味半个世纪以前张爱玲在雨天的感悟吧。

重温经典散文丨张爱玲:雨伞下

本期音频选自《天才梦——张爱玲散文名篇欣赏》

重温经典散文丨张爱玲:雨伞下

重温经典散文丨张爱玲:雨伞下

雨伞下

张爱玲

下大雨,有人打着伞,有人没带伞。没伞的挨着有伞的,钻到伞底下去躲雨,多少有点掩蔽,可是伞的边缘滔滔流下水来,反而比外面的雨更来得凶。挤在伞沿下的人,头上游得稀湿。

当然这是说教式的寓言,意义很明显:穷人结交富人,往往要赔本,某一次在雨天的街头想到这一节,一直没有写出来,因为太像讷厂先生茶话的作风了。

重温经典散文丨张爱玲:雨伞下

重温经典散文丨张爱玲:雨伞下

这是张爱玲在某一次雨中偶得的感悟,她在“穷人与富人的相交”上就收了尾。实在有点浅,或者正是这样的风格,浅之意,在于品者有想象的空间。

张爱玲大雅大俗。说她雅,她出身于逐渐没落的贵族家庭,有着深厚的中西合璧的文化底蕴,因而能够写出常人不能写的文章;说她俗,因为她经历了常人难得经历的世情,她自小就对金钱看得很重,斤斤计较。也许正因为她俗到骨子里,没有了一般文人的自高自贵的毛病,所以她总能理解生活中芸芸众生的苦难与心理诉求,因此她的文章于清淡处藏珠玑,在平静中响惊雷。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把雨伞也是富有的象征,穷人在外谋生赶上大雨天只能巴着在富人的伞下求得一点掩蔽,可是雨伞边缘的雨水线汇集了更大的能量,给借共者带来更大面积的浸湿。张爱玲由此像一个社会学家一样感叹道:“穷人结交富人,往往要赔本”。彼时此处不但表达了张爱玲对穷人的淡淡怜悯之情,对旧社会不平等的隐隐控诉之气,而且单从这句话语来看,包含着深刻的经济学意蕴。

但从另一个角度想这段话,没伞的挨着有伞的人走,靠得再近也躲不过雨,反淋得更湿。倒不如躲得远远的,就是无伞也有雨过天晴的时候。即使不靠近,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天地。

重温经典散文丨张爱玲:雨伞下

重温经典散文丨张爱玲:雨伞下

重温经典散文丨张爱玲:雨伞下

张 爱 玲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中国现代作家。

张爱玲从小就显露出天才的一面,12岁时发表了短篇小说《不幸的她》。1942年,张爱玲开启了写作生涯。1943至1944年,张爱玲创作和发表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等。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1995年,张爱玲去世,终年75岁。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重温经典散文丨张爱玲:雨伞下

重温经典散文丨张爱玲:雨伞下

姚 锡 娟

姚锡娟,著名戏剧家、电视艺术家。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曾在广州市羊城话剧团、广东省话剧院当话剧演员。她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曾任广东话剧院艺术指导,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为广东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几十年来为数十部国外影视片配音。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80年代涉足配音艺术,近年活跃于朗诵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