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你臉上雲淡風輕,誰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多緊。你笑得沒心沒肺,沒人知道你哭起來只能無聲落淚。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讓人覺得你毫不費力。

度過一段自己都能感動的日子。之後,你想要的歲月統統會還給你。 

張海迪,1955年秋天出生於濟南。本應該如同平常女孩一樣走完這一生,但命運似乎有意要捉弄這個孩子,5歲的時候張海迪患上了硬脊膜外血管病變。

此後的十六年間,她先後動過四次大手術,摘除了六塊脊椎板,使她從第二胸椎以下,即佔三分之二的軀體失去了知覺。當時,醫生們一致認為,像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關上了一扇門 但卻打開一扇窗

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啟了她與眾不同的人生。因為患病的原因使得她無法上學,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但憑藉自己的努力在家自學完了中學的所有課程。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

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

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

張海迪曾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

張海迪用自身的行動向我們證明了奮鬥給一個人帶來的改變。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我有些朋友,特別喜歡在朋友圈發一些負能量的文字,比如說:再怎麼努力,屌絲也不會變成高富帥。再比如說:大多數人的天資,註定了這輩子只會一事無成。但我想說你真的努力奮鬥過嗎,只會一味的埋怨自己命不好,但從沒有想過付出行動去改變。

當你在荒廢時間,有多少人在拼命總有人在你逛網店時練口語;總有人在你打遊戲時,看完一章教材;總有人在你熟睡時,回想得失,總結不足。

你有沒有用盡全力去做一件事情,有沒有孤注一擲地堅持過?不要抱怨成功的總是別人,那些風光背後,是你不瞭解的咬著牙堅持走過的歲月。

只有感受飢餓,才能知道溫飽幸福;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見到七彩虹;只有歷盡崎嶇,才能全力奮起拼搏。

在以後的生活中,人生路上不知道會遇到多少坎坷,但是我希望你會用全力征服挫折。

畏懼艱苦,碌碌無為是罪過。不懈奮鬥,才是生活給予我們的最高報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