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一句預測,驗證了兩個王朝的本性,但多數人卻不信!

大家都知道,岳飛是中國民族英雄,超級軍事天才,卻被秦檜和趙構合謀,用“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時絞殺在風波亭。所以,岳飛也成為中國古代“第一冤案”!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岳飛除了軍事和文學才華之外,還說了一句話。需要注意的是,這相當是一句預言,靈驗了兩個王朝的本性,但可惜的是,多數人卻不相信,於是一遍又一遍的重複悲劇!

岳飛的一句預測,驗證了兩個王朝的本性,但多數人卻不信!

1139年,在秦檜主導之下,宋金議和。然而,遠在湖北武昌的岳飛,聽說此事之後非常憤怒,直接上書對秦檜進行批判,認為這是投降行為。《宋史》中有記載,岳飛奏章中有這麼一句,即:“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

這一句話的意思非常明確,即:金人言而無信,不可信任,所以雙方的議和,也不可能持久!這一句話的背後意思很明確,想要安穩生活,那麼必須要把消滅金人,或者至少要把金人打疼。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有一個背景,即: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這說明秦檜和趙構等人不想打,只想花天酒地,所以對宋金議和非常期待。

(1)1139年,宋金議和達成,岳飛最後上書皇帝是:“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戰略判斷很準確,但岳飛對秦檜的批判,和對趙構示好的拒絕(皇帝給他爵賞和封賞),都導致趙構和秦檜深恨之。

(2)由於趙構秦檜想議和,而岳飛卻想直搗黃龍,執意要北伐,雙方意見差別太大!所以,1142年春節前,岳飛被處死。據說金國使者要求,兩國真正和平的基礎是“除掉岳飛”,所以趙構秦檜就這麼辦了。

岳飛的一句預測,驗證了兩個王朝的本性,但多數人卻不信!

不管這是不是岳飛被殺的重要原因,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岳飛預言靈驗了。宋金議和之後,金人立即出爾反爾,貪得無厭,隨時隨地的就撕毀了和約,對南宋的軍事進攻依舊,壓根就是言而無信!可以說,一直到金國滅亡,宋金之間都保持著戰爭。至於議和,完全就是一張廢紙,想要撕掉就撕掉。

這裡有一個典型大事,即:趙構同意了給岳飛平反。1162年,宋孝宗繼位,趙構退位做了25年太上皇。但需要說明的是,趙構依然掌握著大權,因此如果趙構不同意,宋孝宗不可能為岳飛平反。趙構為何同意?有一條原因是:當年殺岳飛是為了宋金議和,最終卻發現,金國欺騙了他,根本就是言而無信!

岳飛的一句預測,驗證了兩個王朝的本性,但多數人卻不信!

到了1644年左右,清朝也是如此本性。後金和明朝沒什麼正式議和,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即:後金的很多承諾,都是扯淡,可以說把言而無信發揚到了“無恥的巔峰”!

關於這一件事,可以重點看看明朝叛將的下場。幾乎所有投降清朝的將軍,後來的遭遇都不好,基本上是四種:(1)被明軍所殺,(2)被清軍所殺,(3)死後留下臭名聲(《貳臣傳》),(4)苟延殘喘。

在投降之前,清軍給予各種好處,但一旦投降了之後,卻發現根本就是欺詐,最典型的是鄭芝龍!作為海上霸主,投降之後立即就被軟禁,直到被砍頭!可以說,從他投降那一刻開始,他的傳奇就結束了!

岳飛的一句預測,驗證了兩個王朝的本性,但多數人卻不信!

岳飛對金國的評價,也適用於500餘年之後的後金。然而,讓人遺憾的是,“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這一句至理名言,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最終卻遭到欺騙。試想一下,如果鄭芝龍、孫可望等人,相信岳飛的話,堅決不降後金,那麼至少不會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大笑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