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今天,我們有請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談一談他對中國書法創作的看法。

張建民:丁酉雜談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

  這是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在《九勢》中對書法九種筆法的闡釋。

  其“書肇自然”說,從古代哲學角度指出客觀自然及現象是書法之本源。特別是自然中之陰陽、黑白的相互對立統一,構成了書法藝術之美。古者不惟蔡邕對“書肇自然”有其論述,東漢崔瑗(東漢著名書法家、善草書)在《草書勢》中有“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副規”之說,西晉書法家衛恆在《四體書勢》中有“…遠而望之,若飛龍在天,近而察之,心亂目眩,奇姿譎詭,不可勝原”之論,通過古人書論,今人不難看到,古代書法家把自然現象作為書法創作並從中得到啟發、契心通冥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本然的,亦是書法藝術從“得象”到“得意忘象”不可逾越的基本過程。

  無論是張旭“孤篷自振、驚沙坐飛”,顏真卿之“屋漏痕”,懷素的“觀夏雲多奇峰、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及"坼壁路”(見路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等。書家通過這些自然現象,並在其中得到啟示和靈感,道謂自然而生,即老子所謂“道法自然”,於書法創作之中自然而然形成“形而上”的自然天道,與孔子的“遊於藝,志於道”相通也。鑑於此,創作者是人,重要乃是心智,心智何得?學識修養、涉歷等等,達到一狀態(境界),方可靈感神遇。“且其學者,察彼規模,採其玄妙,技由心付,諳以目成。…意與靈通,筆與冥運,神將化合,變化無方…”。(見張懷瓘《書斷》)。

  至此,可從東晉女書法家衛鑠(世稱衛夫人)《筆陣圖》中書法取乎自然萬象之論亦可見端倪。如:“—”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山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丿”撇如陸斷犀象;“弋"戈畫如百鈞弩發;“丨"豎如萬樹枯藤;“ ”背拋如崩浪雷奔;“ ”橫折勾如勁弩筋節。再如,唐代孫過庭«書譜»有:"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這些物象的描述,也是古人對筆法的基本詮釋。今人從中可悟到,書法藝術不只是技的問題,由技入道方可妙也,至道方是書法藝術之最高境界!

  取自然之妙象而入書道者,諸如宋朝黃庭堅可謂一例。其師法造化,從自然萬事萬物中領悟書道。“餘寓居開元寺之怡偲堂,坐見江山,每於此中作草,似得江山助。”對此,宋四家之一的蘇軾,亦有相同見地,其詩“惟有此亭無一物,坐觀萬景得天全”道出了一代書法家從自然萬物之中得之妙趣,悟得法道之心性。宋之前的唐朝虞世南在《筆髓論》中更是強調書法取法自然的重要性。其“稟陰陽而動靜,體萬物以成形,達其通變,其常不主。”又提到“…書道玄妙,必資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機巧必須心悟,不可以目取也。”這一理論,不僅僅是書家天資偶發,而是其經過實踐和不斷探索研究而形成的具有哲理性的書法藝術理論。

  我所說,只是指書家在師古前人之後而上升到一個更高階段、更高境界。說到此,有一想法,說出來供大家評定。清朝書論家朱履貞在《書學捷要》中提到,書有六要:即氣質、天資、得法、臨摹、用功、識鑑。談到“識鑑”時,其有“識鑑短,則徘徊今古,胸無成見。“識鑑高低,一方面在學識,另一方在於對美學的探求深淺。因為在自然世界中,物相雜亦各有其位,五色成文而不亂各有規律,所以事物各有其美。正如蘇學士所言:“短長肥瘦各有態”一樣,它給人們的啟示是,萬事萬物各有態,各有各的美。然而,有的美可能被大多數人所欣賞,而有的美則不被人所接受。這就是說,作為一個書學者“取法乎上”,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在鑑賞美學上不斷下功夫。可以說,懂點美學知識是書學者不可缺少的。否則,美醜不辯或者不清,何能“取法乎上”矣!我所說的“取法乎上”不是隻指筆法,亦指自然法則,即道法自然,其中還有自然萬物中美的部分。

  當然,學書入門之時的基本技法是不可超越的,是必須的起步。正如明項穆《書法雅言》中所說:“第世之學者,不得其門,從何進手?必先臨摹,方有定趨,始也專宗一家,次則博研眾體,"接下來方可”融天機於自得,會群妙於一心"。所以,世之學書者,要在自然面前有敬畏之心,要謙卑做人。“去浮棄躁何等閒,換得葑菲凡滑安。"在學書之路上要像蘇軾所言:“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碇,不作張芝作索靖。”這是其一,更一方面是在苦學的同時,加強修煉,淨化靈魂,以技入道也。這是其二。我有拙聯“亂雲奇峰無定質,氣在筆墨中;契心通冥有妙賞,神在法象外。”

  【本文作者系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著名書法家 張建民】

張建民簡介

  張建民,別署覺遠、 如石、無常,號景州布衣、舒心居士、閒雲居士等,1965年6月生,祖籍河北景縣,現定居石家莊市。大學學歷(漢語言文學專業和法律專業),並進修於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班。

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書法家 張建民

  現為中國五體書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畫研究院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研究院藝委會員,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書畫院”副院長,人社部和文化部鑑定為書法家(三級),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等級(專業)二級。在全國各種報刊及新聞媒體發表各種文章達六十餘篇。作品入編«中國美術選集»、«中國書畫家大辭典»、«一代名師»、«中國藝術通鑑»、«中國當代書法家圖鑑辭典»、«中華國學人物誌»、«當代藝術經典·書畫集»等多部典籍。作品在日本、韓國、香港、巴西、美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出展。2010年在石家莊市博物館成功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

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張建民書法創作

張建民書法作品

  

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一帶一路國禮藝術家張建民丁酉雜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