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經典的一首詩,堪稱恢宏寥闊!

《去蜀》作於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這年四月,杜甫的朋友劍南節度使兼成都府尹嚴武去世,他在蜀中失去依靠,於五月離開成都,乘船東下,寫了這首以“去蜀”為題的詩。

杜甫最經典的一首詩,堪稱恢宏寥闊!

去蜀

唐代:杜甫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瀟湘遊。

世事已黃髮,殘生隨白鷗。

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

我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時間,其中有一年是在梓州度過的。

豈料兵荒馬亂,關山交通阻塞,我為什麼反要遠赴瀟湘做客呢?

回顧平生萬事,一無所成卻已經年老,餘生只能像江上白鷗一樣漂泊。

國家安危大計自有當政大臣支撐,我這個不在其位的人何須枉自老淚長流呢!

杜甫最經典的一首詩,堪稱恢宏寥闊!

這首四十個字的短小五言律詩,總結了詩人在蜀五年多的全部生活,筆調堪稱恢宏寥闊。而此詩尾聯用激切語言所寄託的深於憂患不忘國難的赤誠丹心,更是一篇精髓所在。

杜甫最經典的一首詩,堪稱恢宏寥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