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山区新娘出嫁必须痛哭,一时哭不出,做嫂子的要骂哭新娘

居住在平地的瑶族有哭嫁习俗。恭城观音乡瑶族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要举行“坐歌堂”仪式。

广西山区新娘出嫁必须痛哭,一时哭不出,做嫂子的要骂哭新娘

当晚女家亲友和众歌手围坐在堂屋。新娘打扮一新,坐在香火堂前,先分发糖果、瓜子、香烟给大家,然后歌手唱道:“媳妇娘,媳妇娘,还不开声哭爷娘,哭了爷娘哭子妹,哭了子妹起歌堂”。

广西山区新娘出嫁必须痛哭,一时哭不出,做嫂子的要骂哭新娘

于是新娘开声哭诉父母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难舍之情,以及感谢亲友们的祝贺等。接着歌手、众亲纷纷争先恐后地独唱、对唱。男家来的鼓乐队吹起唢呐伴奏,唱一句,吹一曲,满堂喜庆。唱的内容主要是劝新娘过门后如何做人持家,以及祝贺新娘幸福之类,一直唱到半夜始散。

广西山区新娘出嫁必须痛哭,一时哭不出,做嫂子的要骂哭新娘

壮族哭嫁以三天为常见,也有十天半月以上的,但真正的“哭”还是婚前三天,主要是婚目的头天晚上及临离家前。三天以前的“哭嫁”主要是村里的姑娘们来帮新娘做嫁衣,并一道练唱“哭嫁歌”。

桂南壮族姑娘哭嫁尤为普遍。每个将到婚龄的壮家女子都要把学好哭词、练熟哭曲作为一桩秘密心事,常常要含羞偷偷地向别人求教。

广西山区新娘出嫁必须痛哭,一时哭不出,做嫂子的要骂哭新娘

凡到某家姑娘“哭嫁”时,邻居婶嫂便在附近巡听评论,谁家的女儿会哭,哭词内容丰富,语句精炼,就被认为是最聪明的,嫁后有出息。不会“哭”的便会被人取笑。一般“哭嫁”每天早晚各“哭”一次,每次一二小时。多数有送嫁“十姐妹”来伴哭。

宾阳县壮族地区,姑娘在成婚前一两年,就要请村中的老人当“教师”,教唱“哭嫁歌”,费时七八个月。 到出嫁前一个多月再复习练歌。 这样,到了结婚的头天晚上正式哭嫁才能显唱“哭嫁歌”的本领。

龙胜壮族女子当婚期临近,父母便通知寨上未婚姑娘及新娘的女友夜间到家里来,陪伴新娘坐“三朝”哭嫁,唱“嫁女歌”。俗谚说:“养女十八载,哭嫁在三朝。

广西山区新娘出嫁必须痛哭,一时哭不出,做嫂子的要骂哭新娘

”嫁女歌形式多种多样,分为惜别歌、伴娘歌、劝慰歌三大类。惜别歌以新娘哭诉对父母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的眷恋惜别为主,曲调忧伤凄楚。伴娘歌是由新娘引唱,伴娘们独唱或合唱、对唱,多以劝诫新娘嫁到夫家后要勤俭、尊老爱幼为主题,曲调悠长轻柔。劝慰歌是在嫁日的头天夜里,新娘与伴娘和乡邻亲友们惜别时所唱,曲调欢快动听。

广西山区新娘出嫁必须痛哭,一时哭不出,做嫂子的要骂哭新娘

通常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领头引唱,再由新娘以惜别歌的曲调接唱,伴娘们配唱,乡邻亲友则以劝慰歌形式对唱,而后形成歌堂。新娘的父母不可参加唱嫁歌.而以主人身分打油茶招待乡邻众亲。出嫁头天晚上的哭嫁是高潮。

广西山区新娘出嫁必须痛哭,一时哭不出,做嫂子的要骂哭新娘

是时,姑娘同族的嫂子、婶子及姐妹们,几乎所有同村的姑娘、妇女都聚在一起,来给姑娘送行、送礼。唱哭嫁歌,通宵达旦。唱至动情处,众人皆饮泣悲切。

广西山区新娘出嫁必须痛哭,一时哭不出,做嫂子的要骂哭新娘

扶绥壮族新娘出嫁前几天,必须痛哭几昼夜,有“十姐妹”作伴,唱“哭嫁歌”一直哭到上轿离村为止。若有临嫁姑娘不哭,会被人讥笑为“饿夫”和对娘家没有感情。

广西山区新娘出嫁必须痛哭,一时哭不出,做嫂子的要骂哭新娘

平果乐尧山区壮族,如果新娘出门时不哭,新娘的父亲就要用刀把一个南瓜砍开,意思是南瓜代她哭了。隆安壮族如果姑娘出门一时哭不出,做嫂子的要故意“骂”新娘,刺激她哭出来。

广西山区新娘出嫁必须痛哭,一时哭不出,做嫂子的要骂哭新娘

广西山区新娘出嫁必须痛哭,一时哭不出,做嫂子的要骂哭新娘

姑娘们齐集新娘家,用歌声祝福新娘美满幸福。歌声传出,便会引来邻近几十甚至几百个男青年三五成群地围住新娘的闺楼。

广西山区新娘出嫁必须痛哭,一时哭不出,做嫂子的要骂哭新娘

争相唱起美好的祝福歌,同陪楼的姑娘则对唱,歌声此起彼伏,整个山寨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一般要唱几天几夜,来的人越多,父母越感到光荣。主家对青年盛情款待。以油茶、姜汤、美酒为酬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