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截然不同版本的《孔融讓梨》,值得深思!

小兒《三字經》:“...,融四歲,能讓梨,...。”說的是孔融小時侯曾把大個的梨讓給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孩子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道理。一直以來,人們以孔融為榜樣,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兩種截然不同版本的《孔融讓梨》,值得深思!

明爭篇

第一封是一位叫約翰的成功人士寫來的,信中說:“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大小不同的蘋果,我和弟弟們都搶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孩子們,這個蘋果最大最好吃,你們都有權利得到它,但大蘋果只有一個,怎麼辦呢? 你們做個比賽吧,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3塊,你們3人一人一塊兒把它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結果我乾的最好,就贏得了最大的蘋果。

在這個故事裡,約翰和他們的兄弟無論年齡多小,都是他們媽媽眼中擁有獨立人格和意志的"人",而不是可以任由成人意志驅使安排的"屁孩兒"。"約翰搶梨",正視人的天性和權利,通過制定和執行規則,實現了人的權利和義務之間、個人利益訴求和社會道德要求之間的統一。

兩種截然不同版本的《孔融讓梨》,值得深思!

暗鬥篇

第二封是一位叫邁克的犯人寫來的,信中說:“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大小不同的蘋果,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又紅又大的,別提多想得到了。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們:"你們想要哪個呀?"弟弟搶先說要最大的。媽媽聽後責備他:"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一聽到這個話,我馬上對媽媽說:"媽媽,我想要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很高興,就把那個大蘋果"獎"給了我。

於是邁克知道了,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能直接說出來,要學會說謊。“邁克爭梨”讓邁克漸漸的學會了打架、偷、搶,只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直到被送進了監獄。

兩種截然不同版本的《孔融讓梨》,值得深思!

現實生活中,對於孩子做出的選擇,要鼓勵挑選小的蘋果的孩子,讚揚他們的謙讓、友愛精神;表揚挑選大蘋果的孩子,稱讚他們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讓他們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