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沒有截殺皇帝出遊隊伍的情況?

好吃好吃真好蚩

歷史上還真有截殺皇帝出遊隊伍,而且成功殺死皇帝的案例,那便是元朝的“南坡之變”。

元仁宗去世,英宗即位,太皇太后趁皇帝新立,扶植鐵木迭兒任右丞相,後黨勢力遍佈朝野。



銳意進取的英宗被後黨掣肘,十分難受,於是暗自提拔木華黎的後裔拜住,與太皇太后和鐵木迭兒勢力抗衡。

至治二年(1322年),權臣鐵木迭兒與太皇太后相繼離世,英宗皇帝終於徹底獲得大權,他馬上任拜住為中書右丞相,開始新政。

首先,英宗開始清除朝中鐵木迭兒勢力。

拜柱,便上奏英宗,鐵木迭兒子八里吉思私自收受劉夔田地,英宗下令處死八里吉里,並沒收其財產。

不久,劉夔和同僉宣政院事囊加臺等鐵木迭兒舊黨伏誅。

鐵失,鐵木迭兒的義子,至治元年時被任命為御史大夫,領左右衛阿速親軍,皇帝的親衛。

八思吉思就是鐵失推薦的,所以,他的死也讓鐵失受到了皇帝的批評,說他身為御史大夫,任人唯親,鐵失從此惴惴不安。

到達上都的英宗患上失眠的症狀,鐵失想到了用這個機會,讓喇嘛以佛教的形式勸英宗皇帝大赦天下。右丞相拜住得知此事後,馬上制止了此等裝神弄鬼的行為。

鐵失徹底絕望,希望的破滅,使他最終走上了弒君之路。

英宗皇帝繼續支持拜住改革,他重用儒生,新政令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但這些政令也觸犯了蒙古保守貴族的特權,引起了他們的不滿。

元史記載:

“宗戚之中,能自拔逆黨、盡忠朝廷者,惟有買奴”。

官場不得意的鐵失和這些保守派貴族很快勾結起來。



元英宗和拜柱從上都返回大都,鐵失開始更加恐懼,他知道,英宗回到大都,宣佈他罪狀的日子就到了,他不想坐以待斃。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五日,英宗大駕從上都出發,行至夜晚,營地駐紮在南坡店。

鐵失召集了一眾蒙古舊貴族勢力,包括:知樞密院事也先鐵木兒、大司農失禿兒、前平章政事赤斤鐵木兒、前雲南省平章政事完者、鐵木迭兒子前治書御史鎖南、鐵失的弟弟宣徽使鎖南,典瑞院使脫火赤、樞密院副使阿散、僉書樞密院章臺、衛士禿滿及諸王按梯不花、孛羅、月魯鐵木兒、曲呂不花、兀魯思不花等。



這些亂臣賊子勾結一氣,發動了駭人聽聞的政變。

英宗遠途勞頓,早早睡熟,鐵失帶領阿速衛兵闖入皇帝行幄,先殺右丞相拜柱,然後親手殺死了英宗皇帝,史稱“南坡之變”。

元英宗碩德八剌,一個元朝歷史上少有的銳意進取、改革新政的好皇帝,就這樣死在了巡遊歸途中,年僅20歲。

英宗死後,元王朝的統治更加腐朽,一步步走向了滅亡的深淵。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在我印象中,皇帝出巡或者出遊被截殺的情況,有三回:

第一,秦始皇著名的博浪一擊。 而實施這樣著名的刺秦大業的正是為我們熟悉的留侯張良,即漢高祖開國第一功臣。張良是戰國時期韓國的官宦之家的後代,而且祖父和父親兩代人都是韓國的相國,也就是宰相。可以說張良和秦始皇有不共戴天的家仇國恨。



當時秦始皇出巡後,張良差人打聽好秦始皇的行經路線,並散盡家財招買了一位大力士,併為他量身訂做了一把約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並和大力士約定,找準秦始皇乘坐的用六匹馬拉的馬車,直接刺殺秦始皇。可惜出巡在外的秦始皇要有準備,準備了多輛六駕馬車,也就是副車,當時秦始皇正在其中一駕副車中而逃過一劫。之後張良看事不成功,便一擊遁走,順利逃脫。

第二,隋朝時期,隋煬帝楊廣在雁門關被突厥包圍。隋大業十一年四月,楊廣北巡邊關,行走到雁門關時被突厥大軍包圍,隋軍數次突圍都以失敗告終。關鍵時刻還是隋朝大將雲定興藉著李世民的計謀,假裝隋軍來了大量援兵而嚇走突厥大軍。隋煬帝楊廣才得以逃脫。




第三,元朝時期,著名的南坡之變。前兩個都是皇帝被圍或者刺殺,都是有驚無險的逃過了一劫,而這位元朝皇帝則是悲催的緊,睡得好好的,被一群人圍殺而身死。

元至治三年,元英宗的大駕到達了南坡,因為天黑了所以便在此處安營紮寨。結果半夜的時候中都威衛指揮使鐵失聯合了知樞密院事也先帖木兒,大司農失禿兒,前平章政事赤斤帖木兒,前雲南平章政事完者,以及自己的弟弟宣徽使鎖南等一大群反對英宗變革的保守勢力派,衝進了英宗的臨時行宮內,趁著英宗熟睡,先殺了宰相拜柱,再親手殺了英宗。這就是著名的南坡政變,也是元朝由盛轉衰的節點。



夜月下鳴蟬

這個必須有啊,最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博浪一擊”了。雄才大略的祖龍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廢除分封制,建郡縣,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北擊匈奴,南服百越,修建萬里長城,建立了史無前例的中央集權帝國,也基本奠定了中國的疆域,他幾乎將一個王朝應該做的事,一個人短短几十年全部做完。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經常出巡全國。被漢高祖劉邦稱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漢朝開國功臣張良,是被秦始皇所滅的韓國貴族。張良的祖父、父親都擔任過韓國的國相。張家在韓國的地位十分顯赫,韓國被秦國所滅後,張良家破人亡,因此他矢志報仇。

張良利用秦始皇出巡天下的時機,拜訪滄海君共同謀劃刺殺計劃,散盡家財,僱傭了一名大力士。待秦始皇的車駕出巡至博浪時,他計劃用大力士將上百斤的鐵椎襲擊秦始皇所乘坐的車輛,以刺殺秦始皇。按照秦制:帝王所乘坐車輛,用六匹馬來拉,而大臣則是四匹馬,因此他告訴大力士襲擊六輛馬所拉車輛。



但沒想到,秦始皇對刺殺早有防備,他出巡的車輛很多都是六匹馬所拉。張良無法,只得讓大力士襲擊了其中最豪華的一輛車,但這只是其始皇的副車罷了,秦始皇並未在車裡。張良行險一擊的博浪之刺並未成功。但是,張良還是成功的逃過了秦朝的追捕。


有了博浪一擊,張良在反秦人士中聲名鵲起,待秦始皇死後,秦朝烽煙遍地,諸侯並起時,張良果斷的投靠劉邦,輔佐劉邦,掃滅群雄,建立漢朝,張良也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


鳶飛九天2018

秦始皇霸氣怎麼了,你敢讓我國破家亡,我就敢弄死你,就敢來幹掉你。敢這麼做的人,我們很熟悉,他就是國士無雙、謀聖、初漢三傑的張良。



博浪沙一擊,背後的總策劃師就是張良,執行人是一個大力勇士,兩個人合起來幹了一票買賣,千古聞名。順帶還把博浪沙這個地方帶出名了。

一個大力士,一個文弱書生,在大路一旁,靜待獵物的出現。忽然,一個車接一個車,豪華陣容,非常高調。不過,人家始皇把車掉包了,來了個掉包計。當大力士把一把120斤的大錘扔向車時,始皇不但沒死,還活蹦亂跳,還非常憤怒,下令全國範圍搜查。



搜查結果震驚全國,失敗告終,就此張良一戰成名。什麼名啊,對這位二世祖來說沒多大吸引力,因為他家老爸、祖父都是韓國宰相,不出意外,他也是宰相,但韓國滅亡在大秦鐵騎之下。報仇才是正經事,要什麼名哦,生活總是這樣,給點小小驚喜,後來他逃到下邳,遇到黃石公,得到兵書,修煉戰技,遇到劉邦,開啟逆襲的生涯,一躍成為初漢三傑。



這就是人生贏家。


非常茴香豆

有啊,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張子房,

這位爺就刺殺過秦始皇。

張良原來是韓國的貴族,韓國被滅之後,

他的祖父和父親都被殺死,身負國仇家恨。

毅然決然要去刺殺秦始皇。

他重金募集敢死隊,用重一百二十斤之大鐵錘為武器,

埋伏在秦始皇東巡線路中的險要之地-博浪沙。

但嬴政是誰,可是統一六國的始皇帝,

經歷無數驚濤駭浪和各種刺殺,經驗十分豐富。

他按照自己坐車的模樣,建造了數十輛一模一樣的座駕。

出巡時臨機決定乘車、位置。並隨時調換。此招相當好使。

張良所募力士揮出鐵錐,砸中了妃嬪所乘車輛。並沒有

打中秦始皇。


吾乃常山王子蟲

歷史上除秦始皇出遊,被張良派人截殺外,還有隋煬帝。隋煬帝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 巡遊塞北時,就被突厥兵截殺。

公元599年,東突厥突利可汗在突厥內戰中戰敗,隻身南下歸附隋朝,隋文帝楊堅冊封突利可汗為啟民可汗。隨後,在隋朝的大力扶持下,突厥啟民政權在內蒙古建立,與隋朝保持著密切的宗藩關係。公元611年,西突厥處羅可汗亦降隋,隋朝控制了突厥佔據的今內外蒙古全境。

公元608年,隋煬帝出塞北巡,為了北巡,楊廣首先修通了一條“御道”,長三千里,最寬處“開廣百步”,起點在今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東北古城(榆林郡治),途經今烏蘭察布市輝騰錫勒地區(突厥啟民可汗牙帳),然後向東到達今北京市。 這項工程不但十分浩大,而且還開創了北方遊牧民族大規模整修道路的先河。突厥啟民可汗幾乎率領麾下所有的勞力參加了這場聲勢浩大的築路工程。

然後,隋煬帝按漢武帝元封元年的形式,把整個巡遊隊伍分為二十四個分隊,“旗幟相望,鑼鼓相聞,首尾相屬,絡繹連綿,此亦出師之盛況,巡遊的盛大景觀,也是想達到威懾突厥的目的。 隋煬帝視察北國,突厥可汗親自修路灑水掃街列隊歡迎 , 歷經四天,隋煬帝來到啟民可汗的牙帳,非常氣派地接受了啟民可汗及突厥大小貴族的獻禮和參拜,楊廣賜與啟民可汗和突厥貴族貴重禮物,還派皇后看望了隋朝嫁給啟民可汗、和隋煬帝有著血緣關係的堂妹義成公主。 隋煬帝楊廣也被突厥人尊為“聖人可汗”,意是: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

公元615年,隋煬帝第二次北巡,但是這次很不幸,他在雁門被東突厥始畢可汗(啟民可汗之子)大軍包圍,與外界也失去聯繫,形勢非常危急,無奈之餘只好將求救詔書扔進河裡,隨波逐流順江而去,恰巧被人撿起,隋將雲定興帶領李世民前往營救,當時雲定興沒帶多少兵,這個時候年僅十六歲的李世民建議多設旗鼓以為疑兵,而且認為始畢可漢用全部的軍隊敢圍天子,一定以為我們倉促間沒辦法組織大量軍隊,因此我軍虛張聲勢,遍插旗幡,鉦鼓擂動,突厥人會以為我們主力援軍到了,定會望塵而逃,楊廣也遣人設法和嫁給可汗的那個有著血緣關係的堂妹義成公主聯繫,希望能幫助解圍。 義成公主冒著被殺的危險,向始畢可汗慌稱突厥的北方邊境有情況,騙走了可汗的大部分攻城部隊。裡應外合最終突厥解圍而去,隋煬帝才死裡逃生。“雁門之圍”標誌著隋朝的全面衰落,突厥脫離隋朝控制,開始涉足隋末北方政治的角逐,操縱中原的政局。義成公主後來在隋煬帝死後還收留了煬帝的蕭皇后,可惜的是唐朝建立後,李靖率軍擊敗東突厥,忠心漢人的義成公主卻被殺。

616年,楊廣從洛陽巡遊去江都,被李密率領的瓦崗軍圍困,宇文化及發動兵變,令狐行達將其縊弒,時年五十歲,蕭皇后拆床板做個小棺材,偷偷地將他草草下葬。


德厚致遠

1.民間勢力,張良僱人截殺秦始皇,一個大鐵錘扔過去,結果中了副車,秦始皇很小心,坐的是另外一輛。然後張良就隱姓埋名逃避追捕。直到後來跟了劉邦。

2.如果是戰亂時代或者小王朝或者王朝末年,皇帝落荒而逃被截殺的案例太多了,基本每個朝代都有,就不多說了。

3.正統王朝和平時期,明朝的瓦木堡之變。明英宗好好的當皇帝不行,聽了宦官王振的話,非要效仿祖先朱元璋、朱棣去親征,結果在瓦木堡這個地方被蒙古人劫走,當時其實明朝官兵很多,但是被亂指揮。這也是明朝的一大恥辱。當時大明江山岌岌可危,于謙臨危受命,讓明英宗的弟弟做皇帝,穩住政局。

後來明英宗被關了三四年放回來了。回來被弟弟繼續關著。後來弟弟明代宗年輕早逝,明英宗復辟。而於謙為了國家扶持明代宗,結果被明英宗殺死。

4.再說一下靖康之難,雖然不符合你題目的條件,但是兩個皇帝在皇宮被金國人擄走,所有皇族人員基本全部被擄走當妓女奴僕,也是夠慘的。岳飛的《滿江紅》就是說這事。而這事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愚蠢的宋欽宗出城跟金人談判被扣押,結果全部皇族被賣。


實夢閣

張良不就幹過,張良是韓國復國分子,韓國被滅了後藏了起來。探聽到了秦始皇的巡遊路線後,就和力士在路上埋伏,在博浪沙用鐵錘砸秦始皇的車,然而沒成功。

周昭王南巡不歸。一般認為所謂南巡其實是去戰爭的,但敗了,所以寫南巡不歸。是不是巡遊時候被人截殺的,很不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