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人是如何看待蒙古國的?


內蒙古人看待蒙古的方式跟民族有關。內蒙古的漢族對蒙古國沒什麼特殊感受,和中國其他地方的人差不多,認為蒙古國經濟落後、地廣人稀、氣候惡劣,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現在卻獨立出去了,而且對華不友好,話裡話外既惋惜又氣憤。

內蒙古的蒙古族也要分兩類,一類是仍在傳承蒙古族文化習俗和語言的蒙古族;另一類是“漢化”的蒙古族,暫且簡稱“現代蒙古族”(事實上“漢化”這個詞並不準確,因為漢族人的民族文化、語言等都也在經歷重大變化,傳統服飾已經消失,傳統習俗也越來越淡薄)。

“傳統蒙古族”往往從民族血緣、語言文化等方面看待蒙古國,因此話裡話外帶有親近感。不過,他們雖然對外蒙古有文化上的親近感,但是愛國愛黨之心非常強烈,我的一位蒙古族同事還曾經和美國人唇槍舌劍捍衛國家榮譽。

(內蒙古城市剪影)

“現代蒙古族”和漢族人和內地人沒有什麼區別。我讀研究生時的班主任就是內蒙古的蒙古族。高考時以少數民族身份加分之後,順利進入北京大學讀書,成為校花一樣的人物,工作之後從事學校行政事務,主要是團委的工作。大家知道團委都主要做什麼工作,所以,她真的是一個“又紅又專又愛國”的“稱職”輔導員,對外蒙古、民族習俗神馬的毫無興趣,但是對組織學生相親、搞舞會、搞飯局上心也熱心得很。

最後要說的是,內蒙古總人口有2500多萬,是蒙古國的8倍;內蒙古的蒙古族人口有1000萬左右,是蒙古國總人口的三倍;內蒙古歷史上一直是蒙古民族的核心地區,只有在被中原王朝擊潰後,蒙古高原的政權才會撤退到漠北,也就是今天的蒙古國。


萊蒙夫人

我曾經距離蒙古國的邊境線,最近的時候是十幾公里。

對於蒙古國,看法很複雜也糾結。

內蒙古人普遍是相當以自己是中國人為榮耀,且驕傲的。這點和其他地區的大多數人一樣,部分一直跪著的不在此列。所以當提到蒙古國的時候,首先是清楚,那是另外一個國家,即使離我們很近。

對於蒙古國的看法,也是基於一個國家的看法。就像我們看待俄羅斯一樣——內蒙古和俄羅斯也接壤。

但是,拋開國家的立場,對於蒙古國又是更為複雜的感情。

或許,問答很少有人知道,蒙古國是不喜歡我們中國人的。很遺憾告訴大家這個消息,並非睦鄰。然而,我們維持著友好。

我聽到很多人嚷嚷說,應該讓蒙古國和內蒙古合併在在一起。坦率的說,並不喜歡這種說法。因為內蒙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熱愛自己的自治區,也熱愛祖國。我們感謝祖國為我們帶來的一切。我們痛恨任何分裂祖國,以及挑撥離間自治區和祖國的言論,不管這種言論出自什麼目的和是不是非惡意。

也有人說,蒙古國可以並過來。我們也不喜歡這種說法。中國是一個友好的國家,並不是做吞併鄰國的事情。即使我們不是睦鄰,卻也儘可能保持友好。這是大國風範。

當然,從個人情感上來說,對於蒙古國會很關心。一方面是歷史淵源的感情,另外一方面更多是安全啊!

——

補充幾句吧,蒙古國的排華是極其嚴重的。

另外,內蒙古安全不是因為防禦性,而是因為非防禦性。蒙古國不會做出攻擊行為,不是因為顧念歷史感情,而是沒有任何勝算把握,也沒有必要。

內蒙古是很容易被佔領的地區,這點可能讓很多人震驚。同樣,很容易被佔領,意味著無法防守的住,或者需要投入太大的精力去做。一個幾乎沒有多少人,沒有發達的工業體系,也非金融中心的地區,並不值得大動干戈。

所以,中蒙會一直保持著最為安全的一種狀態。起碼內蒙古這一部分地區如此。這也是內蒙古知道蒙古國並非睦鄰,但是依然可以友好的原因。


小黑豆

我因家裡有親戚在內蒙古,所以常去內蒙古玩,也就接觸到了一些內蒙古人。說起內蒙古人對外蒙古人的看法,往往內蒙古人都不是太看好。我曾與一個開出租車的蒙古族司機聊過這個問題,從他的一些言詞當中也可以看出來,內蒙古人對外蒙古人沒有什麼好感,更談不上什麼情誼。

蒙古族司機稱外蒙古人為他們。這位蒙古族司機還曾經去過外蒙古。對於外蒙古人他是這樣描述的:他們除了能放羊以外,其餘什麼都幹不了。他們獨立了這麼多年,生活水平跟我們比差了幾十年。每天二連浩特口岸上都有成群結隊的蒙古國車輛來中國購買生活物資。就這麼說吧,當年蒙古人從中原撤退之後,除了帶了一身臭毛病之外,連基本的生活物資都造不出來。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一樣,連鍋都得通過中國進口。

事實上,相較於內蒙古人而言,外蒙古人更像是純粹的蒙古人。在經濟水平上,外蒙古人確實沒有內蒙古人那麼有錢,生活上也是兩極分化嚴重,整個外蒙古的經濟除了畜牧業之外,少有工業。蒙古人純樸憨厚,在待客上更是非常熱情。但是,內外蒙古人之間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一些差別,也在他們之間產生著隔閡。

從大的範圍來說,他們同屬蒙古族,但從細分來看,準噶爾,科爾沁,喀爾喀等,不同部族之間也存在著諸多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這些問題連同後來的民族分裂與國家利益等問題,也在兩個國家的蒙古人心中留下了一些疏離。

從大的層面上,政治經濟文化包括語言文字都發生了變化,從小的層面上,兩國蒙古人之間的生活方式也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就讓如今的內蒙古人對於外蒙古人的看法也有了新的認識,在經濟上佔有優勢的內蒙古人自然對於外蒙古人就有著除了放羊啥也不會的看法。


傅斯鴻

首先歷史上蒙古民族的核心區域一直是在內蒙古地區,內蒙古地區一直是蒙古人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域,所以在內蒙古有蒙古族大約1000萬人,是外蒙的三倍,經濟是外蒙的大約五十倍左右。而且內蒙的蒙古文化不同於外蒙,內蒙古總體來說屬於一直同中原王朝有接觸的區域,而外蒙則是被中原打敗之後的去處。

所以在歷史上內蒙區域一直是蒙古和漢人混居的地方,有先進的文明和文化在其中,當年元朝被擊退後,到達了外蒙,發現連一口鐵鍋都生產不了。到了清朝蒙古一直歸附於清朝,因為蒙古部落的主要繼承人,一般都是帶有滿族的血統,這是清朝的重要的統治手段。

在近代若非沙俄從中作梗,外蒙獨立的可能是非常小的,因為其對漢文化已經產生了非常強的依賴感。包括現在在內蒙古的蒙古族,都是現代蒙古族,他們並不是像外蒙一樣還需要傳統遊牧,他們更多的是已經從草原走向了城市,這是一種飛躍。並且這些蒙古族人同樣會說漢語和蒙古語,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對於外蒙,內蒙人的感情是複雜的,具體就是氣憤加惋惜。當初沙俄急於尋找一個緩衝區,更希望將外蒙佔為己有,所以策劃了外蒙的獨立。當時外蒙一些分裂分子與沙俄狼狽為奸,導致了大好河山變為今天這種局面。如今外蒙經濟高度依賴中國,落後和貧窮是外蒙最大的特點。


小司馬遷論史

一說到北方的民族,棟哥就一臉榮幸,為啥?你還不知道我是哪裡人吧?聽好了,我是來自大美新疆的棟哥,新疆的蒙古族共有17萬人,南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號稱“華夏第一州”,將近有70%的蒙古族生活在此地。是當年東歸的土爾扈特的後代。而北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蒙古族,主要是察哈爾蒙古人。屬於新疆世居的民族。



蒙古族是一個彪悍敞亮的民族,新疆的蒙古族保持著豪爽勇猛的性格,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最早說的就是蒙古族。蒙古族驍勇善戰,曾被清政府派駐到新疆伊犁助手邊關,抵禦強虜。雖然蒙古族身寬體胖,但是能歌善舞的基因卻絲毫不受影響。每年的東歸節與那達慕大會,那一碗碗香甜的奶酒,那一曲曲悠揚的長調,還有正宗的蒙古族摔跤,大批的遊客早早的慕名踏來。



雖然因為地理的緣故,新疆的蒙古族無法與外蒙的蒙古人接觸交流,但是與本地民族的交流卻十分融洽,一般蒙古族都至少掌握兩種民族語言,而外族的語言便是他們耳濡目染學會的。雖然新疆的蒙古人比較少,但是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很強。經常有人自費組織家人回內蒙古尋根尋親。記得有一次和博樂州旅遊局的監管處處長(蒙古大姐)聊起蒙古國,她說因為工作關係曾經去過,蒙古國的蒙古人唯一比中國蒙古人好的就是:說話好聽,語法語音更標準,談及蒙古國人民的生活時,她笑著搖了搖頭……


棟哥曰

蒙古國前幾年在宣傳中號稱幾年後要成為亞洲最富裕國家,確實,彼時蒙古國的煤炭礦產儲量驚人,價格一路走高,在國際上左右逢源,前途一片大好。然而隨著礦產煤炭價格的暴跌,蒙古國和其他出口資源型國家一樣,瞬間財政崩潰,一度傳出政府無力發放公務員薪水的新聞,可謂是從雲端跌入谷底。目前從接觸過的普通民眾看來,蒙古國的經濟狀況比報道的更為嚴重。

對蒙古國的看法首先應該區分群體,因為屁股決定腦袋,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他的思想傾向。

有親友在蒙古國:這部分人不同於還在象牙塔的年輕人看到的只是蒙古國的上流社會、情懷,他們直面著蒙古國的普通民眾,瞭解的是實實在在的蒙古國,我有一個親戚的兒子在二連浩特工作,娶了一個蒙古國的媳婦,然後媳婦的七八個親戚藉此來到國內,讓我親戚找工作找活兒幹,然而這邊活兒也不好找,這些人就在我親戚家吃住了大半年,,,然後回去了。這部分人對蒙古國的看法很友好,都是普通人,沒那麼多大蒙古情懷,也沒有互相嫌棄,都是在想辦法如何一起多賺些錢,日子過的好一點。當然這只是大部分情況,不排除人家有上層親戚的。

普通大眾:內蒙古普通的民眾怎麼看蒙古國?答曰:邊吃瓜邊看!雖然相鄰,但幾乎沒有交集,對蒙古國的看法也許只停留在新聞媒體的報道上吧。



青城冰室

歷史上,中原王朝把內蒙稱為“熟番”或者“南庭”,把外蒙成為“生番”或者“北庭”。

歷史上,內蒙的土著王公貴族依靠和中原王朝做生意(用馬匹或者羊羔換鐵,鹽等),生活比較富裕,心理上離中原王朝也比較接近,比如清末的鐵帽子王之一僧格林沁,就是通過協助清朝政府鎮壓太平天國崛起的。

然而外蒙地區的“生番”完全屬於茹毛飲血的野蠻人,只知道放牧,靠天吃飯,所以每當遇上天災,生番就會南下搶劫,一般去搶中原王朝,但是如果中原王朝太強,生番也會去搶內蒙,所以內蒙人對外蒙人也很戒備,心理上其實是疏遠外蒙的。

內蒙人看外蒙人,既當作遠親,也當作潛在的敵人。


起點神作l星空戰元l

內蒙古人是如何看待蒙古國的?題主是想問內蒙的蒙古族同胞(都是中國同胞)是如何看待蒙古國的吧?

截一些三觀正常(指熱愛祖國,不搞民族主義和分裂主義)的蒙古族同胞的回答給大家看看▼






至於三觀不正常(指不熱愛祖國,搞民族主義和分裂主義)的人的看法,不用想,大家都知道會說什麼,這裡就不截圖了。


那人燈火

談蒙古族,就要悠稱霸世界,擁有版圖面積3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元帝國”及四大汗國。蒙元政權,橫跨歐亞,劍指非洲,建立了若干個從屬於“中央汗國”的“汗國”及附屬國。終因學漢、行漢、融漢、重漢等“漢化不夠”主宰中原沒有過百年,讓史界扼腕嘆息。

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窩闊臺汗、貴由汗、蒙哥汗“四任大汗”的統領下,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開始,東戰西征70多年,創建了華夏最大版圖帝國、世界版圖史上第二帝國(第一“羅馬帝國”) 。成吉思汗“西征”結束後,直接分封了“諸子汗國”――中央汗國“元”,幼子拖雷“守帳”;欽察汗國,長子朮赤主持;察合臺汗國,次子察合臺主持;窩闊臺汗國,三子窩闊臺主持;伊兒汗國,是拖雷兒子旭烈兀打下的,由旭烈兀主持。另各汗國臣服國,為附屬國,統一受“中央汗國節制”,受“蒙古大汗統一領導與指揮”。(直到蒙哥任大汗後期,有“失控”現象。到忽必烈任大汗時期,因兄弟爭“大汗位4年”和“推行漢化”,其他汗國基本脫離了中央汗國的“領導”)。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頁,將永遠載入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冊。史載,元朝是從1271年忽必烈改“元”到1368年明攻佔“元大都”,歷十一帝。後退回漠北也稱“元”,史稱“後元”。1271年忽必烈奪取“中統”之後,推行“行漢法”主張,取自《經.乾篇》“大哉乾元,萬物資治”,改國號“大蒙古帝國”為“大元”(其前身是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後而建立的蒙古國),史稱“元世祖”,尊其祖父鐵木真為“元太祖”。

當今世界有40多個國家或地區被“蒙化”過,是蒙古族“血統”,講過“蒙語”或仍然在使用蒙語,尊“蒙文蒙語為國文國語”,尊成吉思汗為“始祖”。現蒙古國本與中國內蒙地區原為“一家”,是蒙古族人世代群居的主要地區。蒙古國是1921年獲得“事實獨立”(脫離中央政府領導)。1924年取得獨立,但受控於前蘇聯。現蒙古國認為自己是“蒙元”正統傳人。但畢竟是“一鍋分灶”的,多年來可以說沒有因“地域”分隔而太牽強一些東西,彼此都“心照不喧”。


張慶東字恕鳴

說起蒙古國可能很多小夥伴們可能會覺得陌生和遙遠,唯一熟知的也就是郝雲活著裡面的一句歌詞了

“我悄悄許下心願帶它去蒙古國”了。但是在內蒙古蒙古國人並不陌生,口岸城市就不說了就在首府呼和浩特市就可以見到很多的蒙古國的小夥伴們。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內蒙古人是怎麼看待蒙古國人的呢?

第一 好鄰居好夥伴

內蒙古有超過一多半的國境線是和蒙古國接壤的,俗話說朋友可以選擇,但是鄰居我們沒有選擇。我們中華民族歷來都是一個和平友善的民族,對於鄰國鄰居都是和平共處,友善來往。對於蒙古國更是如此,內蒙古一共有對外開放口岸16個,其中

對蒙古國開放的口岸就有10個,兩地人員貿易往來密切,我國進口蒙古國的煤炭礦物等大宗商品。我國生產的產品在蒙古國很受歡迎,同時外蒙古的人民也非常喜歡來內蒙古的口岸城市購物,其中二連浩特市這種現象最盛,每天都會有很多的從蒙古國開過來的嘎斯69車,到了晚上滿載一車返回。

第二 是歪果仁非外國人

在清朝時期,其實是不分內外蒙古的,那是的漠北蒙古也就是現在的外蒙古,主要是喀爾喀四部。分別是吐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和扎薩克圖汗部。而漠南蒙古主要就是今天的內蒙古12盟市,所以內外蒙古同屬蒙古族。在呼和浩特市的很多高校都有蒙古國的留學生,在很多同學眼裡都不覺得他們是外國人,覺得他們就是

說著另一種蒙古方言的預科班同學。上大學時聽一個蒙古族的同學說過這個事兒,說“內蒙古的蒙古族同胞完全能和外蒙古的交流,只不過是大家的口音不同”。就像我國各地不同的方言一樣。

最後 內外蒙古同屬一個蒙古族,由於歷史原因分為內外蒙古。要說內蒙古人怎麼看外蒙古?我在這裡也想問一下小夥伴們對於內蒙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