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仕女圖上,支撐女士髮髻的小柱子叫什麼?

7狐狸

其實是一種長腳花梁折股釵,可以稱之為“挑鬟”


隋唐時有一種鬟髻,是繼承自魏晉的古裝髮型,將頭髮或假髮歸攏成束,盤成中空的環形髮髻,固定在頭頂、腦後,有單鬟髻、雙鬟髻、三鬟髻幾種,雙鬟最多。

這種髮型常常用在復古傾向較明顯的舞樂裝扮或初唐宮廷盛裝中,《通典·樂志》中有清商樂樂伎“漆鬟髻;仙女造型也常用此類髮型,就是唐代段成式在《髻鬟品》中提到的“雙鬟望仙髻”。

陝西禮泉昭陵初唐燕妃墓壁畫中舞女梳的雙鬟髻


鬟髻因為呈現巨大的環狀,頭髮沒有支撐難以造型,所以有時會用一種稍長的折股釵作為“鬟髻”的支撐,也可稱之為“挑鬟”。


單股為簪,雙股則為釵,釵最基本的形態就是U形折股釵,也是除了簪以外最基本的女性固發工具和頭飾品。釵梁初唐多為普通的平直狀或弧狀,盛唐以後也有一些常用簡單變形,如三弧朵雲形、花瓣形、大半環形。尤其中晚唐為多見,如浙江臨安天覆元年(901年)錢寬夫人水邱氏墓出土的10支長金釵,其中6支釵梁彎出花型。


將鬟髻套在釵梁雙股內固定,便可挑起巨大的雙鬟或單鬟。沈佺期《李員外秦援宅觀妓》詩中稱“玉釵翠羽飾……挑鬟出意長”,元稹《春六十韻》“挑鬟玉釵髻,刺繡寶裝攏”,都是描述這種插戴法,在敦煌晚唐五代壁畫中的龍女、仙女中也常可見到。

最基本的折股釵,為基本的長腳U型。

浙江臨安錢寬夫人水邱氏墓出土的金釵,做出花頭造型。

湖北安陸唐吳王妃墓出土金釵,花頭嵌寶鈿,類似挑鬟釵的形態。


敦煌莫高窟360窟維摩詰經變中天女雙鬟髻,每鬟各用了三隻折股釵挑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