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育成梧桐林 引得鳳凰來

■引言

貴州(清鎮)職教城是由貴州省、貴陽市、清鎮市三級聯動打造,定位為“全省教城互動、產城互動、職教改革、技能培訓的引領區、創新區、示範區”,是全省產業發展的重要人才支撐地,也是清鎮市發展大數據、大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區域。基於此,清鎮近年來在大數據職教與培訓、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電子商務、智慧物流、VR/AR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同時,清鎮市攜手上海遠東公司打造了“鏈上清鎮·智惠城鄉”誠信共享平臺,攜手科大訊飛公司共同構建人工智能“大數據教育”工程,這些項目的實施,著力推動了清鎮市社會治理工作。

清镇市:育成梧桐林 引得凤凰来

貴州(清鎮)職教城公共實訓中心。

“清鎮市擁有一大批重點職業高校,掌握著豐富的人才資源和強大的應用市場優勢,作為‘中國數谷’十大產業園中的大數據產業技能型人才培養聚集區,近年來,全市以大數據‘互聯網 ’改造提升實體經濟為核心,大數據發展的頂層設計不斷優化,產業規模逐步擴大,應用領域加速拓展,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保障措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衝勁足、後勁強,發展優勢持續鞏固的良好態勢。”清鎮市有關負責人說,在產業培育、場景融合、產業發展、開放共享等方面,清鎮市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A 校企深度合作 推進人才聚集

清鎮市VR/AR公共服務平臺與中國VR虛擬現實產業創新聯盟達成戰略合作,舉辦了“VR/AR走進校園”系列活動,為有志於學習VR/AR技術的學員提供課程內容和師資力量,目前該活動已舉辦了兩期。此外,平臺已和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信息管理學院簽訂校企合作共建德育課程協議書,正在開展VR/AR人才培訓。

“我們是2016年10月成立的,已經主辦了貴陽國際大數據人才與項目交流會、黔東南三創大賽、‘雙十一’學生體驗活動日等各類活動60餘次;組織各類創業、政策培訓等活動40餘次。”位於職教城的貴州大數據產業孵化器副主任田薇說,目前,已經入駐孵化器的企業有80餘家,還有12個學生創業團隊。在這些企業和團隊中,有兩家企業獲得孵化器扶持基金300萬元;有40家企業獲得小微企業扶持資金,12家企業獲得知識產權。

據瞭解,目前,職教城已入駐院校19所,14所院校實現師生入住辦學,在校師生約13萬人(含新老校區及培訓人數);專業涵蓋一二三產共324個,200餘家省內外企業通過“訂單培養”“頂崗實習”“合作共建”等方式與院校開展校企合作。

“為了培養更多大數據方面的人才,清鎮市依託職教城,積極協調大數據企業,大力推行‘引企入校’‘引校進企’‘前店後校’‘企校合一、人員同訓、設備共享’等校企合作模式,近年來,培養、培育、孵化了許多大數據學生和企業。”清鎮市有關負責人說,通過整合資源,清鎮市初步形成了以大數據職教與培訓、服務外包與呼叫中心、電子商務、VR/AR等產業為發展重點的產業佈局。目前,職教城已開設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電子商務、數據加工、數據處理、軟件開發等專業39個,院校與200餘家大數據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校企共建二級學院、專業和研發中心,實現了校企深度融合。

同時,清鎮還充分發揮職教城優質的教育培訓資源和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及城區存量用房、生活配套等優勢,隨著科大訊飛、華唐教育、盛世融智等知名企業的入駐,規劃建設了科大訊飛人工智能語音雲呼叫產業園、貴州省呼叫中心產業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等重要發展陣地,為呼叫中心產業發展奠定了紮實基礎。

B 強化場景應用 積極探索“大數據 ”

2017年9月,清鎮市舉行了“鏈上清鎮·智惠城鄉”誠信共享平臺發佈會,該成果被認定為當年貴陽市大數據十大新聞之一。經過近一年的不斷完善和提升,身份鏈場景應用逐步拓展到“社會救助”“城鄉三變”“公益互助”等惠民領域。

據瞭解,“鏈上清鎮·智惠城鄉”身份鏈是清鎮市推進我市誠信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這個項目以誠信體系建設為切入點,開發基於‘身份鏈’底層架構的有關應用,解決原來誠信建設過程中,對採集個人誠信有關數據不精準、不透明、不多樣、不可追溯等問題。目前,清鎮市正在開展線下數據採集上鍊和基於燕雲daas的各部門數據共享採集上鍊工作。

去年3月29日,清鎮市啟動了貴州省首家“人工智能教育”。這個投入9400.7萬元的智慧教育大數據雲平臺,一期建設內容為1個教育大數據中心、3所學校智慧校園、247個試點班級智慧課堂,教學資源覆蓋全市中小學校。當年5月15日,教育雲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經過近3個月的試運行。去年8月10日,完成教育大數據中心建設,正式運行環境搭建完畢,3所學校智慧校園及247個智慧課堂教學系統部署完畢,全市85所“光網校園”學校(89個校點),共計信息點1628個已基本完成光纖網絡覆蓋,基本建成教育城域網。

去年9月15日,智慧教育大數據雲平臺項目一期建設驗收成功,覆蓋清鎮師生用戶數的92%以上,用戶活躍率90%以上。

清镇市:育成梧桐林 引得凤凰来

人工智能語音雲呼叫產業園科大訊飛(貴州)大數據學院內,學生正在進行客戶熱線實操訓練。

在去年12月人工智能與教育研討會暨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項目實驗室技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清鎮市被評選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重點項目“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項目實驗室”應用示範區。

“實施‘大數據警民共治’,讓全市群眾安全感得到提升,幸福指數提高。”據清鎮市有關負責人介紹,清鎮市公安局以“以房管人”為切入點,將全市特別是主城區門樓牌號重新進行編制,通過編制工作將房屋類別、房內實有人口進行一次全面清查登記,同時運用大數據理念,探索“互聯網 ”模式,整合清鎮市地址信息,創新使用“智慧門牌”,並以此為基礎,實現公安各部門及其他政務部門的數據融合,最終形成清鎮特色的智慧清鎮大數據安全城市管理服務平臺。

平臺建設以來,公安機關通過充分掌握人員信息,已成功破獲各類犯罪案件,治安情況不斷好轉,住戶安全感不斷提升,不僅在幫助公安機關創新轄區社會管理、打擊違法犯罪上大顯身手,還通過大數據手段實現便民利民,百姓可以在APP上直觀看到派出所、社區民警、村委會等基本情況,還可以在APP上與公安機關互動,諮詢、報警、舉報、求助等。

C 注重產業結合 實現效益升級

近年來,清鎮市以信息化、數字化改造為重點,大力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這個方面,清鎮市主要在三個方面取得了實效。

“大數據工業”方面:結合“千企改造·大數據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專項行動”,清鎮市加快推進兩化深入融合,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在這項工作中,貴州科倫藥業通過智能化生產升級改造,實現產值翻番的目標;貴陽海螺盤江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採用當今國際最先進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及一流的質量檢測設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同時,隨著華錦、塘電、中鋁、廣鋁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建成投產,清鎮市搭建了千億級生態循環鋁工業示範基地發展平臺。

“大數據服務業”方面,一是貴州農鏈科技正在打造貴州省農產品供應鏈溯源監控平臺,現已接入清鎮市近50個農產品基地數據,融合了貴陽市12家惠民企業超市,實現農產品物流車輛的實時監控分析。二是普洛斯際鏈物聯網有限公司致力於在貴陽市搭建“物流大數據中心智能化城市配送體系 數字化園區節點”的智慧物流體系,承接的貴陽市城市物流雲平臺(監控中心)一期與二期數據服務已完成。

“大數據 農業”方面主要做了兩項工作,一是通過實施“大數據智慧農業”,清鎮市推進5個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培育了溫氏、三聯、長津等74家龍頭企業。二是專門制定了《清鎮市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工作實施方案》,打通工業品下鄉和可溯源農產品進城,構築平臺體系、支撐體系和服務體系,推進組織化、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建設,幫助村民網上銷售農副產品,不僅推動了特色農業發展,還提高了農民經營收入。

【延伸】

■數說

1.09億

網絡能力達到寬帶20M起步,50M普及,100M進家——2016年8月30日,總投資1.09億元的清鎮市“光網行動”三年計劃提前完成,清鎮成為貴州省首個縣域“全光網城市”。

100%

目前,清鎮共有4G基站1300餘個,站址規模在貴陽市居首列,同時實現城區、各鄉鎮及行政村100%覆蓋,穩步推進小康訊建設。

30個

清鎮市已經建設完成30個免費WiFi AP點,實現了雲嶺西路、雲嶺東路、百花路、紅楓街等主要街道及政務中心免費WiFi覆蓋。

■聲音

魔秀科技以清鎮市大數據發展規劃佈局與地理優勢為依託,結合企業自身發展需要,於2016年底落戶清鎮。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清鎮市委、市政府對魔秀科技的發展高度關注,各級領導多次實地調研,現場解決了企業發展中的許多實際困難。國土、住建、工商、稅務、投促、大數據中心等相關部門與企業之間平等良性互動,從企業落地、硬軟配置到正常運營,真正讓魔秀科技感受到了服務型政府辦事的透明和高效。在此,我代表魔秀科技為政府的辦事態度與力度點“贊”!

——貴州魔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石育移

大數據確實給我們職教城帶來了變化。從生活方面講,大數據在餐飲、娛樂、服務方面都為我們提供了便利。比如,足不出戶,學生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商品並送貨到學校,只需要通過網絡APP即可瞭解不同區域的餐廳、娛樂設施等。從工作方面講,大數據拉近了工作者之間的距離,從業者只需要通過網絡就能及時與相關工作者溝通,省時省力省心,加快了工作效率和進度。從學習方面講,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媒體等方式,在學校就能學到世界各地自己想學的所有知識,幫助學生拓寬了視野、見識。

——貴州(清鎮)職教城老師謝婉紅

■故事

從60人到200人——科大訊飛發展加速度

“我們‘AI數據資源處理中心’貴州團隊是去年10月在貴州(清鎮)職教城公共實訓中心智能呼叫園區成立的,成立初期,團隊只有60人。”清鎮市貴州訊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董茂嬌說,在清鎮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公司現在已經步入良好發展階段。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接手的第一個項目是語音資源分析。

董茂嬌介紹,當初,科大訊飛啟動保護方言計劃,考慮到雲貴川地域方言都有一定的共通性,所以公司接入了四川方言語音數據進行加工。

沒想到萬事開頭難,原本預想很簡單的項目出現了很多沒有預估到的情況:數據資源處理行業經驗為零;文字的實時識別轉寫因為拼音輸入法的習慣,一不注意就會多字或出現同音錯字;而方言識別後還需深度理解學習,需要人工進行標準文字註釋;還有就是對話數據內需要區別標點符號的應用,需要前後語句理解來判別語氣,根據語氣詞增加語氣標點符號等。

“第一期的數據沒達標,團隊的小夥伴們都很苦惱。”董茂嬌說,大家又開始探討解決辦法:“我們考察了數據正確率比較高的部分優秀人員組成幫扶責任小組,採用一帶三小團隊進行技巧輔導及質量監控;選出四川籍的成員成立了方言培訓小組,教大家‘四川話’理解;還有的小夥伴編寫了‘標點符號使用大全’,通過項目實踐統一完善符號添加規則,規避了因主觀臆斷導致符號添加錯誤的情況。那段時間,為了保障數據完成的進度和質量,晚上10點,辦公室還是燈火通明……”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半個月的磨練,數據處理達到了使用標準。

現在,科大訊飛AI數據資源處理團隊已經有200餘人,主要從事大規模工程化數據資源、數據深度加工、數據分析處理等服務,可獨立處理AI數據資源庫分析、精數據庫資源及數據服務覆蓋語音合成、語音識別機交互技術領域等多項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