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的鄂菜曾是菜系中執牛耳者,對很多菜系都產生了影響,為何八大菜系中華沒有鄂菜?


首先,我真的想當面問一下說出“楚地鄂菜是菜系執牛耳者”這種大言不慚話語的是哪路活神仙?執牛耳,什麼耳?自己吹出來的氣泡牛的耳朵嗎?所謂菜系,不過一開始是各地百姓的日常飲食,再經過商家的錘鍊雕琢,文人品題,和上層官場的凝練而成的菜品總和。不論四大八大,這些地方菜系都有文人墨客,土豪官員的追捧背書,並不遺餘力的大肆推廣。 川菜有蘇東坡,丁寶楨,黃敬臨,江浙菜有李漁袁枚兩個美食大家背書。粵菜有江孔殷,湘菜有譚延闓組庵菜,魯菜有孔子背書,歷朝歷代官場追捧儀式感,北宋起到滿清結束的皇室御宴地位,梁實秋溫情記載。徽菜和淮揚菜又是安徽鹽商土豪群體在追捧和不斷挑剔升級的,請問這幾種優勢,湖北菜佔了幾個?


其次,但凡上升到菜系的角度來說,除了商人文人追捧,至少要有自己的文化內涵和獨到的烹飪技法吧?魯菜善於吊湯,拿手的是爆炒,抓炒,滑炒。川菜是善調麻辣,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粵菜是用料無不考究,烹飪無不精細,手法無不拿來主義,江南菜口味鮮爽清淡,最講時令,請問湖北菜佔了哪一樣?


最後,湖北菜吃起來確實不錯,三五知己相聚喝點吃點很開心。但是上不了檔次啊。宴請高級客戶和重要領導你們吃啥?湖北菜麼??


食聞奇葩說

雖然鄂菜的菜齡已經有2800多歲,是我國最古老到地方菜系之一。但是從菜系影響到產業價值卻無法與“四大菜系”匹敵,甚至都躋身不了八大菜系之列,皆因為文化發掘不夠創新不足。

作為土生土長的湖北人,壹周君喝長江水,吃湖北糧長大,對鄂菜當然是獨有情鍾,比如說,軟爛入味,一切皆可以蒸的沔陽三蒸;比如說清香鮮美的清蒸武昌魚。比如說清爽脆嫩的洪山菜薹炒臘肉,哎呀,壹周君數不過來,這些年吃過的鄂菜,簡直太多了。

一方人吃一方菜,壹周君心目中的鄂菜的特色是一個“鮮”字。因為地理環境風物等原因,湖北地處魚米之鄉,於是盛產的是以淡水魚為主,在烹飪手法上,則擅長蒸、煨、燴、熘等技法,連鄂菜大師盧永良就說過,鄂菜大師注重汁濃芡亮,突出嫩、爛、酥、糯等質感,可以說是芡大、油大、味道鹹鮮。

另外,傳統鄂菜受限於地理特色,過去以江漢平原為中心,菜系組成包括了武漢、荊州和黃州三種地方風味菜組成,包括荊南、襄鄖、鄂州和沔陽四大流派,所以從名稱和地理特性上看,鄂菜無論是取材還是烹飪手法,都是具有樸素的民間家常特色。

如要鄂菜重新回到菜系一流陣營,鄂菜還需要在烹飪技法上下工夫。多用蒸煮的方式,既能滿足鄂菜原有特色種的原汁原味的特點,又能滿足現代人追求健康營養的需求,我們常說,守舊不固執,創新不忘本,重回八大菜系天團的目的,是發揚和廣大鄂菜的精神,讓“鮮在湖北”成為鄂菜一張真正的名片。

前不久,壹周君看到新聞,說武漢建立了一個鄂菜博物館,壹周君覺得真是一件大好事,至此,鄂菜的歷史和淵源,終於可以有一個正本清源的地方。如果家裡有了外地客人,也可以帶著去好好逛一逛。假如作為一名武漢伢,不知道鄂菜的傳統和菜式,這才是要打臉的。


武漢壹周

鄂是湖北省的簡稱,鄂菜也就是湖北菜的代稱。有“千湖之省”的美稱。坦白言之,是不是八大菜系,個人覺得無關緊要,菜系是一種當地環境與當地居民在千百年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不是說湘菜去了湖北,就適合湖北,只有本土的鄂菜是最適合湖北人的。

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鄂菜賴以發展的烹飪原料。植被風貌的山地、丘陵、崗地出產竹筍、香菌、猴頭菇、野豬、山雞等山貨。廣大的水域提供了蓮藕、淡水魚類、河蝦湖蟹等原料。平原、水鄉在亞熱帶氣候影響下富產稻、麥、豆、玉米等穀物和各類蔬菜。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湖北菜形成了以淡水魚鮮為主,以豬、雞為次,香菇、冬筍、冬菇、玉蘭片為常用配料的食材特色,即聲名遠揚的鄂菜系。

鄂菜曾是中國最悠久、輻射面最寬的菜系之一,鄂菜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四點。

首先是精於烹製淡水魚鮮。湖北位於長江中游,萬里長江自西向東橫穿荊楚大地,縱橫交錯的河流、星羅棋佈的湖泊、密如蛛網的渠道、各地都有的水庫以及遍佈鄉村的塘、堰、池、潭、凼都是淡水魚類棲息的天然場所,自古被譽為千湖之省、水鄉澤國、魚米之鄉,製作以魚類為原料的菜餚就成了湖北人的拿手好戲。

其是擅長蒸制。眾所周知,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獨特的烹調風格,川菜長於炒,魯菜精於煨,粵菜偏愛焗,東北人喜歡燉。而鄂菜擅長蒸,蒸製法最有名的就數沔陽三蒸了,沔陽三蒸是指蒸肉、蒸魚、蒸菜,蒸肉是把豬五花肉切成長條,加入米粉,用藕墊底,上籠蒸熟,是為蒸米粉肉,它色澤棕紅、滋味鮮美、肉質糯潤、肥而不膩。

第三是對圓子情有獨鍾。湖北的圓子菜可謂一絕,一般人們只用動物性原料作圓子,而湖北各地,不論民間百姓或專業廚師都掌握了許多製作“圓子”的方法。不僅能用肉類、魚蝦作出肉圓、魚圓、蝦圓、珍珠圓、汆湯圓子之類的圓子菜,還能用各種植物原料作圓子菜,如藕圓、豆腐圓、糯米圓、粳米圓、綠豆圓、黃豆圓、土豆圓、等,圓子菜林林總總多達幾十種,可謂一圓一格,百圓百味。

第四是小吃豐富。湖北小吃之所以非常豐富,是與湖北的地理位置分不開的,湖北地處我國腹地,交通便捷,作為九省通衢的武漢,流動人口甚多,這些人不可能只是一種口味,一種飲食習慣。因此,湖北小吃兼容各地風味,廣收博採,武漢熱乾麵更是與山西的刀削麵、兩廣的伊府麵、四川的擔擔麵、北方的炸醬麵並稱為中國五大名面。


大食代

湖北菜中也不乏口味獨特,風格各異的地方特色菜,例如湖北的湯,蒸菜等等。但是為什麼沒有入選八大菜系,我個人覺得和湖北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湖北有九省通衢之稱,豐富的水路更是帶來武漢獨特的碼頭文化,自古以來就是各地商賈雲集,可以說湖北在很早以前就是中國商業貿易的前沿之地,天南海北的外省人彙集如此,反而掩蓋了本地的一部分特色,最大的影響也許就是飲食,湖北菜可以說發展到現在裡面參雜了東南西北各地的口味,酸甜苦辣麻樣樣俱全,所以外來的東西多了,本來的特色就退化了,這也是符合人類發展的規律!還什麼八大菜系,吃起來還是要合自己的口味,不合口味的就是垃圾,只有自己覺得好吃的菜才是真的好吃,圖那些虛名作甚!!!


曾經滄海142286932


形而放假


圖片源自網絡。

這個話題很好理解,鄂居天地之中,其菜雖有自身特色,但南來北往,東奔西突,兼收幷蓄,不拘一格,變化更新快,所以不好固定於一成不變的所謂某一菜系。而八大菜系得天地之偏,安於一隅,經年不變,易成傳統。鄂菜之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如蓮藕湯,沔陽三蒸,淡水魚的蒸,煎,烤,煮,燜,自成特色,豆製品也花樣繁多,但以鄂而言東南西北各自為陣,難成一系。如鄂東吸收了許多徽菜的做法,黴幹,醬燒講究重口味。鄂北受豫菜的影響,燉,燜追求一個原汁透味。鄂西風乾霜臘,土家吊鍋好的就是燻臘的味道,鄂南與湘菜接近,姜辛酸辣配以乾煸,說道的就是個透爽。真正要品味鄂菜的本來味道,得到洪湖天沔一帶的江漢平原,蒸,煮,熬為主,純天然,無添加,連醬油味精都不要,全然本味,全靠火功,一個字鮮。


null108161361

因為鄂菜越吃越餓,吃不飽


頭條首席評論員VIP

主要原因是湖北周邊地區全被附近的省同化了,川菜與湘菜影響了一大部分湖北人,與河南交接的又被河南菜影響了一些。湖北不僅從飲食,並且從文化方面都沒有很獨特的,都是受周邊省份影響!不過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湖北人接受與適應能力很強。


水夢中

首先是沒有名氣!名氣是眾多名菜抬出來的。沒有名菜當時就沒有名氣。比方說一提川菜就有什麼回鍋肉魚香肉絲麻婆豆腐之類一大串名菜,而湖北有什麼一提起來全國認可的名菜?

其次就是大家所說的沒有特色,湖北處在川湘兩大菜系夾擊之中特色一直沒有他們明顯這就進一步難出名菜,所以要振興鄂菜那是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