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市有什麼歷史文化?

姬夢傑15234288773

但我對長治的歷史文化不甚瞭解,僅談一點我知道的秦趙長平之戰吧。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代的一次重要戰役,是秦滅六國過程中的一個轉折點,長平之戰後,東方六國基本上失去了同秦國抗衡的能力。長平之戰就發生在長治。

長治盆地(上黨盆地)在山西省的位置

長治,古稱上黨。“長治”得名於明嘉靖八年即公元1529年,取長治久安之意。長治地處晉東南,晉冀豫三省交界處,位於由太行山太嶽山環繞而成的長治盆地中。長治歷史悠久,戰國時韓國在此首置上黨郡,秦始皇前221年統一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上黨郡為其中之一。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韓國的上黨,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主動將上黨獻於趙國,被封為趙國華陽君。秦因此加兵於趙。趙孝成王使名將廉頗屯兵於上黨,抵抗秦軍。廉頗初戰不利,因此在今天的長治縣八義鄉東坪、西坪駐兵,並在石後堡建立堡壘,與秦軍相持對峙到公元前260年。

公元前260年,趙孝成王中秦國的離間計,因此以趙括為將採取主動出擊的戰術,率大軍出擊,令東、西營和石後堡駐軍挺進長平。秦昭襄王秘密起用武安君白起為主將,白起針對趙括魯莽輕敵、缺乏作戰經驗的弱點,採取誘敵深入,迂迴包抄的戰術,故意示弱撤退。趙軍傾巢而出,追至秦軍堡壘,秦軍主力一面堅守城壘,一面乘其不意,出兩支奇兵:一支2.5萬速進趙軍背後,佔據秦嶺,切斷了趙的後路;一支5000人的精兵穿插趙軍中間,將趙軍分為兩截,使其首尾不能相顧,無法統一指揮。秦昭王聽說趙軍陷入重圍,親自到河內郡,承諾賜民爵位各一級,將15歲以上男子全部徵兵發送長平,徹底截斷趙軍的給養供給和救援。從7月中旬到9月,趙軍被困整整46天,糧盡水竭,互相殺食,不戰自亂。趙括將隊伍分為四隊突圍,組織了四五次突圍,自己中箭身亡。傳聞趙括在軍糧將近時突然想到一句兵書上的話:軍士餓極了才能拼命,所以下令絕糧三天,三天後組織突圍,軍士連武器也拿不起來了。這就是死讀兵書的結果。在趙括別射死後,趙軍失去的主帥,秦軍趁機猛烈進攻,趙軍丟下兵器,卸下鎧甲,全軍投降,被白起坑殺於現在高平市的王赧、箭頭、圍城、谷口、金門山一帶。前後共坑殺45萬,將240個年齡小的放回趙國。

長平之戰是戰國中後期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之後,秦國打掉了東方六國中最有力量的一支軍隊,從此拉開了統一中國的序幕。雖然當時的齊國也有一定的力量,但是因為以前有被五國滅國的經歷,因此做壁上觀。當秦國滅燕時,齊國雖然有40多萬軍隊,但是投降了。所以說秦趙長平之戰是戰國轉折點。


邋遢山人

長治古稱上黨,位於山西省東南部,《荀子》稱為“上地”。“上黨”的意思,就是高處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長治歷史悠久,淵源流長,它從遠古走來,既有美麗的傳說,又有歷史典故,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是研究山西省歷史文化、弘揚革命傳統的基地。


上黨是神話的故土

在中華史前神話傳說中,上黨神話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神農嘗草、女媧補天、羿射九日、精衛填海,這一篇篇奠定中華文明基礎的社話傳說,無不折射出長治古代文明的源遠流長,印證著上黨歷史文化的博大久遠。

上黨是華夏文明的搖籃

上黨孕育過播谷稼穡的民族祖先。早在2.5億年前的木化石,為上黨文明寫下了久遠而深厚的第一篇章;新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向世人昭示了上黨文明的亙古和綿長。

上黨是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武鄉縣八路軍太行山紀念館,八路軍總部王家峪,百團大戰磚壁八路軍指揮部舊址,黎城縣黃崖洞紀念館,平順縣西溝教育基地等。長治的紅色文化旅遊景點品位高而且特色鮮明。


上黨是奇山秀水寶地

長治的山水,南北兼容,剛柔相濟,真可謂坐山水秀麗之勝,擁文化昌盛之富,必為仁智者嚮往。

上黨是文人墨客之鄉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名士登太行觀賞山川河流之秀麗,進上黨領略歷史文化之悠久,駐長治讚歎人文風情之俊美,或文或詩,留下了許多膾灸人口的駢文絕句、文章佳作。

上黨是戲曲樂園

天地大舞臺,舞臺小天地。千百年來,上黨戲曲根植於上黨這塊皇天厚土中,憑藉“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的誇張手法,依靠高亢激越的音樂唱腔和一代又一代演職人員聲情並茂、出神入化的表演,上黨戲曲曾經創造過“上黨歌舞先梨園”、“士大夫皆能誦之”、“譽滿並門”、唱紅京城等無以復加的輝煌。

上黨是禮儀之鄉

上黨民俗民風,既有千百年的文化積澱,又有山河之地的影響,因而具有它的特殊性,正所謂“勤儉其本質也,奢靡其習染也,勁悍本於地氣

上黨是名優產品產地

“中國第一米”沁洲黃曾經上過康熙皇帝的御宴,中國四大名綢之一的潞綢曾經“衣天下”、“遍宇內”,史稱“上黨一絕”的長治堆錦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名聲大噪、馳名中外,彈丸之地的蔭城曾經享有“天然鐵府”的美稱,並且“日進斗金”,“上黨三寶”----花椒、柿子和核桃名聞遐邇,飄洋過海......



上黨是美食的天堂

壺關羊湯曾讓曹操將士飽口福,精神振奮,一口氣登上太行山滅了高幹;半疙瘩救過光武帝,潞城“甩餅卷臘肉”系唐玄宗親自命名,黃家涼粉來自皇家,沁縣幹餅曾是貢餅......原來美食名吃也蘊藏著歷史,飽含著文化。


這就是上黨,山光水色優美,文化傳承悠久!

這就是長治,英傑雄才輩出,文明鬱積磅礴!

這就是上黨,既有亙古長存的歷史足跡,又有今日始開的時代芬芳!

這就是長治,既蘊藉歷史的雄渾博大,又煥發未來的神韻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