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被天氣扭轉乾坤的戰爭

今日,狂風大作,不由讓我想起了歷史上那些受天氣影響的戰爭,上一篇文章也提到過國運這麼一說,在我看來,天氣因素就是所謂國運中的最重要部分。

一場戰爭的成敗就會改變歷史的走向,影響戰爭的因素也有很多,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主觀上戰爭指揮者的臨場發揮。不過有時候一場風,一場雨,一場霧都有可能改變戰爭的局勢。

不過,天氣因素也要分兩種,第一種是看過“天氣預報”,主動假借天氣之力;另一種就是不看“天氣預報”,打著打著天氣突變,躺贏的。

盤點歷史上被天氣扭轉乾坤的戰爭


白登之圍

公元前200年的寒冬,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平定匈奴,結果被匈奴圍困與白登山,後來重金賄賂了匈奴單于冒頓的老婆,並藉助大霧天氣的掩護,成功逃出白登山。之後,劉邦對於匈奴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從武力壓制變成了和親為主。

盤點歷史上被天氣扭轉乾坤的戰爭


昆陽之戰

大概天子都會有老天庇護吧,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也曾多次受過老天的恩惠,特別是在昆陽之戰!王莽建立新朝後,派兵42萬討伐在昆陽不足2萬的起義軍,當時還是義軍偏將軍的劉秀,作為敢死隊隊長出城應戰,由於新莽軍輕敵,淪為一盤散沙,逃跑之餘又臨狂風大作、暴雨如注,新莽軍溺死數以萬計,劉秀便取得了這場以少勝多的勝利,名震天下!

盤點歷史上被天氣扭轉乾坤的戰爭

這裡順便提一下劉秀的開國功勳馬援同志,62歲高齡帶兵二平嶺南的時候,受阻於壺頭山,天氣及其酷熱,士兵們大都中暑,馬援也是在第二次平定嶺南的時候馬革裹屍的。

盤點歷史上被天氣扭轉乾坤的戰爭


赤壁之戰、火燒葫蘆谷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夜觀星象,簡直就是活著的天氣預報。他借天氣贏下的戰爭可不在少數。有我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赤壁之戰,借

東風火燒敵方戰船;還有草船借箭,依靠著大霧天的幫助順利從曹操那裡騙來了10萬支箭矢,不過歷史上貌似孫權才是主人公。當然也有因為天氣失算的時候,諸葛亮誘司馬懿入葫蘆谷,想一把火殲滅,結果一場暴雨澆滅了大火,司馬懿得以逃脫。火燒葫蘆谷失敗後,諸葛亮仰天長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三國時期的天氣真的很忙啊,還有關羽的樊城之戰水淹七軍也是藉助了暴雨天氣

盤點歷史上被天氣扭轉乾坤的戰爭


君子館之戰

當然,別的國家也有老天爺。公元986年,宋遼之戰中,遼國進攻瀛洲,兩軍於君子館交戰。由於天氣異常寒冷,使得北宋的弓弩都拉不開,被遼軍打敗,幾乎全軍覆沒,死亡數萬人。這一站也擊潰了北宋的北面防線,擊潰了北宋建國以來的禁軍力量!

盤點歷史上被天氣扭轉乾坤的戰爭

《資治通鑑·宋紀十三》記載,宋遼“君子館之戰”中,“天大寒,宋師不能彀弓弩”


忽必烈徵日本

忽必烈曾經兩次遠征日本,結果兩次都遇上了颱風,倒了八輩子血黴。第一次派了900艘戰船,3萬餘士兵,也擊潰了日軍很多次,不過忽必烈高估了日軍的實力,怕日軍夜裡偷襲,便退回了船上。結果晚上臺風驟起,摧毀元軍戰船軍隊,最後只剩200艘船,1萬多人撤回。第二次也一樣,遇到了颱風,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放棄了日本。可以說,小日本的運氣好,也可以說忽必烈欠缺氣象經驗,總在臺風盛行的5-12月份去。

盤點歷史上被天氣扭轉乾坤的戰爭


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戰役是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間,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以及薩爾滸附近地區大敗明軍四路進攻的反擊戰,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略決戰。在這次戰役中,後金軍在作戰指揮上運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5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約5萬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此戰役以明軍大敗而告終。明軍失敗的原因有一部分還是天氣作祟,大風大雨導致火器不能使用,貿然使用者也自爆而死,所以明軍失敗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盤點歷史上被天氣扭轉乾坤的戰爭


郟縣之戰

郟縣之戰(柿園之役)是孫傳庭親自指揮的關鍵轉折性戰役。經此役,明朝失去了最後一顆救命稻草,李自成也趁機擴大戰果,乘勢奪取關中,就像順手牽羊一樣簡單。明朝再無可以禦敵之兵,幾個月後,明朝就滅亡了。雖說明朝末年適逢小冰河期,天氣多變,但孫傳庭的這幾次對陣李自成的戰役都因為下雨導致戰車寸步難行,戰鬥力下降才會輸的,或許真的是老天爺要亡明吧!

盤點歷史上被天氣扭轉乾坤的戰爭


天氣雖說陰晴不定,但是蝴蝶效應不要忘記。

天氣影響到的戰爭暫時只想到這些,當然國外也還有很多這樣的現象,比如莫斯科保衛戰……

戰場上瞬時萬變,一陣風、一道雷、一場雨,或許就可以改變戰果。

這對我們也有所啟示:千萬不要忽略每一個細節,細節決定成敗!


你還知道哪些受天氣影響的戰爭?歡迎在評論區和我一起交流。

關注歷史,更關注被歷史忽略的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