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公讀書記|人生萬難,無非一拖二懶三不讀書

今天週末,昨晚宿醉,上午暈躺,下午又渾渾噩噩的喝茶吃點心刷視頻。

越是這樣,則越是心裡不踏實,總覺得愧對於大好時光,為了掩飾這樣的心慌,於是又不停的尋找新的磨蹭時間方式。

直到想起一句話:人生萬難,無非一拖二懶三不讀書。

又猛地想起范仲淹求學的事蹟,遂寫此文,既是警示自己,亦同諸讀者共勉之。

範公讀書記|人生萬難,無非一拖二懶三不讀書

范仲淹

范仲淹生於北宋端拱二年(989),兩歲時候,其父去世,家道中落。母親謝氏貧苦無依,帶著他改嫁給淄州長山(今山東鄒平)的朱文翰,此後范仲淹改名朱說。

朱文翰也是個讀書人,待范仲淹還算說得過去。

范仲淹隨母到朱家不久後,朱文翰擔任了澧州安鄉(今湖南安鄉)的小吏,范仲淹跟隨繼父在安鄉生活,其繼父安排他就讀於當地的太平興國觀,范仲淹在此勤奮苦讀,朝夕不輟,在當地很有名氣。

後來,清代文人張明先遊歷此地,還留下了:“荒臺夜夜芭蕉雨,野沼年年翰墨香”的佳句,就是緬懷范仲淹的少時讀書的刻苦精神之作。

範公讀書記|人生萬難,無非一拖二懶三不讀書

書院

不要以為范仲淹還能讀書,就認為他過的還算不錯。1009年,20歲的范仲淹就讀於繼父故鄉,淄州長山的長白山醴泉寺,這期間他每日讀書,寒暑不輟,每日飲食僅為粥一碗,自己熬得濃一點,而後冷卻凝固,切成幾塊,就是一天的口糧,成語“劃粥斷齏”就是由此而來。

23歲那年,范仲淹在家,因親眼見到朱家幾個兄弟花錢如流水而不思進取,於是出口勸阻,朱家兄弟多次被其教訓,終於不耐煩了,失口說出:我們花的是朱家的銀子,關你什麼事!

范仲淹聞罷此言,極為驚駭,最終得知自己身世後,默默離開了朱家,孑然一身,前往應天書院求學於戚同文處。

應天書院求學期間,範公發奮圖強,廢寢忘食,夜間以涼水洗臉提神,餓時仍“劃粥斷齏”充飢,整整五年的時間,他竟從未脫衣睡覺,只是困極了和衣而眠。

範公讀書記|人生萬難,無非一拖二懶三不讀書

南京留守的兒子與范仲淹同窗,回家把范仲淹苦讀的事蹟講給父親聽,留守得知後大為感動,特地安排自己的兒子照顧好范仲淹的飲食,卻被范仲淹婉言謝絕。

這期間,宋真宗巡幸應天府,書院師生蜂湧而出,皆以目睹天子風采為榮,范仲淹卻安坐窗下讀書。有同窗問他何不一睹天子風采,范仲淹答:將來再見也未晚。

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科考,發榜進士及第,從此步入仕途,並接回母親侍養,了卻了他的一大心事,並寫詩道:“鄉人莫相羨,教子讀詩書。”

天禧元年(1017),范仲淹因為官剛正不阿,兩袖清風,被朝廷高升,便歸宗複姓,將朱說之名恢復為范仲淹。

此後的范仲淹,為官清正廉潔,出將入相,兵鋒威震西夏,還進行了後世史家大為稱讚的“歷慶新政”。

雖然他最終因朝廷的黨爭傾軋而一再被貶,但逝世後,朝廷上下還是高度認同他的人格作風與為官政績,范仲淹也因此而獲得了歷來文人的最高諡號——“文正”。

範公讀書記|人生萬難,無非一拖二懶三不讀書

范仲淹

相較於現在,我們的讀書讀書條件與範公相比可謂天差地別,回想起種種浪費時間之舉,實則汗顏!

無獨有偶,清初大才子李啟美,重病彌留之餘,還在把枕邊的書讀個不停,死前給親人留下的話不是家產怎麼分,而是說:“吾死矣,獨念茫茫泉路,能讀書否?悠悠來生,解讀書否?”

如此好學,豈能不讓人感動到流淚。

人生萬難,靜心想一想,無非就是個一懶二拖三不讀書。

怎麼辦?一起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