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和原则:“阴阳”,一看就懂

一、中医诊断学原理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和原则:“阴阳”,一看就懂

学习中医的第一步,就是认识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古人为了解释自然界错综复杂的现象,经过长期观察与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理论。

“简单来说,古人看到自然界有白天与黑夜,有太阳与月亮,有天与地等,于是就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的对立双方归纳为阴和阳,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一样。比如:昼为阳,夜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等。”

“人体也分阴阳吗?中医是怎样应用阴阳学说的呢?”

人是组成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古人认为人体也可以分阴阳,比如:头为阳,足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

人生存在于自然界中,就要适应环境,保持自然界的平衡。同时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要健康地生活,就要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每个脏器的平衡,而利用阴阳学说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疾病的辨证关系。

阴阳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和原则:“阴阳”,一看就懂

(1)阴阳互相对立,阴为体阳为用:阴阳属性的关系是互相对立的,随时制约对方。比如,气的属性为阳,血的属性为阴,气和血就是相互对立的。

(2)这种对立是一种“阴阳消长,互相转换”的形式。当“阴”进一步时,就会使“阳”退一步;当“阳”进一步时也会使“阴”退一步,一直到双方都达到了动态上的平衡。

比如,气在功能上不仅可以推动血的运行,还可以促进血的生成。消耗一点气可以生成血,因此说“阴阳消长,互相转换”,在健康的人体中,气和血都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3)阴阳互根:阴阳不能单独存在,阳中必须有阴,阴中必须有阳,没有阳则无所谓阴,没有阴也无所谓阳。比如,气是无形的,必须附着在有形的血上,靠着血来运送,才不会外散流失。气能推动血,血可以运载气,由此可见阴阳是相互依存的。无阳则阴不长——没有机能则体质即不能发育,无所谓活体。无阴则阳不化——没有体质则机能基本不存在,无所谓力量。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和原则:“阴阳”,一看就懂

我将上述的阴阳关系进行列表总结,并简单介绍了人体内阴阳失调的类型:“健康的人体阴阳是平衡的,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平阳秘’,阴平是指人的体质适度,阳秘是指人的机能相称。如果某些病因侵犯人体,破坏了阴阳平衡的关系时,就会使得气血与脏腑之间的协调出现紊乱,此时称为‘阴阳失调’。人体阴阳失调时,就会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