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聞見錄


提起日本,說句良心話,我看過的日本作家的作品,絕不會比蒼老師們的片子少。但畢竟只是停留於字裡行間、聲色光影間的印象,直到踏上這片土地,才算有了切身感受。

那一刻,心下還是有些惴惴的,想想吧,擁擠的地鐵車廂裡,滿滿的都是“鬼子”,我堂而皇之的坐在一隅,身上帶良民證了嗎。

是在清晨,他們大多趕早班車去上班吧。地鐵的線路是城市的脈搏,觀察市民的表情就能感受生活。這一對比,我看出了一些端倪。

首先,日本地鐵進站時竟然不安檢,顯然不如我巍然帝都,對子民關愛有加,每天不僅要排隊過機器,大包小包一律檢查,還有個安檢員拿個棒子在你身上一頓蹭。所以在這裡,雖然早高峰進站的人也很多,卻難以看到排成逶迤長蛇陣的壯觀景象。

再者,這幫傢伙上了地鐵,竟然不去搶座位,任憑那些特殊坐席空著。站定了也不馬上掏出手機,認真看片聽歌加強學習,還有許多人拿出書報煞有介事的看的。廣播裡用中文說,要把手機調成靜音,不要接打電話,全程就基本上沒有打電話談生意日理萬機的。

日本男士們大多西裝革履,皮鞋擦得一塵不染,起初我還以為這邊賣保險的做房產中介的咋這麼多呢,說好的電車之狼呢,怎麼瞅著都不像呢。

大阪聞見錄

大阪的地鐵年代久遠,車廂和站臺並不簇新,但都還整潔。站名很多都是中文,加之每一站都有數字編號,幾天來坐地鐵出行,竟然從未坐錯過。

有一次,正和媳婦兒站在地鐵線路圖前研究路線,馬上走過來一位工作人員,用日語問我們是否需要幫助(我猜是這意思),我用手指著我們要去的那一站,用中文說要去“這裡”,她連忙叫來一位說中文的姑娘,為我們指點兩個方案,建議我們這麼走,其實都需要換乘一次,但這麼走換乘時走的路會少一點兒。

還有一次,去奧特萊斯,一不小心提前一站下車了,我倆拖著箱子四下找出口,主動走過來一位穿制服的哥們兒,媳婦兒問了個奧萊,他馬上明白了,一邊向正要發車的司機揮手示意,一邊幫媳婦兒提箱子,護送上車,比劃著下一站才是。如此禮遇,整得我倆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大阪聞見錄

我就納了悶了,大阪的工作人員們,哪來的工作熱情呢,彬彬有禮,主動熱情,不止是地鐵上的,凡是在飯館、商店、公園、動物園遇到的,一律笑臉相迎。

比如那位在心齋橋遊船上的女導遊,看年紀也有五六十了,十幾分鍾一趟的遊船一趟接一趟,我在排隊時就注意到,上了船也全程看到,她始終熱情洋溢,一路上連說帶比劃的不停講解。這樣的流程她每晚要重複幾十遍吧,怎麼就不厭倦呢。又沒人監督,可以少說幾句的啊。

你說虛偽吧,有的一攀談,還是國內過來打工的留學生,怎麼一到這兒,就變得這麼積極陽光了呢,這種發自內心的微笑,蔚然成風的服務精神,絕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裝得出來的。

日本人的細緻和執著,就這樣體現在一言一行中,當然,我的素質也立馬加以提升,堅決不在路上抽菸,堅決不闖紅燈,坐地鐵不大聲說話,與人打招呼也頻頻點頭致意,謝謝三克油阿里嘎多掛在嘴邊。

大阪聞見錄

大阪除了幾處商業中心算是高樓林立,隨處可見的大多是逼仄街道,一眼望去,並不繁華,以至於我拍了街景發了朋友圈,立刻有人說,這還不如我大通州呢。

然而走進去,看著各家獨特的店招,街角是處處的綠意,不見隨意丟棄的垃圾,古樸、整潔,頗適合懷舊,又都是時代印記。就如店鋪旁一處古舊的佛龕,並非刻意的留存,也並未隨意譭棄。

媳婦兒幾年前出差來過日本,回去就讚不絕口,說這裡的雲看著都那麼飄逸,這裡的自來水直接可以飲用,這裡的旅遊景點的物價絕不比其它地方高出一截。我哼哼哈哈的聽著,也沒覺得就算這樣,又怎會使人身心愉悅,印象深刻。

此番設身處地,稍作比較,甚為歎服。我在帝都可以做到出門不用帶一分錢了,只要手機有電就行。這裡雖然很多店鋪標明可以用支付寶了,但要用到現金的地方還有很多,好在找個711就有兌換的機器。自動販賣機和扭蛋機遍佈大街小巷,日本的可樂似乎確實好喝那麼一點,一瓶依雲的價格和可樂差不多,媳婦兒就不喝農夫三拳了。

大阪聞見錄

大阪動物園的門前有塊牌子,寫著“動物園裡沒大象了”,旁邊是塊小牌子,寫著這家動物園的大象的生卒年月。看了第一眼,覺得有趣,然而一咂摸,卻忽地有些觸動,彷彿被七傷拳打了一下,走出去幾步,才有些隱隱的痛。

這份心思,還體現在各個動物的說明牌上,那隻正在睡覺的豹子幾點才會出來散步,外來物種的水獺是美軍為了皮毛弄來的。更體現在每種動物的所處環境,也都花費了心思,羚羊待著的地方就是山崖,當然也做好了水池和巖洞,髭狗來回逡巡,遊人可以躲在山坡上,透過一塊塊玻璃居高觀察它們而不被發現。河馬在吃草,不遠處長頸鹿在溜達,而樹上,還蹲著一隻禿鷲。媳婦兒擔心,他們不會逃跑嗎,其實仔細觀察,設計者已經利用山崖、壕溝等做好了防範,卻不影響遊客的動線和視角。

不同於用鐵籠子把他們分別關起來就算動物園,也聞不到一絲尿騷味兒,整個園區就這樣給了他們充分活動的空間,也巧妙的和遊人保持了間隔,也不用擔心成了老虎這隻大貓的罐頭。

幾十年沒進過動物園的我們,此刻才覺得,在動物園散步,確實是正經事。

大阪聞見錄

終於看到了我來大阪之前就知道的著名建築——天守閣,已是櫻花落盡的時節。電影《關原之戰》裡有個情節,豐臣秀吉指著身後正在修建的這座石頭城,對石原三成說,看看,咱們的江山多麼牢固。當然,他這牛逼沒吹多久,在他掛了之後,打著大吉大利吃雞,不是,打著大一大萬大吉旗號的三成就被德川家康滅掉了。看似堅不可破的天守閣,也在大坂之役中被攻陷,如今的遊人們只顧對照著這是旅行青蛙中出現的場景,不會記得這裡曾一天死傷數萬人的黑暗血腥。

我逐層拾級而上,饒有興味的參觀了豐臣秀吉生平展,生前戴過的頭盔,用過的戰刀等等,又爬到頂層,俯瞰了一下城郭遠山。城市並不大,幾乎可以一覽無餘,當此際,可以用日本自由律俳句大師種田山頭火的詩句來形容:風起雲湧,雲湧雲湧,步上白雲。

大阪聞見錄

天守閣還帶有森然氣象,而通天閣則是滿目世間煙火氣息了。

在《名偵探柯南》中也出現過的名地標通天閣,當初的設計是凱旋門上頂著個埃菲爾鐵塔,75米的高度稱霸東洋,建設時有個參與電燈配線的17歲電工少年叫松下幸之助,後來創立了松下電器。

1943年,因為下面劇院火災(好像是被美軍轟炸引起的),通天閣腳部被燒,金屬強度弱化,就被從頭到腳整個拆掉作為軍需物資捐給了政府。現在的通天閣是1956年重建的二代目,個子是長到了100米,樣子卻樸實了不少。邊上有個放映室,講述了通天閣的歷史,雖然聽不懂日語,不過看著圖片也能瞭解七七八八,所在的新世界地區過去的面貌,生產pocky的格里高公司曾經多次換過的商標形象,大阪附近軌道交通的歷史……不過那時候這麼高的建築確實也算奇葩,外加新世界,那時候這一帶應該就是大阪的地標了。

可以乘坐電梯至頂部的大展望臺,欣賞大阪周邊的美麗風景。五樓安放著招攬幸運的福神,據說撫摸他的腳底,幸運便會隨之到來,非常靈驗。最頂部的霓虹燈臺則是用來預測天氣的裝置。晴天白色,陰天橙色,雨天藍色,雪天粉色,很是有趣。

通天閣附近的新世界是則是民間美食的天堂,裡面匯聚了各種各樣的大阪特色食品,像大阪燒、章魚燒、土手煮、炸串還有略為昂貴些的河豚料理,據說都是到了這裡不可錯過的美味。這裡該算是燒烤一條街了,炸串被叫做串炸,幾乎家家都是,媳婦兒吃了一頓就吃不動了,有點兒膩。又找了家大阪燒嚐嚐,不就是日版的雞蛋灌餅嗎,不過爾爾。左邊坐著一個日本少婦,下班後獨自默默吃完一個餅,右邊坐著兩個老爺們,一邊喝著燒酒一邊吹著牛逼。

大阪聞見錄

日本的所謂美食並未留下太深印象,食材確實新鮮,對於吃慣了地溝油的我們來說,未免清淡。拉麵湯確實好喝,不是勾兌的。但水果蔬菜很少,也難吃到米飯。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日本橋附近的電器一條街,號稱“關西的秋葉原”,基本上所有的連鎖動漫商店在這裡都能找到,果然是御宅族的天堂。本來是來給朋友代購遊戲機的,卻被手辦店和音像店所震撼。尤其那滿坑滿谷的DVD,各位老師分門別類的濟濟一堂,在網絡下載的衝擊下,仍能屹立不倒,使我深感“生有涯而知無涯”的欣慰和悲愴。

我的心情和觀感應該和鄉下人狄雲頭次進城,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楊子榮上了威虎山,阿里巴巴進了山洞差相彷彿,五味雜陳,一時難以盡訴。

媳婦兒允許我買幾張帶回去,而我早已過了獵奇的年紀,只能入寶山空手而返。

大阪聞見錄

此行雖則短短几天,卻也不至於空手而返,採購了一堆藥妝,回去分發諸人。影視城和海洋館沒去玩,安藤忠雄的"住吉長屋"也沒去參觀,姑俟異日觀爾。

二〇一八年五月九日星期三16時33分13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