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明:刘大明外传(小小说)

刘大明外传(小小说)

  安康 李永明

  你还别说,在二档子村,一提起刘大明这个人,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老大爷说:刘大明的是一个通情达理,性情洒脱的人,选他当村干部,咱村民们放心。老大妈说:刘大明心善人实,心胸开阔,说话办事有礼有节,是个热心厚道的好干部。

  看来,乡亲们心里有杆秤。

  刘大明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家汉子,他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教书育人,没误人子弟,就是误了自己的娃娃刘大明,他父亲一心操在学生身上,为这事,刘大明的母亲没有少跟他父亲闹过,因这是,他父亲在方圆几十里的口碑都很好。刘大明在家里排行老大,兄妹四人,母亲也是一位勤劳持家的人,他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父亲说他不是学习的材料,刘大明辍学后跟着一位姓陈的师傅学做木匠手艺,说来也怪,这刘娃子书读的不多,学起木匠来却得心应手,放料、拉线、打磨、推刨,师傅一点拨就能干的像模像样,入道的很快。木匠活路在农村很吃香,每家每户都做桌椅板凳、粮柜的,还有做寿料的,一年四季木匠活路不间断,刘大明走到哪家主动给师傅拎家什背包包,到了农户家里,给师傅沏茶让座,毕恭毕敬的。干活时,让师傅干一些轻巧活路,自己干拉锯推刨斧砍的重活路,师傅打心里喜欢这个徒弟。他把木工的所有技术和窍门传授给刘明,刘大明跟师傅学艺四年,放单飞出师了。他接上村下邻的木工活路应接不暇。村民的房前屋后,柴耙山旮旯生长的红椿木、柏树、泡桐树是做家具的上等材料,村民找上门来让刘明去丈量尺寸,放料风干,有姑娘家的给定做陪嫁,没有姑娘家的给做柜子门窗家具什么的,柏树专做老人寿料,做木工时刘明烟酒不动,粗茶淡饭就行,遇到经济困难的,刘明就放弃工钱,对一些修修补补的小活路,刘明不收分文。

  好男儿赢得四邻好评。刘大明到了男大当婚的时候,女大当嫁,说媒的人踏烂了他家的门槛,刘大明一个一个都见面了,就是不吐口,有人说他眼头太高了,他有他的择偶标准,这一天本村的马大婶找上门来,他要给刘大明介绍对象,女方是她的一个远房亲戚,女娃高中毕业后,在集镇开了一家鲜花店,姑娘不但长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善解人意,有共同的语言和见解,两人见面后,互生好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按照农村的传统习俗,两人喝了定亲酒,双双父母都很满意这桩婚事,在一个黄道吉日里,两人步入婚姻殿堂,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刘大明成家后,一门心思做家具,他喜钻研爱学习,从外面引进先进的打磨工具,淘汰传统落后的木匠器具,专做时尚家具,也在集镇开办了一家家具店,离妻子的店一步之遥,互相照应着。他做的家具高端大气,式样新颖,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夫妻二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能手,两人在繁华的集镇购买了社区地基,盖了一栋漂亮的复式楼,过往行人无不驻足观望,称赞两人的创业精神。

  后来,村委会换届选举,村民们一直推选要刘大明担任了村长职务,那些靠拉选票相当村长的候选人急的干瞪眼,没办法,他不负乡亲们的重托,将自己家具门面让他人经营,自己一门心思地为乡亲们服务。他担任村长期间,公道正派,深受村民的称赞,一些地痞混混经常找茬添乱,刘大明不依不挠,敢于碰硬主持公道,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对贫困户热心进行帮扶,每年义务给贫困村民送种子农药和化肥,让村子里退休下来的先贤,退伍军人,教师职工他都吸纳为红白理事会成员,发挥老同志的余热,为村委会建设献言献策,开展移风易俗的新民风建设,村里有几位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游手好闲,村民们都躲瘟疫似的躲着,刘大明把这些人都聚集一起进行言传身教,传授创业经验,这些人创业没有资金,刘大明领着这些人到当地信用社担保贷款,让这些人走正道,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传说,他的故事还在演绎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