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穀神不死,是謂玄牝”這句話的解釋!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這是《道德經》第六章中的一段話 。

我讀到了一本書叫做《養性延命錄》,據說這是南朝時期梁朝的陶弘景寫的,被收錄在了明朝人胡文煥寫的《養生導引秘籍》之中。

陶弘景是個很牛的人物,他對中國道教以及中醫有著很深遠的影響。他的這本《養性延命錄》中,就引用了《混元道經》中的這段話,《道德經》的第一卷在道教又被稱為《混元道經》。

《道德經》“穀神不死,是謂玄牝”這句話的解釋!

《養性延命錄》中,又同時引用了漢朝河上公的訓詁,河上公也是一個牛掰到傳說中的人物。河上公對老子的這句話,是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解釋的。我在這裡呢,用我自己的話轉述釋義。

首先是什麼“神”,我們古代講人有“五神”,分別是“魂、魄、神、清、志”。河上公說:“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鬼谷子寫了一本《本經陰符七術》,其中第一篇《盛神法五龍》中的“神”就是指這個“五神”。

然後我們說“玄牝”,可兩個字可能是大家最難理解的。古代人講“天玄地黃”,這個“玄”就是指天的顏色,也可以用他來代指天,這種用法在古文中很多。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做“牝雞司晨”,直譯過來就是母雞打鳴,“牝”就是表示性別的“母”的意思,也可以叫做“雌”,與“牝”相對應的一個字就是“牡”,牡代表的是雄性。

《道德經》“穀神不死,是謂玄牝”這句話的解釋!

在中國的五行陰陽論之中,天為陽地為陰,天為父地為母,天為牡地為牝,所以“牝”其實就是對地的另一種稱呼。因此,“玄牝”其實也就是天地的意思。

明確了這些,我們再去解釋《道德經》中的這段話。“谷”是中國古代的主要食物,可以引申為“養”的意思。“穀神不死,是謂玄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想要保持我們人體的“五神”不死,必須要效法天地。

五行思想認為,“魂”是屬於雄性(也就是屬陽),出入人的鼻子與天相通,所以鼻子又被稱為玄。而“魄”屬於雌性,出入於口與地相通,所以口又可以被稱為牝,所以“玄牝”又可以用來代指人的鼻與口。

《道德經》“穀神不死,是謂玄牝”這句話的解釋!

明確了上面這些,我們來解釋“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的鼻與口是人與天地自然交流的門戶。

最後一句就不難理解了,“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意思就是說人在用鼻口呼吸的時候,節奏要寬舒而不是急疾。

我們總結起來說一下,老子到底想表達一個什麼意思。其實就是說,人如果要達到養生效果,就要效法天地自然,一切行動要根據自然地法則進行,欲速則不達,就比如人的呼吸。

《道德經》“穀神不死,是謂玄牝”這句話的解釋!

這是老子為了闡釋他的“自然”思想,所舉的一個生活實例,跟前面的幾章所表達的意思是相通的。


作者/王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