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8楼的2号轻轨:揭秘重庆李子坝轻轨站设计故事

“当时我们承接的是李子坝轻轨站这栋住宅楼的设计。”叶天义说。按照规划,重庆首条轻轨也将在李子坝修建一个车站,“轨道和住宅楼的修建正好重合在现在这个点上。”

修轨道还是盖住宅?一时间成为横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持续半年的讨论后,多位参与者提出了三个选项:在这里修建一个“住”居民楼的轻轨车站。

“当时全国还没有这样的设计先例,这对于所有人来说是一项挑战。”叶天义说,楼房与轨道交通的建筑标准不同,审批程序也不一样,“房子是相对静止的,但轨道是‘运动’的。所以两个建筑的使用状态完全不一样,这对结构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建在8楼的2号轻轨:揭秘重庆李子坝轻轨站设计故事

图为重庆李子坝轻轨站。 钟欣 摄

“我们仅设计就花了两年时间,大的修改有6版。”据叶天义介绍,轨道2号线穿越而过的这栋楼,1楼至5楼有部分是商铺及办公区,中间6楼至8楼是轨道交通区域,9楼至19楼则是居民住宅。

“6楼是站厅层,7楼是设备层,8楼是站台层,每层面积约3500平方米,空高约3.6米,列车穿越的长度有132米。”经叶天义估算,从李子坝轻轨站8楼站台层到1楼李子坝正街马路的垂直距离约为26米。

轻轨和楼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设计,会不会影响到楼房的结构和使用安全?

“虽然轻轨与楼房看似一体,事实上互不干扰。”叶天义介绍,李子坝轻轨站与居民楼是同时设计、同时修建的,并没有先后之分。

叶天义翻出了一张1998年的结构设计图解释称,轻轨经过李子坝站时,托举轨道的柱子是埋在下层的房子里,“从大楼第一层算起,轨道有6根托举柱子,每根长约22米。而楼栋的柱子约有90多根,每根高度69米,与轻轨的柱子并不在一起。”

“在6根轻轨柱子与楼房建筑之间,有20厘米的安全距离。”叶天义说,两者看似合在一起,其实互不干扰,所以轻轨的运营不会带来楼栋的震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