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時,薩達姆為什麼會將其強大的空軍戰機全部埋葬,棄而不用?

時無雙

薩達姆作為伊拉克的總統、總理,為什麼會在伊拉克戰爭期間把自己強大的空軍埋葬起來,而不是用於戰鬥,這是許多網友比較好奇的問題,其實當時伊拉克戰爭是由英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隊伊拉克發起的軍事行動,現在我們通常會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因為它是海灣戰爭的延續,理由是在伊拉克有恐怖分子,繞開了聯合國安理會,直接進行的單方面的軍事打擊。

原因是伊拉克不能交出美國所說的生化武器而趁機發動的清除伊拉克反對美國的政府的一場戰役,那麼有美國挑起的戰役,那麼美國勢必會對伊拉克境內的重點軍事設施進行轟炸,其中必定會有機場和戰機,以及負責空中防禦的雷達。那麼這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薩達姆會採用淹埋戰機的方式,而不是用戰機進行作戰。

首先,美國的戰機和伊拉克的戰機肯定不是一個層面的水準,如果進行空戰,伊拉克不僅損失的是戰機還有飛行員,戰機可以花錢買,飛行員並不是花錢就能買的到的,培育一個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並不比戰機便宜多少。

其次伊拉克空軍力量並沒有辦法進行施展,據瞭解,當時美國在前期的空中轟炸過程中,已經把飛機場、雷達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給炸的面目前非,已經不能提夠有效的技術支持,那麼也就是說伊拉克空軍就是形同虛設,沒有一點戰鬥力,那麼何必留著給美國人炸呢,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再有,伊拉克戰爭是在伊拉克本土作戰,如果戰機能夠起飛,那麼轟炸的對象也只能是自己國家的土地,傷害的也只有自己的人民,所以讓戰機沉埋地下是必然的選擇。


利刃軍事

問題來了:伊拉克戰爭時期薩達姆還有強大的空軍部隊麼?

伊拉克空軍一度是中東地區非常強大的空軍力量,能和裝備了F-14A雄貓的伊朗空軍比劃比劃,絕對不是弱雞。在海灣戰爭中還靠著米格-25的高速掠襲打下來過美軍的F-18戰鬥機。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的時候,伊拉克空軍大概還有10到15箇中隊,裝備有6架圖-22轟炸機,100架左右的米格-23ML/UB、蘇-22、蘇-25、蘇-24型攻擊機,80架左右的米格-21、米格-25、米格-29型戰鬥機。此外還有一小批教練機與運輸機,還有少量的米-24、米-8型直升機。

在這些飛機裡,除了少部分使用縮水版9-12B型作戰系統的米格-29戰鬥機勉強夠得上第三代戰鬥機的標準(儘管蘇聯對外出售的米格-29戰鬥機已經把電子設備與N059E雷達閹割成了垃圾,還起了個“第三世界型”的代號),其它的戰鬥機基本上就是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水平的辣雞貨色,在參戰的美軍F-15與F-16、F-18機群面前差不多也就是上去就被屠幼的命。

裝備性能令人捉急,伊拉克空軍的訓練水平更加無語。自從多國部隊劃定禁飛區並實施長期的制空戰鬥巡邏後,伊拉克空軍幾乎喪失了一切訓練空域,只能蝸居在巴格達周邊的一塊狹小空域裡蹲蹲起落。而連續的制裁與禁運使得伊拉克空軍得不到國外的備件與武器保障,戰鬥機的壽命損失得又特別快。有消息說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前,伊拉克空軍在訓練與作戰方面只能勉強保障少數的米格-29能上天作戰,可能還有個別米格-25能上天,其餘的飛機不是壞在地面上,就是缺少彈藥,或者飛行員每年的訓練小時根本就不足以執行像樣的作戰任務。在這種情況下,把飛機埋在沙子裡也算不是辦法的辦法吧。


軍武次位面

的確,單純從一個“點”上來看,從伊拉克空軍保有的戰機數量上來看,“薩達姆”的確是可以與聯軍一戰的啊。但這些戰機能飛上天嗎? 戰機飛不上天的空軍,就是繡花枕頭,何談“強大”二字。因此,答案就是在於,不能僅僅盯著伊拉克空軍沒飛天的戰機和戰機的數量、還得有更廣闊的“面”視角來看。

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空軍成了“形同虛設”,一方面的確是因為此時的伊空軍在裝備水平和人員素質上已與美英聯軍有著很大的技術代差了,而另一方面在於,空軍的特點,不是單獨獨鬥,是要體系支撐的,而這個伊拉克空軍的這個裝備體系在開戰前就已經難以運轉,在開戰之時如雷達站、機場這類關鍵性“要點”在聯軍的首輪精確打擊中就被端掉了。

如果簡單羅列下的話,你會發現戰機飛上天,當然不只想要飛上天,得有飛行員,得有彈藥和油料,得有地面裝備人員保障,都得地面雷達塔臺的引導,得有完整的基地跑道…

但其實在開戰前,伊拉克空軍的這些戰機,雖然數量還很可觀,但戰鬥力已是大問題了。一方面是裝備的性能有了差距,另一方面更是因為飛行員的水平、戰機的地面維護保障,是否有充分的戰前準備,是否有足夠的彈藥儲備,戰機是否有完善保障、狀態良好,這都關乎著,尹拉克空軍的這些戰機能否飛上天?

但到開戰時,伊拉克的雷達、防空導彈被重點照顧,首輪就被癱瘓了,那麼在防空漏洞下,美英聯軍對包括空軍基地在內的伊拉克軍用設施的打擊就是如入無人之境了。跑道炸了、雷達沒了、油庫燒了、彈藥庫毀了,伊拉克空軍的戰機就是“空架子”了,何談升空作戰?


攔阻著艦

伊拉克戰爭時,薩達姆為什麼會將其強大的空軍戰機全部埋葬,棄而不用?海灣戰爭,指的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於1991年,發動的對伊拉克的戰爭。在海灣戰爭中,其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伊拉克空軍在狂轟濫炸之下毫無還手之力。多國部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的空軍之所以沒有派上用場,這是因為伊拉克戰爭時,伊拉克的軍隊根本掌握不了制空權。伊拉克的空軍的強大,是相對於海灣國家的強大,與美國為首的北約相比,至少有20-30年的差距。在絕對質量的差距下,美國打伊拉克的軍隊可以說就是摧枯拉朽,相當於秒破。薩達姆的空軍戰鬥機上去多少架也是一個字——死。甚至根本上不去,空襲一開始,北約就立即炸燬破壞了伊拉克境內所有的軍用飛機場的跑道,你讓伊拉克的戰鬥機怎麼上天?

在1990年代初期的第一次海灣戰爭中,我們中國也是密切注視的。在電視前和內參面前,我們觀看美國為首的聯合軍隊對伊拉克軍隊予以的毀滅性的打擊,是感覺到非常震驚的。這種新型戰爭打法,超過想象力的現代戰爭的形態和作戰模式,以前是絕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可謂超越了當時所有中國人的普遍認知。在這場海灣戰爭之後,中國開始加大對軍費的投入,因為軍隊的戰鬥力是對國家安全生死攸關的,關乎國家興亡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也是軍隊的第一戰鬥力。科學技術是決定戰爭天平的重要力量。

據報道,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由於畏懼多國部隊的空中力量,有上百架伊拉克空軍的各型戰機集體去了伊朗。如果他們不去伊朗,最終也難逃一死。經過第一次海灣戰爭,伊拉克後來又拉起一隻新的空軍。資料上說,2002年的時候,伊拉克空軍一共有3.5萬人,包括15個飛行中隊,裝備各類飛機370架,並有數百架武裝直升機、運輸機等。伊拉克的空軍的具體裝備是:轟炸機有6架,主要是圖-22型轟炸機;戰鬥/攻擊機96架,其中有米格-23、“幻影” F1 E Q/ B Q、蘇-22/20型、蘇-25、蘇-24等;戰鬥機85架,其中有米格-21、米格-25、米格-29等;偵察機5架,全部是米格-25型偵察機。此外,其空軍還有約140架教練機、41架運輸機。由於美、英兩國在伊拉克南、北分別設置了兩個“禁飛區”,伊拉克在“禁飛區”內的空軍基地無法使用。因此,伊拉克有限的空軍飛行部隊只能集中駐在首都巴格達附近的幾個空軍基地上。由於遭受長期國際制裁,缺錢少油的伊拉克空軍進行的飛行訓練非常有限,一般飛行員每年只能飛行20個小時,經驗嚴重不足,再加上很多作戰飛機因缺少零部件而根本就無法起飛,因此,伊拉克空軍的實際戰鬥力是非常差的,根本無法與美國、英國等強大的空軍做對抗。加上薩達姆的一些失誤,伊拉克軍隊士氣及其低落,在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打擊下,缺乏制空權的伊拉克空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一旦出擊,立即會被徹底擊潰,所以只能隱藏起來,這是一種無奈之舉措。


懷疑探索者

其實這要從1991年美國對伊拉克的第一次海灣戰爭說起了,第一次的海灣戰爭伊拉克失敗後,伊拉克面臨著嚴峻的封鎖了。空軍本身就是極其的嬌氣,又面臨配件短缺,保養不良等等問題,等到2003年的海灣戰爭的時候伊拉克能保留一定規模的坦克整編編制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飛機的具體情況到底什麼樣估計已經不可估量了吧。


YF永恆

薩達姆很明智,明白戰機制導武器用的是美國的GPS衛星,當時的信息電子戰己完敗,戰機升空只能當靶子,所以把戰機藏起來待日後擺脫美國智能信息後再戰,準知落此下場不能翻身,臥心嘗膽的機會都沒有。

薩達姆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應該先發制人,在美國沒有準備好之前,利用空軍超低空飛行,對美國主要目標實施打擊。伊拉克和利比亞,鄰國裡面沒有舉足輕重的戰友,更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為他們派軍,他的強大就只剩下了外殼。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兩者俱失,何以為戰?

也有一個說法是在第一次美伊戰爭之後,全世界都在制裁伊拉克。薩達姆已經失去民心,石油換食品勉強維持生計苟延殘喘過日子。飛行員駕機飛到伊朗避難就是證據。失去民心的領導下的空軍力量,在老美面前,除了逃跑還會去送死嗎?把飛機埋了總比送給昔日的對手伊朗強!


笑搞

以至於最後一敗塗地。看了很多回答感覺不太靠譜。首先,美軍的戰術原因,伊拉克戰爭之初,地面雷達站大部分被摧毀,這種情況下殲七這種近視眼戰機能起多大作用?第二,軍隊內部可能出現指揮不靈的問題。為什麼說會有第二種問題呢?顯然第一種問題薩達姆已經意識到了,空戰不可能贏。這時候第二個問題就凸顯出來。


彎弓射箭照直繃

小小防務觀察來回答,喜歡請關注作者。這個問題,正如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名言“歷史只有站遠一點才能看清楚”,得從歷史縱深來找答案。但最關鍵的就是薩達姆的疑心病。

文/小小防務觀察

伊拉克空軍成立於1931年4月22日,當時伊拉克甚至並未正式獨立。在20世紀40年代,伊拉克空軍是阿拉伯世界中規模最大、歷史最長的空中力量。

然而,自從薩達姆.侯賽因成為伊拉克的最高統治者之後,他就一刻也沒有停止懷疑伊拉克空軍對他的忠誠。他的這種懷疑並非空穴來風,實際上,自從1941年以來直到2002年為止,在伊拉克發生的大大小小不下50次成功或者不成功的政變陰謀中,伊拉克空軍差不多次次都有份兒。伊拉克空軍的很多軍官也參與了1968年將復興社會黨和薩達姆.侯賽因帶上權利頂峰的那場政變,從那以後,伊拉克空軍究開始受到來自於內部和外部的各類秘密警察組織的嚴密監控。

由於長期被懷疑,長期受到被清洗的威脅,伊拉克空軍中的高級將領們大都變得圓滑起來,不敢有所作為,不敢承擔責,以至於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空軍的每一項作戰計劃都要事先向上呈報,在得到薩達姆政權的批准後,空軍才敢執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兩伊戰爭始終,只有最後的三年是個例外。

在1986年,伊朗的強大攻勢幾乎打斷了伊拉克軍隊的脊樑,薩達姆受到了來自於軍隊將領——特別是空軍將領的強大壓力,要求他放棄對軍隊的親自指揮,放手讓專業軍人去作戰。薩達姆被迫妥協,於是在1986年之1987年間,伊拉克三軍全部重組,並且重新進行整訓。重組的效果立竿見影,到了1988年,伊拉克軍隊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大戰鬥力,有力地打擊了伊朗的軍隊以及伊朗國內的經濟基礎設施。特別是伊拉克空軍的表現尤其突出,他們出動大量作戰飛機,對伊朗的石油生產及出口設施、工業基礎設施等重要目標進行狂轟濫炸,沉重地打擊了伊朗賴以支持戰爭的石油經濟,從而迫使伊朗同意接受聯合國主導的停火,最終結束了這場長達八年的血腥戰爭。伊拉克空軍在戰爭最後階段的傑出表現挽救了伊拉克的命運,但卻讓自己的命運變得更糟。

然而,薩達姆的疑心病又犯了。狂妄的薩達姆.侯賽因不能容忍空軍將領對他權威的挑戰,因此一俟戰爭結束,他就迅速地進行了報復,1989年至1990年間,薩達姆再一次對空軍進行了清洗。這一次清洗的規模是空前的,幾乎整個指揮階層,大部分的校級軍官,特別是那些在戰爭戰功卓著而享有盛名的功勳飛行員......他們的下場不是被處死就是被投入監獄,只有極少數軍官逃亡國外倖免。

結果很明顯。在隨後的入侵科威特戰爭,以及第一次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空軍表現得非常無能,陳腐條令制度從內部弱化了這支軍隊。

特別是1991年海灣戰爭,對其空軍是毀滅性打擊。

1991年1月17日3時,隨著幾聲巨響,伊拉克2座預警雷達站被美軍直升機發射的導彈摧毀。隨即,伊拉克境內到處響起巨大的爆炸聲,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打響了海灣戰爭的第一槍,而伊拉克空軍將首當其衝,承受第一波打擊!正所謂“擒賊先擒王”,美國空軍動用F-117A隱身戰鬥機,首先空襲了位於巴格達的伊拉克防空作戰中心(ADOC)。該設施是20年前由法國人代為建設的,如今法國向美軍指揮機構公開了ADOC的全套建設圖紙,讓至關重要的ADOC在美軍面前毫無秘密可言。3時10分,美軍戰機投擲的精確制導炸彈通過煙囪鑽進鋼筋混凝土構築的ADOC,在建築內部爆炸,頓時塵土和刺激性的火藥味在封閉的空間裡四處擴散,指揮大廳牆壁上的顯示屏碎裂脫落,與各處基地的通訊線路也完全中斷。ADOC負責人拉希德准將等僥倖存活下來的人想要接通與外界的通訊線路,卻無濟於事。很顯然,分散在不同機場的伊拉克空軍只能“各自為戰”了。這次戰爭,大量有經驗的中層軍官在與多國部隊的空戰中陣亡,全國主要的空軍基地遭到聯軍系統的轟炸摧毀,一直倚重的蘇聯顧問在戰前全部撤走,在戰爭中150架以上的作戰飛機飛了伊朗,再加上大量的飛行員在90年代初期紛紛叛逃......這一切都嚴重地削弱了伊拉克空軍的實力,他們從鼎盛階段逐漸滑向了覆亡的深淵。

薩達姆對於空軍在戰爭中的拙劣表現失望透頂,雖然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自己對戰場指揮權的死不放手,據當時西方媒體披露的一條消息,薩達姆親自用他的手槍打死了10名空軍指揮官。而由聯合國主導的,對伊拉克的武器禁運更使伊拉克空軍的窘境雪上加霜。儘管如此,頑強的伊拉克人仍然努力維持他們的空軍。

然而,又一次重創來襲,1998年12月,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的實力進一步地被削弱,原因是在美國空軍、海軍和英國空軍聯合對伊拉克發動了為期四天的“沙漠之狐”行動。在這次行動中,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受到了“特別關照”,成了優先被打擊的目標。1999年底,美國空軍的一份報告中稱伊拉克空軍僅僅只有10%左右的飛機仍能飛行,但伊拉克空軍缺乏足夠有經驗的飛行員來駕駛它們。到了2000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另一份報告中則聲稱伊拉克防空軍只有不到20%的防空導彈仍能正常使用,而他們的防空雷達網只能覆蓋領空面積30%左右。


2003年2月,當伊拉克空軍最後的日子來臨之前,實際上這支空軍還擁有71架完好的固定翼飛機及直升機,伊拉克陸軍航空兵則還擁有37架直升機。而伊拉克防空軍則擁有4000門防空高炮、600具防空導彈發射器以及四個截擊戰鬥機中隊。其中兩個中隊裝備殲-7B,一箇中隊裝備八架幻影F.1EQ和九架米格-29,第四個中隊則裝備了十一架米格-25。

不久之後,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接到了“最後的任務”:疏散飛機。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的將士們對於這個命令很熟悉,按照計劃,他們熟練地拆下飛機的機翼,然後將飛機拖到鄉村、農場以及城市的角落裡,覆蓋上偽裝物隱藏起來。

但是顯然薩達姆對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還有別的想法,當戰爭的腳步迫近時,他不但沒有下令將飛機重新組裝起來,反而在三月份下令將它們深埋。而殘存下來的戰鬥機,也在伊拉克戰爭大規模戰鬥結束之初所發生的搶劫事件中難逃厄運,被一些商人掠去分解變賣。

2004年4月,伊拉克臨時權力機構(CPA)宣佈組建新伊拉克空軍的工作已經正式開始。


種花家的軍事兔

伊拉克戰爭爆發時,薩達姆政權的統治是相當穩固的,這種穩固來自於其對國內經濟政治以及軍事方面的絕對掌控。
中東強人薩達姆


我們都知道,伊拉克曾經自稱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這種自封的稱謂也許得不到多少人的認可,但是足以說明當時候的伊拉克對自身軍事實力的高度自信——敢說僅次於美俄,把英法德日等老牌帝國都不放在眼裡難道還不夠自信嗎?!但是,

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當這個“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跟美國對壘沙場,差距就顯現出來,那不是僅僅從排位上就能看出來的巨大差距,而是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對手,美國不費吹灰之力就摧毀了“中東小霸主”伊拉克軍隊
被擊落的伊拉克戰機

伊拉克空軍曾經很強大,但面對美國,卻呈現出了代差的劣勢。在美軍已經逐步完備的信息化作戰體系面前,伊拉克擁有的空軍力量不堪一擊。據相關史料顯示,截止2002年的時候,伊拉克空軍一共還剩下3.5萬人,包括15個飛行中隊,裝備各類飛機370架,並有數百架武裝直升機、運輸機等。其中伊拉克的空軍的具體裝備是:轟炸機有6架,主要是圖-22型轟炸機;戰鬥/攻擊機96架,其中有米格-23、“幻影” F1 E Q/ B Q、蘇-22/20型、蘇-25、蘇-24等;戰鬥機85架,其中有米格-21、米格-25、米格-29等;偵察機5架,全部是米格-25型偵察機。此外,其空軍還有約140架教練機、41架運輸機。

這樣的裝備面對以F-22為拳頭,大批F-15、F-16戰機為中堅的美軍戰機群,只能淪為靶子。
美軍F-15、F-16混合編隊

這就回答了題主的問題,伊拉克戰爭中為什麼要將空軍戰機棄而不用?原因就在於缺乏制空權,只能選擇選擇避戰,避免全軍覆沒。然而,即使避戰保留了一定的有生力量,但美軍的優勢力量是無法改變的,這就意味著最終伊拉克的覆滅不可避免。

伊拉克戰爭中著名的“死亡公路”

伊拉克一戰不僅打醒了不可一世的薩拉姆,也打醒了當時我國的中央決策層。平心而論,當時的中國空軍整體甚至還不如伊拉克,要是和美國硬碰硬,勢必會損失慘重。因此,伊拉克戰爭爆發後,中國迅速推進了軍事現代化建設,力求彌補跟軍事強國的差距。二十多年過去了,所幸成果卓著,不負眾望。


兵者詭道也

伊拉克戰爭時,薩達姆沒有強大的空軍。將飛機埋在沙裡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主要原因有:一是差距太大。美國大黃蜂F18、F16G、B2、B52等當今笫四代先進飛機三千多架,還有宙斯盾雷達糸統提供信息,天空臨時定位幾十顆衛星。而伊拉克10至15箇中隊,6架圖22轟炸機,100架米格23、蘇22、24、25,80架蘇21、25、29,均停在七十年代水平。其中蘇29勉強進三代外,其它型號零配件己基本停產。這些飛機與伊朗打一下可以,與美國海空立體戰爭打就是靶機。二是訓練差。美國在打誰之前千方百計實施全方位制栽,至使供貨方不想得罪美國停供彈藥、配件與訓練,有大部份飛機飛不了,飛行員不具備實戰。三是指揮糸統癱瘓。美國用錢買通了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和衛隊司令,至使戰爭時伊拉克軍隊一盤散沙,軍隊人員作鳥獸散一鬨而逃,讓美軍只用三天時間就全部佔領,並只死五名士兵還是美英聯絡不暢誤傷的。這場戰爭使許多國家重新評估現代戰爭的模式,伊拉克除埋在沙裡的飛機外,還有的駕往伊朗逃命,可見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