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高塵外功成處,一葉翩翩在五湖:一個政商兩道遊刃有餘的成功者

春秋晚期,越王勾踐憑藉頑強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最終戰勝了強大的吳國,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而關於他“臥薪嚐膽”的故事也被人們廣為傳頌。

而幫助越王勾踐功成名的一位重要的謀士,卻毅然放棄所有的功名、爵位,悄悄離開了這個國家。臨走前,他給同為謀士的好友文種寫了一封信,很坦誠地勸告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可以共患難,不可共安樂。”以此奉勸文種也趕快離開。

文種在看到信後,只是假託有病不再上朝。可惜最後還是被范蠡言中。有人誣陷文種,說他要造反,勾踐於是就賜給文種一把劍說:“你曾教過我攻伐吳國的七種辦法,結果寡人只用了三種就打敗了吳國,還有四種在你那裡,你替我到先王那裡試試吧。”文種於是被逼自殺。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猜出來這位謀士是誰了。沒錯,他就是范蠡。

跡高塵外功成處,一葉翩翩在五湖:一個政商兩道遊刃有餘的成功者

范蠡,字少伯,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著名謀略家。

史記中,其實對范蠡的記載並不僅於此。

離開之後的范蠡去了哪裡呢?

其實范蠡離開勾踐以後,就沿著海路來到了齊國,他改名換姓,叫“鴟夷子皮”,在海邊暫時住了下來。他帶著兒子一邊耕種田地,一邊利用海洋的資源,經營著副業。他們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吃苦耐勞,十分勤奮。沒過太長的時間,收穫就非常豐富,加上他又會進行貿易,很快就積累了數十萬家產,“鴟夷子皮”一下子在齊國就很有名聲了。

齊國人聽到鴟夷子皮致富的消息後,很是欽佩,上上下下都認為他很有才能。“齊人聞其賢,以為相”,想請他到齊國做相國。

然而范蠡卻喟然長嘆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意思是做生意做到家有千金,當官到了相國,這是普通人能夠達到的極限了。長久的受這種名聲所累恐怕不是什麼好兆頭。

“乃歸相印,盡散其財”,將積攢的家財散盡,懷其重寶,離開海邊,到了陶地發展,後人稱之陶朱公

跡高塵外功成處,一葉翩翩在五湖:一個政商兩道遊刃有餘的成功者

為什麼范蠡屢屢到達一般人難以企及的人生高峰,又再而三的急流勇退?《史記》沒有直接給我們答案,但其實答案蘊藏於之後講述的一個小故事中。

范蠡(後改名為陶朱公)有三個兒子。

一次次子殺人被楚國關押起來。陶朱公認為殺人償命是正當的,但是在鬧市上被示眾則太丟人,希望花錢買個有尊嚴的死法。於是,他拿出很多黃金,隱藏在牛車上,讓三子去楚國找人辦事。長子看見父親派遣三弟去而不派自己,覺得不公平,甚至用自殺的方式表示抗議(這大兒子氣性還挺大的)。當媽的一看不好,於是勸陶朱公說:救次子,人死活還不一定,先死了長子,太沒必要了,就派長子去辦吧。

陶朱公沒有辦法,只好讓長子去。臨行,他帶了封信給楚國的莊先生,並一再囑咐說:把黃金交給莊先生,一切聽從他的吩咐,千萬不要有任何參與。

跡高塵外功成處,一葉翩翩在五湖:一個政商兩道遊刃有餘的成功者

莊先生見了陶朱公的黃金,心裡說陶朱公的錢是不能真收的,但為了表達辦事的誠意,先收下,事成再退還。

然後吩咐陶朱公的長子說:錢放下,你儘快回家,如果你弟弟出來,你也不要問是怎麼回事。

長子看見莊先生很窮,那麼大一筆錢交出去,真是很不放心。於是悄悄地留下來,並且暗暗用錢買通楚王身邊的人。

莊先生在楚國影響巨大,楚王以禮相待。於是莊先生假借天象說服楚王大赦天下。

可陶大公子並不知道內情。聽說要大赦,弟弟當然沒事了,回頭一想,這莊先生啥也沒幹,那麼多錢白白給了他,很是不捨,於是再次去拜訪莊先生。

莊先生問:怎麼沒有走嗎?回答說:一直沒有走,聽說要大赦了,弟弟也安全了,現在跟莊先生辭行。

莊先生頓時知道了他的來意,感到被出賣了,十分生氣,他讓長子帶走所有的黃金。

陶大公子十分滿意。但是,還沒等他走遠,莊先生立刻找到楚王說:外面傳言,大王大赦是為了陶朱公的公子,大王身邊的很多人都拿了陶朱公的金錢。

楚王很生氣,下令先殺了陶朱公的次子,轉天再宣佈大赦。

於是,陶大公子只好用車拉著弟弟的屍體,返回家中。

家人所見都很悲傷,只有陶朱公很灑脫。

大家知道陶朱公是怎麼說?

他說:“我早就知道他一定會害了他弟弟。他不是不愛弟弟,他是有所不捨。他從小與我受苦,深知錢財來之不易。小兒子從出生開始,只見富貴,根本不知錢從哪裡來,所以毫無吝惜。救次子,只需要不吝錢財,所以我派小兒子去。至於老大,捨不得金錢,最終只能如此。這是事理不必悲傷。”

看到這裡,讀者或能感受到太史公的重點,陶朱公對“事理”的把握,就是他對人心的理解。戰爭有戰爭的事理,政治有政治的事理,經商有經商的事理,但這些總歸離不開一個關鍵的要素“人”,只有掌握了人心,才會進退有據,隨處而成。

跡高塵外功成處,一葉翩翩在五湖:一個政商兩道遊刃有餘的成功者

范蠡曾經這樣評價自己:“居家則致幹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權力與金錢,都是重要的社會資源,前者隸屬於政治,後者與商業有關。任何方向的成功,都是人生的成功。但如范蠡這樣,在兩個方向都成功的確實難能可貴。

也正因為如此,范蠡堪稱中國人推崇的“知進退、明得失”成功人生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