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大名到底多值錢?李澤楷無需抵押就從銀行貸款130億美元

一個人是否有錢,有時候要看他能借多少錢。比如銀行總是求著有錢人去借錢,卻不給沒錢人雪中送炭。越有錢的人越能借到越多錢,而沒錢的人卻一分都借不到。

這也是為何王健林、許家印等人會越來越有錢的道理。有錢人可以借到錢,錢又生錢。說起富人借錢,就不得不談起當年香港的一件世紀收購案。

這就是發生在2000年的世紀收購案,主角就是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李澤楷從小就非常叛逆,他不像大哥李澤鉅那樣事事順從父親。當年李嘉誠讓他讀商科,他偏偏要讀計算機。大學畢業之後,他在父親公司幹了一年,就決定自立門戶。李嘉誠拗不過他,只好給了他4億美元讓他獨自去創業。

李嘉誠的大名到底多值錢?李澤楷無需抵押就從銀行貸款130億美元

雖然李澤楷跟父親性格不同,但是也是做生意的好手。他創立的StarTV兩年就賣給默多克,賺了10億美元。之後他成立了盈科集團在亞洲各地發展地產,當時他用科技概念來包裝地產大獲成功。1998年他在香港提出了數碼港的計劃,結果免費獲得了香港提供的一幅64畝的黃金地皮。

1999年,李澤楷買下了佳得信,在香港實現了借殼上市,新成立的公司盈動數碼因為數碼港的計劃得到了市場的追捧。在上市的第一天,股價就上漲了15倍,在短短一年內市值飆升到2000億港幣。

不過李澤楷心裡清楚,自己的公司除了一個數碼港計劃,什麼實質的資產都沒有。只要市場熱度一退,公司的2000億市值就會破滅。李澤楷也已經意識到互聯網泡沫馬上就要到來,於是他要馬上捉住機會做實公司。

李嘉誠的大名到底多值錢?李澤楷無需抵押就從銀行貸款130億美元

這個時候英國大東電報局出售香港電訊的消息傳到了李澤楷耳朵裡,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香港電訊當時的淨資產達到了3800億港幣,而且年利潤100多億港幣,又幾乎沒有負債。如果李澤楷可以收購香港電訊,併入盈動數碼,那麼市場一定會更加轟動。

不過李澤楷要收購香港電訊難度不小,若不尋求父親的幫助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不過李澤楷自從拿了父親4億美元自立門戶後就沒有找過父親幫忙。心高氣傲的李澤楷偏偏要靠自己做成這筆生意。

他算了一下這筆收購至少需要350億美元的現金,自己手裡除了盈動數碼的股票,什麼都沒有。他先是增發了10億美元的股票,不過距離350億美元還有巨大的距離。另外,李澤楷還要面臨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新加坡電信。

李嘉誠的大名到底多值錢?李澤楷無需抵押就從銀行貸款130億美元

李澤楷開始了他的足以載入教科書的操作,他雖然不願意找父親幫忙,但是卻懂得動用父親的大名來給自己增加砝碼。他先是從內部瓦解英國人跟新加坡人的談判,讓他們交易暫時停滯下來。

另外,他也知道不管是自己還是新加坡電信,都沒有實力拿出350億美元現金來進行收購。他經過多方打聽知道對方提供的是現金加股票的方案,這個跟他的收購方案剛好一樣。那麼雙方誰出的現金多,就成為了勝負的關鍵。

李澤楷先是說服英國人接受自己現金加股票的方案,他說如果香港電訊跟盈動合併,股票一定會繼續追高。2個星期後,英國人同意了李澤楷的方案。這個時候,拿出多少現金就成為了巨大的問題。李澤楷手裡只有10億美元,而新加坡電信的實力肯定要比他強得多。

李嘉誠的大名到底多值錢?李澤楷無需抵押就從銀行貸款130億美元

既然不想找父親李嘉誠幫助,李澤楷就自然只能去找銀行。李澤楷打算從銀行借130億美元。不過要讓銀行在無抵押的情況借130億美元給一個人,談何容易。不過這個事情換成別人肯定不行,但是李澤楷就可以。因為他的父親是李嘉誠。

李嘉誠的大名到底多值錢?李澤楷無需抵押就從銀行貸款130億美元

經過了4天的談判,最後以匯豐為首的4大銀行,包括了中國銀行、匯豐銀行,巴黎國民和巴克萊,一起提供了130億美元Bridge loan給李澤楷,也就是所謂的過橋貸款。另外雙方還規定這筆錢只能用在香港電訊的收購上。李澤楷表面上是用未收購的公司作為抵押,其實貸款的關鍵是李嘉誠的大名。銀行覺得反正你李澤楷還不起,我們就找你父親李嘉誠。

這筆130億美元的貸款雖然不用抵押,但是利息卻奇高,而且如果收購失敗,李澤楷要賠上一筆手續費。然而最後正如李澤楷所料,他出價120億美元加股票的方案,遠遠高於新加坡電信50億美元加股票的方案。

李嘉誠的大名到底多值錢?李澤楷無需抵押就從銀行貸款130億美元

從構想到最後成功收購香港電訊,李澤楷僅僅用了18天,這筆交易是香港至今發生的最大併購案。這樣一個百年難得的機會就讓李澤楷捉住了,之後兩家公司合併,公司市值繼續爆發性增長,一度高達5600億,李澤楷成為了香港的第四大富豪。

這筆交易中,李澤楷無需抵押就從銀行貸款130億美元,我們也看出了李嘉誠的大名到底多值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