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登陸到底有多慘烈?

三鹿的腦洞

血色奧馬哈海灘大批美軍倒在一挺MG-42通用機槍的密集彈雨之下……。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清晨,盟軍登陸法國海岸的‘’霸王行動‘’開始實施。法國海岸的加萊、諾曼底、奧馬哈等幾個海灘成為盟軍實施搶灘登陸的登陸場。二十歲的德軍下士海恩-塞弗羅是奧馬哈海灘WN-62碉堡的機槍射手,他在面對潮水般登陸的盟軍時,使用一挺MG-42通用機槍向美軍瘋狂射擊。 塞弗羅深深記得他擊斃的第一個目標:一名美軍士兵從登陸艇出來後,在海灘上的混凝土障礙物後面尋找著隱蔽處。塞弗羅先用步槍擊中了他的前額他的鋼盔掉到了沙灘上美軍士兵的下巴垂到了胸前隨即撲倒在海灘後嚥氣身亡

塞弗羅一直清楚的記得那名美軍士兵扭曲痛苦的表情……。


年輕時的海恩-塞弗羅


暮年時的海恩-塞弗羅

隨著越來越多的美軍士兵搶灘登陸,塞弗羅的MG-42通用機槍就一直噴吐著彈雨,一個又一個美軍士兵在彈雨中倒下:大面積的淺灘海水泛著慘烈殷紅的血色……。直到槍管打得發熱乃至通紅,塞弗羅才不得不停止射擊更換槍管。儘管塞弗羅的瘋狂殺戮導致了大批美軍的傷亡,但盟軍還是摧毀了塞弗羅藏身的WN-62碉堡塞弗羅的指揮官被當場炸死,塞弗羅則成了美軍的俘虜,並於幾天後被押往美國。塞弗羅和其他德國戰俘在美國的棉花地和土豆地裡幹活。三年後在德國和美國交換戰俘的時候,塞弗羅很幸運的被交換並回到德國,但塞弗羅每天都生活在精神的陰影下,以及良心的痛苦煎熬中:

奧馬哈海灘上那一個又一個倒在彈雨下的美軍士兵他們與自己無冤無仇……。塞弗羅最終通過自己撰寫的回憶錄,深刻的懺悔了自己人生中的罪孽,並將自己的罪孽告訴了他的四個孩子。


Mrttlzz99

  奧馬哈,這片全長只有6.4公里、以30多米高的懸崖峭壁為岸的海灘,諾曼底登陸D日最慘烈的戰鬥發生在這裡。美國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開頭20分鐘的血腥登陸場景,就是對奧馬哈之戰的真實反映。

  

  (空中航拍的奧馬哈海灘登陸)

  奧馬哈海灘的登陸時間表是以分鐘為單位計劃的。美軍第1步兵師和第29步兵師的登陸時間是H時差5分,即6時25分,屆時32輛水路兩棲坦克必須進入指定區域,做好向灘頭開火的準備,為進攻提供掩護。到H時,即6時30分整,8艘坦克登陸艦將運來更多坦克,從海上直接進入指定區域。1分鐘後,即6時31分,登陸部隊將通過海灘進入整個地區。2分鐘後,即6時33分,工兵上岸,他們的任務是通過爆破從地雷和水下障礙物中清出16條通道,一切必須在27分鐘內完成。7時整,登陸部隊將分為五批,以每批6分鐘的間隔展開登陸。而火炮等重型裝備要在1個半小時之內登陸,載重車輛也要在上午10時30分到達。計劃設計得複雜而詳細,盟軍的作戰參謀們卻沒有考慮一旦計劃受阻該如何處理。。

  

  (登陸駁船上的美軍)

  登陸艇上的美軍官兵不知道,對面灘頭陣地上駐守著裝備精良、士氣旺盛的德軍第352步兵師。這是盟軍情報部門的重大失誤,他們還以為防守那片海灘的是裝備奇差、戰鬥力低下、兵員以預備役軍人為主的德軍第716師。隆美爾為了加強諾曼底地區的防禦,3月中旬就將第352步兵師調來,可盟軍情報部門一直到6月4日還以為第352師駐紮在離海岸20英里遠的聖洛地區。D日凌晨,登陸艇出發之前,情報部門接到消息:又一個德軍主力師進入登陸地區。一切都太遲了,登陸計劃無可更改。

  正當登陸艇全速向奧馬哈海灘前進時,海面的風突然大起來,風力5級,浪高12米,登陸艇被海浪顛簸得東倒西斜,有些登陸艇徑直被浪頭打翻。士兵們被飛濺的海水澆得透心涼,很多人開始暈船,登陸還沒開始,已經有人筋疲力盡了。

  

  (目送美軍登陸奧馬哈海灘,許多人一去不還)

  32輛為進攻提供掩護的水陸兩棲坦克登上海灘,進入了預定區域。可出乎所有人意料,那片海灘居然不是堅實的沙灘,而是泥灘!坦克陷在裡面,動彈不得。8艘坦克登陸艦緊隨其後,從海上放下水陸兩棲坦克,坦克發動起來,向指定區域駛去。洶湧的波濤暴怒了,海浪將坦克的帆布防護罩撕裂,海水湧進坦克發動機。發動機熄火,27輛水陸兩棲坦克頹然沉入海中,就此沉沒,坦克乘員被困在鋼鐵棺材裡,活活溺死。

  只有2輛僥倖開上了岸,還有3輛是被搶灘的運輸艦直接推上岸的。水陸兩棲坦克的損失,讓美軍步兵失去了掩護,將使他們在幾分鐘之後遭受成百上千的傷亡。

  

  (美軍在奧馬哈海灘登陸)

  登陸艇靠岸時,美軍士兵們已經能看清海灘上的混凝土障礙物和帶刺鐵絲網。盟軍艦隊的炮擊由灘頭轉向內陸縱深,美軍開始登陸。此時,致命的聲音在天空中響起——德軍開火了。

  德軍刻意將美國人放近再打,美軍頓時被壓在灘頭,動彈不得。火力最猛的地方就是海灘兩側的懸崖峭壁,在這裡登陸的美軍根本沒有上岸的機會。配置在懸崖上的德軍火炮和機槍幾乎是俯視著向登陸艇開火,大批登陸艇被擊毀,活下來的士兵跳入海水中,又招來機槍的掃射,鮮血把浪頭染得通紅。灘頭上到處是倒斃的屍體,垂死的士兵,漲潮的海水緩緩將他們吞沒。

  

  (美軍士兵冒著炮火向奧馬哈海灘匍匐前進)

  登陸地點也出現偏差。一股向東流去的近海強潮汐讓所有登陸艇都或多或少向東偏離了預定地點,最遠的偏出去達2英里。美軍第29步兵師的士兵為攻佔某些目標受過訓練,現在卻根本找不到這些目標。通訊器材損失嚴重,士兵找不到軍官,軍官找不到士兵,奧馬哈海灘上一片混亂。

  工兵們冒著德軍炮火拼命工作,只清出5條半通道,而不是計劃中的16條。有登陸艇被海浪衝上岸,把正在作業的工兵活活壓死在海水中。早上7時整,第2批登陸艇到達奧馬哈海灘。半月形的海灘上成了屠宰場,登陸艇的殘骸勉強露出水面,燃燒的坦克冒著黑煙,岸邊漂浮堆積著各種彈藥箱、給養箱、破損的通訊器材、摔壞的武器和裝備,雜亂不堪。第3批、第4批登陸部隊相繼上岸,全給壓在灘頭停滯不前,許多士兵只能以同伴的屍體為掩體隱蔽自己。

  

  (美軍衝向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的關鍵點在霍克角。這面高100英尺的絕壁位於奧馬哈海灘和猶他海灘之間,扼守登陸區的咽喉。情報顯示上面部署著德軍威力巨大的海岸炮,對登陸奧馬哈海灘的陸軍和近海支援的盟軍艦隊構成巨大威脅。進攻霍克角的是著名的美國陸軍第75“遊騎兵”團3個連。同樣搞錯了地點,“遊騎兵”的位置偏東3英里,搞清錯誤之後他們及時趕到了真正的霍克角。225名“遊騎兵”戰士用火箭式投射器將繩索和繩梯射向石壁,開始了艱難的攀爬。懸崖上的德軍朝他們射擊,向下投手榴彈,還用刀割斷繩索。不時有人墜崖,重重摔在懸崖下的海灘上英勇犧牲。等到“遊騎兵”們攀上懸崖、消滅全部德軍後,只剩125個人了。當D日結束時,3個連只有90個人還能堅持戰鬥。可惜的是,“遊騎兵”經過搜索發現,霍克角據點上的炮兵陣地其實不存在,德軍並未在這裡部署海岸炮。

  中午時分,負責奧馬哈、猶他兩塊灘頭登陸的美軍第1集團軍司令奧馬爾·佈雷德利中將開始認真考慮,是否要把奧馬哈的部隊撤下來,轉到已經得手的猶他海灘登陸。他決定再等等看,因為他相信灘頭的第1步兵師,相信盟國海軍。

  

  戰鬥在考驗士兵的勇氣和耐力,曾在西西里和薩勒諾打過登陸戰的第1步兵師老兵們終於找回了狀態。建制被打亂,原本並不相識的軍官起了卓越的表率作用,帶領士兵們穿越德軍火網。部隊只要行動起來,就不再停滯不前,行動的方向只有一個,就是冒死前進。前仆後繼的美軍一個一個攻下德軍據點,德軍的防禦不斷被撕開口子。掩護登陸的盟軍驅逐艦冒著被德軍岸炮擊沉風險,進一步靠向岸邊,以最近距離猛轟德軍工事。火力掩護之下,工兵們進行了7個小時之久的爆破清障作業總算結束。通道打開了,奧馬哈海灘的僵局被打破。

  下午1點30分,佈雷德利將軍接到報告:上午一度在奧馬哈海灘受阻的部隊此刻正在通過海灘後面的高地。佈雷德利長吁出一口氣,災難終於結束了。

  

  (美軍登陸成功)

  到天黑時,奧馬哈海灘開拓出正面8公里的登陸場,3.5萬人上岸。為奪取奧馬哈海灘,美軍傷亡2500人以上,對於美國人來說,這是個巨大的損失。但是,“奧馬哈”這個名字從此彪炳史冊,成為美軍戰史上榮耀的象徵。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英]溫斯頓丘吉爾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英]利德爾哈特 《最長的一天》 [美]科尼利厄斯瑞恩


戰爭史

關於諾曼底登陸呢,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希特勒中了盟軍計謀認為盟軍將在加萊登陸,因此將大量兵力集結於加萊半島,才使盟軍登陸成功。

其實不然,雖然希特勒中了計謀,但還是在諾曼底留下了不少的精銳部隊。不然奧馬哈之獸一人射殺兩千餘名的事情也不會出現。

在登陸前盟軍曾在里加萊較近的一處軍事基地放置了數量龐大的“武器裝備”,但其實都是充氣模型,專門為了迷惑德軍而放置的,在地中海還放進海里一具帶著假情報的屍體,沒錯,也是迷惑德軍,為霸王行動打掩護。

種種跡象使希特勒堅信不疑的認為盟軍要在加萊登上歐羅巴的陸地,使得諾曼底的防禦力量被抽調走了一部分,讓6月6日盟軍的登陸行動簡單了不少。

盟軍原定計劃為6月5日進行登陸行動,但6月4日晚上英吉利海峽突發暴雨,使登陸計劃不得不推遲一日。

6月5日晚上,美軍的101空降師和82空降師(好像是這個,忘了)率先在歐洲空降,空降兵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破壞了德軍鐵路,重要橋樑以及公路,讓德軍的物資以及人員補充變得更加困難,在登錄後頑強阻擊德軍預備隊,為登陸的部隊斷絕了德軍的支援。

盟軍的空中部隊也在登錄當天對德軍的重要據點、交通站,機場,火車站進行了空襲。在登陸作戰進行時,登陸部隊一度被德軍的炮火壓制,盟軍戰艦不顧觸礁的危險抵近射擊,中間還發生一件有趣的事:一個德軍裝甲營營長做了一個愚蠢至極的決定,他將全營的坦克一字排列在海灘上,其中有虎式坦克,黑豹坦克,四號坦克以及其他類型的坦克,用坦克炮向盟軍戰艦開火,被盟軍戰艦好心的還原成了零件。

登陸作戰一共讓盟軍損失了1.06萬人,但從整個二戰戰局來看,是有極大的好處的,他使德軍陷入三線作戰:蘇聯東線,法國西線,意大利南線。促進了德國的戰敗。

同時這也是一次教科書式的作戰:空降兵深入敵後破壞,大部隊正面強攻,空軍支援,海軍支援,可謂是一次立體化作戰。


吾王乃吾之所向

諾曼底登陸戰役:戰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渡海登陸戰役。


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計劃是斯大林在1941年向丘吉爾提出的。但是由於當時美國還沒有直接參與到戰爭中來(珍珠港事件還沒有爆發),所以英國沒有能力組織這樣龐大的戰爭計劃,所以只好將該計劃暫時擱淺。此時在歐洲戰場上仍然只有蘇聯在和德軍抗衡。一直到1944年,美國加入戰爭,盟軍登陸歐洲反擊德國的設想才真正開始實施。.


由於盟軍需要從英國橫渡英吉利海峽到達歐洲大陸,因此盟軍派出了規模空前的海上戰隊。一時間,英吉利海峽上佈滿了盟軍的艦船,一場前所未有的跨海登陸行動即將上演。

1944年6月5日,也就是著名的“D日”,盟軍開始了登陸行動。盟軍計劃在諾曼底的5個海灘同時進行登陸,這5個灘頭分別是寶劍海灘、朱諾海灘、黃金海灘、奧馬哈海灘和猶他海灘。在這5個海灘上,盟軍和德軍進行了激烈的對抗。


寶劍海灘是5個搶灘地中最東邊的一個海灘,靠近法國北部。英軍從東邊登陸成功後,迅速擊潰德軍輕裝步兵,並與提前空降的盟軍傘兵會和。隨後,德軍坦克部隊對盟軍的登陸部隊進行了反擊,但在英軍和加拿大部隊的聯合攻勢下,德軍坦克部隊被擊退,盟軍登陸寶劍海灘成功。

黃金海灘的登陸並不順利。由於漲潮,沒有辦法徹底清除海岸前的魚雷和障礙物。同時,德國軍隊在附近駐有重兵,還在海灘陣地上設置了4門大炮,給盟軍的登陸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最後,英軍用皇家海軍強烈的炮火摧毀了大炮,才使得盟軍可以在夜晚降臨之前順利登陸。

朱諾海灘的登陸區域寬約6英里,德軍的輕裝步兵則藏在沙灘後的村落裡,盟軍登陸艇一上岸就遭到德軍炮火的猛烈攻擊,1/3的盟軍登陸艇都被炸燬。當登陸成功的加拿大部隊跨過沙灘之後,又繼續遭到了德軍的火力攻擊,致使首批登陸的盟軍傷亡過半。直到中午,才得以與來自黃金沙灘的英軍會師。

奧馬哈海灘的戰鬥又被稱為“血腥奧馬哈”,是最為激烈的一個戰鬥。海灘全長6.4米,海岸線上多為懸崖峭壁,易守難攻,盟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當時天氣十分糟糕,光海浪就摧毀了盟軍的10艘登陸艇,暈船和陰冷的天氣更是讓許多官兵無力招架。登陸上海灘後,許多美軍士兵因無法辨別方向而成為德軍的活靶子,登陸行動幾乎失敗。意識到危險後,海軍指揮官率領艦隊不顧危險為陸上的美軍提供炮火支援。在美國海軍戰列艦和空軍的增援下,擱置在海岸上的美軍得以在中午成功登陸,德軍開始敗退。到天黑時分,美軍完全登陸。

猶他海灘是所有登陸戰中傷亡最少的一個海灘。盟軍在3小時內便越過灘頭,到中午與空降部隊會和午夜時分早已完成了登陸任務,並向內陸推進了4英里。

在這場登陸戰役中,美國:29000人陣亡,101600人受傷或失蹤、英國:11000人陣亡,54000人受傷或失蹤、加拿大:5000人陣亡,13000人受傷或失蹤、法國:12200平民死亡或失蹤、德國:23019人陣亡,67060人受傷,198616人失蹤或被俘。可以說是及其慘烈。


愛聽音樂的小香蕉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20世紀最大的登陸戰役,也是戰爭史上最有影響的登陸戰役之一。從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國、英國、加拿大的百萬軍隊,17萬輛車輛,60萬噸各類補給品,成功地渡過了英吉利海峽。到7月24日,戰爭雙方約有24萬人被殲滅,其中盟軍傷亡12.2萬人,德軍傷亡和被俘11.4萬人。至8月底,盟軍一共消滅或重創德軍40個師,德軍的3名元帥和1名集團軍司令先後被撤職或離職,擊斃和俘虜德軍集團軍司令、軍長、師長等高級將領20人,繳獲和摧毀德軍的各種火炮3000多門,摧毀戰車1000多輛。德軍損失飛機3500架,坦克1.3萬輛,各種車輛2萬輛,人員40萬。諾曼底登陸成功,美英軍隊重返歐洲大陸,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諾曼底登陸是二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登陸作戰。300萬兵士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盟軍後期調集了5個師的兵力,在諾曼底80平方公里的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個點登陸,使二戰發作了基本性的變化。
1944年6月6日,盟軍第一批部隊17.6萬人從英國動身搶灘,迅速打破德軍的進攻工預先成功登陸諾曼底,從此站穩了腳跟。從6月6日至7月初,美、英、法、加拿大等上百萬軍隊,17萬輛車輛,60萬噸各類補給品,成功地渡過了英吉利。兵士與少量和平物資源源不時的湧入歐洲大陸戰場。從此,盟軍一路上勢不可當,開啟了二戰對峙階段後的後半場比賽。
諾曼底登陸一直被認為是二戰的一個重要轉折,在此之後,盟軍轉入到進攻態勢,納粹德國陷入兩面作戰。可以說,諾曼底登陸的成功奠定了二戰勝利的基礎。而這次戰役之所以能夠成功,其中一個原因竟然是希特勒被忽悠了。
1943年11月,蘇美英三國決定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夾擊納粹德國。根據協議,英美將於1944年在西歐登陸,這個作戰方案,就是著名的“霸王”行動,也就是諾曼底登陸戰役。
在這場兩棲登陸戰中至多有1萬名盟軍戰士傷亡,其中美軍2499 人陣亡。
登陸的6個小時裡,不到10公里的登陸正面有2400名兵士長眠於此,均勻每9秒就有一名兵士犧牲。
而整個諾曼底戰役中,盟軍傷亡12.2萬人,其中美軍7.3萬人。海軍損失1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8艘驅趕艦,3艘護衛艦和48艘其他艦船。德軍傷亡和被俘11.3萬人。
諾曼底戰役繼續了超越2個月,最終直到8月25日束縛巴黎,才宣告完畢諾曼底戰役成功完畢。
單方兵力:
盟軍:2,876,000 (7月25日)
德軍:1,380,000(7月23日)
傷亡:
美國: 29,000 人陣亡, 101,600人受傷或失蹤;
英國: 11,000人 陣亡, 54,000 人受傷或失蹤;
加拿大: 5,000人 陣亡, 13,000 人受傷或失蹤;
法國: 12,200 平民死亡或失蹤
德國:23,019人 陣亡, 67,060人 受傷,198,616人 失蹤或被俘廣義來說,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有戰爭。螞蟻和黑猩猩等等生物都有戰爭行為。戰爭是政治集團之間、民族(部落)之間、國家(聯盟)之間的矛盾最高的鬥爭表現形式,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決辦法,也可以解釋為使用暴力手段對秩序的破壞與維護、崩潰與重建。

年華歲月20021018

諾曼底登陸到底有多慘烈?筆者認為應該可以媲美斯大林格勒戰役!

諾曼底登陸在當時的代號為“Operation Overlord”(霸王行動),是二戰期間盟軍軍團在歐洲西線發動的一場超大規模的登錄作戰,盟軍軍團總計投入兵力約300萬人。

筆者就以點帶面的簡單給大家分享一下諾曼底登陸的慘烈!

諾曼底登陸的“主戰場”主要是幾個海灘,分別是猶他海灘、黃金海岸、奧馬哈海灘、朱諾海灘和寶劍海灘。

在1944年6月初,以美國和英國為主力先鋒部隊的盟軍從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先鋒部隊共計投入的總兵力約為18萬人,在幾乎同時攻破五大海灘之後,盟軍軍團同時湧流進入法國,成功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同年8月中旬,當盟軍都鐸塞納河之後宣告登陸戰結束。

為此,盟軍軍團共計投入總兵力約為300萬人,海軍共計投入約5500艘各型軍艦,空軍參戰飛機約為14000架,其中,海陸空三軍在地面共計投入17萬各型車輛,60-70萬噸各類補給,最終以約150萬人的傷亡為代價取得了最終勝利。

盟軍軍團在8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共計作戰時長為約為70天左右,70天內有150萬人的傷亡,也即是平均約4秒就有1名士兵倒下,激戰之慘烈可想而知。


墨墨觀察

諾曼底登陸是二戰歷史上最殘酷,參戰人數最多、武裝規模最大、陣亡人數最多的殘酷戰役之一。但是他的歷史意義也很深遠,對世界二戰格局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諾曼底到底是什麼樣的戰爭?到底有多殘酷?且觀下文:

諾曼底登陸,曾代號為“霸王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據統計,參加諾曼底登陸的盟軍參戰人數接近三百萬,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本次戰役,也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20世紀最大的登陸戰役,也是戰爭史上最有影響的登陸戰役之一。盟軍先後調集了36個師,總兵力達288萬人,其中陸軍有153萬人,相當於20世紀末美國的全部軍隊。從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國、英國、加拿大的百萬軍隊,17萬輛車輛,60萬噸各類補給品,成功地渡過了英吉利海峽。到7月24日,戰爭雙方約有24萬人被殲滅,其中盟軍傷亡12.2萬人,德軍傷亡和被俘11.4萬人。至8月底,盟軍一共消滅或重創德軍40個師,擊斃和俘虜德軍集團軍司令、軍長、師長等高級將領20人,繳獲和摧毀德軍的各種火炮3000多門,摧毀戰車1000多輛。德軍損失飛機3500架,坦克1.3萬輛,各種車輛2萬輛,人員40萬。諾曼底登陸成功,美英軍隊重返歐洲大陸,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整場戰役殘酷至極,除了人員傷亡之外,更是一場坦克大戰,“陣亡”的坦克更是不計其數。當年反坦克大炮的前擋板不是被擊穿,就是被撕裂;同時,通過當時的影響資料可以看見,當時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處塞滿了譭棄的武器裝備以及人和牲畜的屍體,甚至要通過這個地區也極為困難。所到之處,殘酷景象,不忍直視,當年戰鬥之慘烈,可見一斑!

諾曼底登陸雖然發生在歐洲戰場,但是與中國的關係也是息息相關。大家都知道,諾曼底對德國法西斯的勝利,使得美國和蘇聯可以騰出手來專心對付日本。事實上盟軍登陸後不到一年即取得對德軍的完全勝利。三個月後日本就投降了。中國由此結束近代一百年受欺壓的歷史,昂首挺入聯合國安理會。

歷史歸歷史,事實是事實!無論如何,戰爭是殘酷的,作者以本次美英法聯軍空襲敘利亞事件為源發,回顧二戰諾曼底登陸的殘酷戰爭,再次呼籲大家:珍愛和平,維護和平,保衛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