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衝刺:答題時“多寫”未必“多得分”

考試是考生與考題、考生和閱卷老師心與智的較量,一些小技巧可以贏得閱卷老師的同情與好感,幫你在考場上多得幾分,而在高考這場“一份幹掉一千人”的較量中,每一分,都值得考生用盡一切合法合理的“手段”去竭力爭取。所以就有了“多寫多得分”的秘訣,尤其是對於文科科目。  然而,凡事都要有度,超過了這個度,就可能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高考衝刺:答題時“多寫”未必“多得分”

看到上面這份試卷,請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第一、如果你在炎熱的夏天一天工作8小時,連續對著電腦看了五六天時,看到這份試卷是什麼感覺?  第二、你能否能在7秒鐘從某一問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第三、如果你沒有第一時間找到想要的答案,你會怎麼給它打分?  好了,老師給你揭開謎底:  其實這是一位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的試卷,我們來看這份試卷的第40題,這道題的第一問得了9分,失了3分;第二問得了5分,失了5分,,兩問一共失掉8分,失分較多,除了該生審題原因外,主要的失分是由卷面導致的,因為在要求改卷速度的前提下,改卷老師沒有第一時間找到想要的答案,所以根據“顏值”給它打了個“保險分”、“平均分”,而老師改這份試卷的試卷,一般不是平均時間,而是低於平均時間就已經打出來一個“差不多”的分數了,因為老師沒有那個耐心去給你找答案。

高考衝刺:答題時“多寫”未必“多得分”

再來看看,這是班裡“最後一名”同學的試卷,由於非常清晰,他的11分的題目得分是9分。雖然熟悉這兩位同學的老師知道他們的差距,然而,在“外人”看來,卻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印象,從而在和閱卷老師的“對話”中,第一位同學完敗!  由此看來,“擦邊球”、規則範圍內的“合理衝撞”,並不適合每一個人,需要謹慎使用,一般來說,成績下游的同學要以“量”取勝;成績中上游的同學,要以“質”取勝。  成績較好的同學,企圖以多寫去獲取老師的“同情分”,往往會弄巧成拙,得不償失,這是因為:  第一,試卷多數是踩點給分。這樣的試卷,老師往往找不到點。即便裡面有要點,但是老師也沒有耐心去找,往往根據“顏值”給出一個分,可悲的是,這份試卷的“顏值”非常低,所以,即便答得很好,也可能失分!  第二,得高分的試卷,是經過合理設計的。條理分明的卷面加上簡明扼要的答案,才是老師心目中的理想答案,這時候的試卷,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高考衝刺:答題時“多寫”未必“多得分”

當然,這份試卷也有弊端,就是右側寫的過於滿了,這樣存在一個隱患:萬一答案寫錯了或者寫少了,後面又檢查出來了,這時候只能乾著急,所以,右側應該留有1/3左右的空白,這樣做的好處是這樣的:

高考衝刺:答題時“多寫”未必“多得分”

別小看了這一點,可能就會多得2分呢!  

所以,好的試卷,並不是寫的多的試卷,而是要做到“一語三化”:  

1、提示語:既能提醒老師,又能提醒自己,別有漏答。  

2、段落化:寫出一段,沒有老師有耐心去給你找。  

3、序號化:標出序號,多替改卷老師想想,會讓改卷老師喜歡你的試卷;  

4、要點化:多寫,不是亂寫,要做到——點多、話簡、面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