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完成的书稿,为何在我的柜子里静静地躺了七年?

初步完成的书稿,为何在我的柜子里静静地躺了七年?

我必须说实话,“中心句篇法”并不是我的发现。早在1994年,我的恩师程福宁先生就发表了《中心句篇法源远流长》(原载《上饶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程先生是在研究中国文章史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心句篇法这个汉语文章组织基本方法存在的基本事实。在这篇文章中,他用管中窥豹的方法,清晰地梳理了中心句篇法形成和发展、丰富和严格、进一步提高的历史脉络,说明了中心句篇法的提出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章篇章组织经验的总结,是我们民族的东西。

1995年,我作为项目组成员、写作课指导老师(当时我们称为教练)参加了他主持的西藏民族学院语文系(现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写作课综合改革项目。“中心句篇法”作为写作课改革的重要内容,第一次正式和学生见面。当我们把这一方法介绍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们既感觉似曾相识,又感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说似曾相识,是因为这个方法本来就存在于我国文章的发展历史中,存在于我们平时的文章写作实践中;说耳目一新,茅塞顿开,是因为从没有人如此清晰系统地梳理这个方法,也从没有人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多年以后,当我再见到过去的学生时,他们仍然能说出“中心句篇法”及其重要的概念,因为长期的写作实践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心句篇法”能够很好地指导自己的文章读写实践,帮助自己提高文章写作水平,是切用的,是有效的。在这个讲授的过程中,“中心句篇法”也极大地影响了我。1997年,西藏民族学院语文系以“中心句篇法”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写作课综合改革成果“写作训练课操作规程”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6年,程福宁先生退休了。他把自己没有完成的《中心句篇法讲话》约两万字草稿交给我,希望我把中心句篇法继续研究下去,完成这个书稿。当时,我一方面觉得自己不能剽窃别人的成果,一方面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辞。在先生的一再督促下,直到2007年,我才以个人名义申报了校级课题,于2010年完成了《中心句篇法讲话》书稿,约十八万字。

初步完成的书稿,在我的柜子里静静地躺了七年。直到现在,我才把它拿出来出版。那是因为在2016年12月20日,先生去世了。先生的辞世,是我人生的巨大悲痛。他对于我来说,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既是朋友,又是亲人。在他去世前两个月里,他躺在病榻上,和我谈起现代汉语文章学的建立、谈起如何保健(因为他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谈起书法(这是我们两人共同的爱好),偶尔也和我谈起《中心句篇法讲话》书稿一事。我以为他已经遗忘了这件事情,他也知道我不想出版的顾虑。他郑重地对我说,我们之间不存在这个东西是你的还是我的的问题,一定要把它出版了,用你个人的名义,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心句篇法,了解它,学习它,运用它。

从最初接触“中心句篇法”,到现在成书,时间过去了二十三年。今天,这个名为《中心句篇法——汉语文章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算不上高水平的书稿终于面世了。由于自身水平不足的原因,书中肯定存在着不少的疏漏,例文和例句的选择不一定恰当,分析也不一定到位,甚至未必正确,恳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本书能够得到爱好写作、从事文字工作或者中学语文教学的朋友的重视,共同为提高全社会的文章读写水平做出贡献。这其中也包含着恩师程福宁先生的心血、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