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一響,驚動萬物” 驚蟄到,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驚蟄,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今年的驚蟄時間是 2018年3月5日23時28分)農曆書中記載:“鬥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驚蟄,是“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但真正使冬眠動物甦醒出土的,並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中的溫度。

“春雷一響,驚動萬物”   驚蟄到,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驚蟄有什麼習俗呢?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春雷一響,驚動萬物”   驚蟄到,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2.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傳說,雍正年間,晉商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

“春雷一響,驚動萬物”   驚蟄到,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3“打小人”驅趕黴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春雷一響,驚動萬物”   驚蟄到,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關於驚蟄的諺語

  • 冬雖過,倒春寒,萬物復甦很艱難。

  • 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

  • 天氣漸漸寒轉暖,華北田野地化通。

  • 春季生產掀高潮,從南到北忙春耕。

  • 麥田追肥和澆水,緊跟鋤摟把土松。

  • 大麥豌豆向日葵,突擊播種莫再等。

  • 大蒜栽種不出九,精細認真管大棚。

  • 興修水利好時機,挖溝築壩打深井,

  • 莊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窮。

  • 春季造林好時機,因地制宜分樹種,

  • 栽後護理要認真,光栽不護白搭工。

  • 家禽孵化黃金季,牲畜普遍來配種,

  • 天暖花開溫升高,畜禽打針防疫病。

  • 快把魚塘整修好,放養魚苗好節令。

  • 老鼠危害實不小,城鄉滅鼠齊行動,

  • 投餌夾套挖堵灌,鼠想逃命萬不能。

  • 朋友非常重農事,不知師從那大師?

  • 春雷一響,驚動萬物。

  • 春雷響,萬物長。

  • 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

  •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還下桃花雪。

  • 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

  • 二月打雷麥成堆。

  • 驚蟄地氣通。

  • 驚蟄斷凌絲。

  • 地化通,見大蔥。

  • 九盡楊花開,春種早安排。

  • 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

  •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 凍土化開,快種大麥。

  • 大地化,快種葵花和蓖麻。

  • 大麥豌豆不出九。

  • 豌豆出了九,開花不結紐兒。

  • 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

  • 驚蟄地化通,鋤麥莫放鬆。

  • 麥鋤三遍無有溝,豆鋤三遍圓溜溜。

  • 麥子鋤三遍,麥縫像條線。

  • 麥子鋤三遍,等著吃白麵。

  • 麥子鋤三遍,皮薄多出面。

  • 驚蟄不耙地,好像蒸鍋跑了氣。

  • 地化通,趕快耕。

  • 到了驚蟄節,耕地不能歇。

  • 驚蟄冷,冷半年。

祝大家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萬事順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