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只蜗牛的记忆被移植到了另一只蜗牛上···

这可不是一篇童话故事,也不是讲蜗牛记忆力的文章。

今天看到一则可爱的新闻:科学家把一只海蜗牛的记忆转移到了另一只海蜗牛上。

当一只蜗牛的记忆被移植到了另一只蜗牛上···

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生物学家组成的一个团队(一帮怪人)把一只海蜗牛的RNA移植到了另一只上。

为了做到这一点,研究者用电击反复培养一只海蜗牛的记忆反应。(就像让小白鼠走迷宫一样)

这给海蜗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就像我们人类经历了战争或地震后的创伤...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海蜗牛对电击产生了“害怕”,只要有东西触碰到它们的皮肤,它就会马上收缩虹吸管和鳃,并维持近1分钟。

(科学家真变态×1)

当训练好了这样一群海蜗牛后,研究者从它们的神经系统中提取了RNA,然后注射到另一群“健康欢乐”的海蜗牛中。

(科学家真变态×2)

RNA作为细胞内的信使,携带着来自同源DNA的蛋白质制造指令。

24小时后,研究者测试发现:被注射了RNA后,健康的蜗牛也拥有了那些“害怕蜗牛”的反应能力。当有东西碰到它们,它们会快速收缩虹吸管并维持较长时间。

(科学家真变态×3)

当一只蜗牛的记忆被移植到了另一只蜗牛上···

这可能是对记忆研究的一个突破

记忆可能被存储在神经元的细胞核中,而RNA合成于细胞核,所以记忆的存储过程可能包含这些由RNA调节的作用。

简单而言,RNA可能是移植记忆的关键,因为RNA携带的信息和记忆形成有关。

如果以后再移植个什么记忆,可能就是RNA的功劳。

不过,实验为什么要选择用海蜗牛?

小白鼠走迷宫都被你们抛弃了吗?

研究者表示,实验能成功就是靠这些有些恶心的朋友。

人类或小白鼠的大脑比较复杂,神经系统很多,但海蜗牛就不一样,它神经系统比较简单,方便研究和实验。

然而从进化学的角度而言,海蜗牛身上适用的,可能也适用于比它高等的动物及人类。

科学家研究的方式是,先从简单开始发现规律,然后再在更复杂的情况中验证,直到发现适用于人类的规律。

当一只蜗牛的记忆被移植到了另一只蜗牛上···

所以这个海蜗牛记忆转移成功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①它意味着未来记忆移植是有可能的。

可被移植的个体是同时拥有两个人的记忆,还是会混淆两个人的记忆呢?

(对不起,我记性不好,都忘了。)

(不好的过去,还是让我忘了吧。)

③它可以有助于我们脑科学的发展,人记忆的产生和存储,以及如何遗忘。

传统学术界认为记忆存在于神经元突触中,而现在这个学说可能并不是真的了。

尾:一只蜗牛回想起,自己被电击的那段时光,但是那不是它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