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常見地名如“東山”、“東石”、“東園”、“南山”等,東西南北中哪個最常見?

閩南蓑笠翁

福建多山,最貼切的描述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儘管閩南地區擁有省內難得的四個平原中的兩個,但總的說來,

地形還是以山地丘陵為主,因此在地理方位上根本無法和華北平原相比,特別是在方向上,東南西北很難界定,更別提指路了

然而,在地名上,東南西北中這樣的方位字眼卻常常不經意的出現,而且頻率還挺高,這著實讓人有些意外。

細想之下,無外乎這麼幾個原因:一,閩南地處北迴歸線,日出東方日落西方這樣的直觀指向讓人們的東西方向感很明確,儘管有山的阻礙但卻影響不了判定二,古文崇尚坐北朝南,加上季風氣候的影響,偏北風和偏南風在閩南很好分辨,特別是祭祀活動和方位尊卑的日常使用也使得人們對方位的掌控不得不上心

如此之下,閩南的方向用詞便多了起來,至於哪個因素影響最大,就得從數量上看了:

第一,東,262處,5.03%

泉州5.01%,漳州5.17%,廈門4.54%,常見如東山、東平、東嶼、東埔、東門等,其中以東山14處最多。

第二,西,187處,3.59%

泉州3.33%,漳州3.43%,廈門5.48%,常見如西門、西湖、西頭等,其中以西山6處最多。

第三,南,135處,2.59%

泉州2.47%,漳州3.13%,廈門1.13%,常見如南山、城南、南湖、南石、南門等,其中以南山7處最多。

第四,北,61處,1.17%

泉州0.67%,漳州1.74%,廈門1.51%。

第五,中,59處,1.13%

泉州1.16%,漳州1.19%,廈門0.76%。

在中國人常用的字詞裡,東和南是較為吉祥的,理應在使用上權重有所偏倚,但事實呢,南卻排在西之後,如此看來,地名的使用上,還是講究實用性。

另福建的山勢走向呈現自西向東,因此很多地方都是南北隔斷,而山谷、平原走向都以東西向為主,這也是為什麼東西數量多的緣故,加上字的優劣,自然是東最多,西次之,南也不少,北最罕見了。


文/圭海四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