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和張飛,一個賣棗一個殺豬,武功為什麼能這麼厲害?

用戶64036542229

關於這個問題的話,我想大家應該聽說過一句話叫窮文富武。

這個問題或許放在近代人身上有一點不可思議,但是在古代,這是一個很想當然的問題,為什麼?因為如果你要練武,這個家庭,就得少叫你一個這個勞動力,然後還要多出來一張只能夠吃不能夠生產的嘴,此外,你如果練武的話,你武器的生產,還有武器的消耗以及你如果還要練習騎馬的話,馬匹的購買,馬具的安置,你訓練弓箭的話是弓箭的消耗這些明細都得算到你的頭上。這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當時的話,你所有的武器設備如果真的要造出來的話,這筆價錢,即便是放在一箇中產階級的家庭身上也仍然沒有辦法供應得起,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剛張曉祺出黃巾起義的時候,他的起義軍部隊很多人連必要的武術訓練都沒訓練過,真正能夠打仗,或者說有點武藝的,也只有那些從破落的家族裡面走出來的那些貴族子弟才會武藝。

因此,能夠擁有著相當高超的武藝的子弟,在當時來講只有兩種,一種是在邊疆,抵抗過少數民族的,當過兵的,但是這批人通常是無依無靠,在社會上面沒有相應的土地,只能夠去參軍,這種辦法獲得相應的報酬,這種人通常我們會說他是大老粗,因為這種人不識字,但是,你看到關於這個人,他有自己的武藝,而且他還會讀春秋!說明這個人識字,而且曹操對於關羽他的各種各樣的禮數是表示讚賞的,證明關羽以前是學習過這些東西的。

這樣就證明關羽這個人讀書識字需要去請先生,這需要錢,練武的時候也需要錢,而且學習禮數,這代表他曾經接觸過這一方面的人才,因此可以看出關羽這個人以前也是有過一段富裕的生活的,只不過犯了事情,殺了人被迫無奈只能夠逃出去,靠賣棗子來換得相應的生活成本。

就是說,劉備,確實,歷史上記載劉備有一段時間,跟著他母親一起織蓆販履為生,但是劉備這個人他的老師是當時剿滅黃巾起義的三大支柱的其中之一,盧植,這個人官至三公,如果說劉備真的是在他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家道中落的話,他是沒有任何財力,或者說有機會去拜會這個人做老師的,畢竟帶一個老師是需要錢的,而且這個老師名聲越大,他所需要的錢財也就越多,證明劉備這個人以前的時候,生活還算富裕,至少來說拜盧植作為老師的這筆錢他還出得起,並且無論是在演藝裡面還是是在正史裡面,劉備這個人是會一定的武功的,所以,劉備家裡也並不窮,他以前的這種生活方式可以是看作,他成年以後家庭出現了變故,或者是他是一種體驗生活。

至於說張飛這個人,那就毫無疑問,以前是富家子弟,直到劉備找他參軍,他以前管理的是殺豬的行當,並不是說這個人就是隻負責殺豬,而是說整個一個殺豬行業歸他管,並且,劉備起家的第一批資金,也就是招募那幾百個人,並且武裝他們的那一筆錢是張飛出來的,從中我可以看出張飛這個人,他的家庭是有多麼的富裕,武裝自己一個人,這需要的錢就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更何況是武裝一支部隊。

與我們印象裡面張飛這個人是一個大老粗不同,張飛也是有文化的,並且三兄弟裡面,張飛的軍事才能是最高的,劉備在進入四川的時候,曾經四處碰壁,大部分的整個四川是由當時張飛率軍攻打下來的,並且,曹操軍隊裡面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這個人是以軍略著稱的,但是在遇到張飛的時候照樣吃癟,由此可見,張飛這個人的軍事才能。

並且在擊敗張郃以後,張飛還特地樹立了一塊碑文上面的字相傳,就是張飛自己寫的。


漩渦鳴人yy

有個細節大家沒注意到:劉關張都是邊郡人。劉與張是涿郡,關是河東郡,另外,呂布是上郡,其手下猛將張遼高順等則多是河東郡人,都是邊郡人。董卓的涼州軍團和馬超的涼州兵就更不用說,全是邊郡人。東漢中期以後,北邊是鮮卑烏桓等屢屢進犯,西邊則是羌人屢屢造反,邊境地區動盪不安,亂了上百年。這種環境,要想生存,就要夠狠,男孩估計是從拿得動刀的那天起,就要上陣砍人,能活到十八歲的,都是人精。在這等惡劣環境中,劉備不但活到了十八歲,還混成了黑社會老大,史書上是說“年少爭附之”,拉起一幫人馬,劉備肯定是有過人的本事,武功了得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不然何以服眾?有人可能對劉備的武功不以為然,但你也不想想,如果劉備的武功不爆表,怎麼能做武功爆表的關羽張飛的大哥?劉備一生敗仗無數,每次都能毫髮無雙地開溜,沒兩刷子哪那麼容易跑掉?劉備在涿郡就是一惡霸,連蘇雙平這樣的鉅商都出巨資贊助劉備,說是贊助,實際上向劉備這位黑老大交保護費。這“年少爭附之”中的年少就有張飛,張飛是土豪,家大業大,但在亂世要保住這份家業也不容易,張飛自是自幼習武,練成好武功,沒人敢欺負,另外就是投靠劉備這位黑老大。至於賣豬肉,最多隻是副業,張飛的武功肯定是練出來的,不是靠賣豬肉。關羽則是殺了仇人,被官府通輯,亡命江湖,販棗只是營生手段,武功是殺人之前練成的。關羽在殺人之前肯定已經很厲害,試想想吧:關羽殺的可是大戶,大戶行走通常有家丁保護,關羽上前剁倒幾個家丁,再把大戶剁了,再從容逃走,官府通輯多年也抓他不到,沒有真本事是做不了這些事。仔細查查三國猛將的出身,大概是這幾類出身,一是邊郡人,上面說的那些都是。二是獵戶,典韋陳應鮑隆。三是盜賊,甘寧周泰將欽,邊郡人中也很多是盜賊出身,如李催郭汜。四是殺人犯,如關羽夏候敦。


千里光95280942

賣棗殺豬,那是小說家之言、甚至民間傳說的說法,不足為信!

先說關羽,無論《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裡都說他是吃了官司才流亡江湖的,之前是怎樣呢。關羽愛讀《左氏春秋》,那年月能讀得起書的最起碼也得小康之家以上,漢朝文武不分家,像樣的人家都要求子弟們學文習武。就算關羽是莊稼漢出身,漢朝農民都得服兵役,每年農閒組織起來訓練。

張飛,張飛才不是我們想象中那樣村裡的屠戶,都是後世市井小民的穿鑿附會,人家歷史上涿州豪門望族。從先秦到漢唐,中國的豪門和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其實是很接近的,漢朝富二代、官二代、貴族子弟們,做不到騎馬如飛、百步穿楊,沒有上戰場建功勳的經歷是給家族蒙羞的!張飛不會武功嗎?

最後補充,不要把現代人想象中的武功和當年的武功混為一談。現代的武功,無論是武校裡教的還是公園裡練的,一大半是古代雜耍賣藝的留下來的,還混雜了白蓮教、義和團等玩意兒;是什麼性質我不多說。真正殺人的武功,其實比那些簡單易學、乾淨明瞭,要不然中國幾千年的戰爭是靠什麼打過來的。最後的最後,冷兵器戰場上,精通騎馬射箭比什麼武功都管用。


雷電下的旅人

答 | 江隱龍

關羽賣棗張飛殺豬,其實是《三國演義》“演繹”出來的一個誤會。從關羽、張飛的身世來看,這兩員大將年輕時武藝嫻熟的理由還真的很“充分”。

先來看看關羽。《三國志》裡對少年關羽的描繪非常簡單,簡單到只有五個字:“亡命奔涿郡”,但已經可以看出關羽年輕時顯然不是“安分守己”的普通百姓。關羽生於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因為犯了事要“亡命”至涿郡(河北涿州),這個犯的“事”十有八九是殺人——而且殺的還不是一般的人,不然在“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三國亂世,也未必要奔赴幾百公里遠到涿郡去避禍;同樣,既然是亡命之徒,行走江湖自然要有武藝防身,所以僅僅從《三國志》上的五個字來看,少年關羽也應當有一定的武藝。

至於張飛,更是地方豪強。東漢政權的建立依賴與地方豪強,所以自立國之初就給予了地方豪強以較大的自主權,東漢末年發展出軍閥割據的場面也源於此。這些地方豪強不僅僅壟斷了經濟與政治,同時也會經營起私人武裝,活生生就是一個個國中之國。東漢末年處於亂世,這些大大小小的豪強地主自己練武並帶領著一干團練是非常正常的,張飛顯然便在此列。

關羽與張飛,一個亡命徒,一個地方小豪強,平日除了武藝之外自然也會有一些“營生”。這些營生不為正史所記,《三國演義》對此進行了虛構,讓關羽賣棗、張飛殺豬,其實都是一個頗合常理的推測,尤其是關羽,就如同《東邪西毒》中所說的,功夫好也是要吃飯的。不過,即使是在《三國演義》中,賣棗殺豬顯然也不是兩人的真正職業。張飛稱自己“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關羽自稱“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一個是地方一霸,一個是江湖遊俠,放在《水滸傳》中也相當於晁蓋、李逵一般的人物,有武藝自然也不奇怪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關羽、張飛有幸在亂世中生存下去,因此有了讓後人知道其能力的機會——如果兩人運氣不好,一上場就被流箭射死,那是任有多少武藝也不會為人所知了。


隱語

英雄每多屠狗輩

孟子曾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五百年前,魏國大梁有一殺豬人,名為朱亥

五百年後,西蜀有賣棗人關羽,殺豬人張飛

豈是碰巧而已?

自古戰力卓絕的武將,大多不是書香門第,不是富豪商賈之家嗎,大多出自草莽。且戰場萬人敵,與單打獨鬥不一樣。一對一的廝殺,武技遠比身體素質重要。但是戰陣之中,身體素質好的那個人,活下來的機會才更大。

秦漢時期的項羽即便“學劍,又不成”武技水平並非出類拔萃之人,但依舊號稱戰陣無敵,關鍵在於“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跑的快,反應快,力量大,抗打擊能力強,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天下武功一力降十會”,項羽都有了。在科技水平幾乎為零的古代,這樣的項羽,不無敵才怪。

而出身窮苦家庭的關羽,張飛,與書香門第富豪商賈家的孩子不一樣。他們的生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磨難,磨難是把磨刀石,能把刀磨斷,也能把刀磨鋒利了。

賣棗的關羽,需要每天推著滿車子的棗從鄉下到城裡去賣,為了能夠多賣一份大棗,甚至需要推車走街串巷兜售,體力和耐力,遠非世家大族出來的武將可以比擬。一個推著滿車大棗的人,尚且能夠健步如飛,如果他有一天不推大棗,而是拿起青龍偃月刀砍人呢?

殺豬的張飛,雖然比關羽好一點,但也是一個勞動人民。勞動人民,別的沒有,就是有一把子力氣。講道理,可能勞動人民講不過讀書人,但是論掰手腕,兩個讀書人也不如一個張飛。張飛是一個殺豬人,這讓我想起《庖丁解牛》中屠夫庖丁的殺牛的動作“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是不是想起了《新龍門客棧》中那個店小二了!?不怕見血,力氣大,殺豬手法高超的張飛,被關羽稱讚為“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看古代武將,千萬不能被小說演繹中武功招式給擾亂視聽了。真正的戰場廝殺,越簡單越好,打架還要擺poss的,都是死的快的。


應作如是觀

他們的師傅是個神秘的人物! 關羽和張飛號稱“萬人敵”,那麼他們的武藝到底是誰教的呢?

4天前娛樂王百萬熟讀漢末三國曆史,

關羽和張飛,可以說家喻戶曉的三國名將,跟劉備桃園三結義而備受人們稱讚。從劉備起兵到建立蜀漢政權,關羽和張飛可以說是劉備的貼身護法,一路跟隨,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然而事實上 ,他們的出身都低微,如果按照《三國演義》之中的人物形象設定,那就是一個賣棗的,一個殺豬的,然而他們卻在歷史上號稱“萬人敵”,那麼他們的武藝到底是誰教的呢?我們先來看看關羽和張飛的戰績:關羽雖然沒有斬華雄,也沒有過五關斬六將,但是卻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是真實發生的。

根據《三國志》記載:“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顏良被殺,而且是在萬軍之中被斬,可想而知,關羽的勇猛程度,在中國正史記載裡,這樣的殺敵行為,是極其罕見的。

而張飛,也不簡單。當年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要知道當時追殺劉備的是曹操的虎豹騎,一直重裝部隊。根據《三國志》記載:“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身份地位,而武藝勇猛無敵,讓別人看得就害怕,這樣的超一流的武藝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翻閱正史記載,我們看不到相關記載,很顯然,關羽和張飛這樣的武藝,絕對不是如同金庸武俠小說裡,獲得什麼秘籍,而是在實戰中摸索出來的。

在古代戰爭之中,武將單挑的情況確存在過,比如三國時代,呂布單挑郭汜,孫策單挑太史慈,都是於史有據的,但是卻少之又少,絕對不像《三國演義》每次大戰再起,先是武將單挑,這是不太可能的。

古代戰爭的主要形式,還是士兵衝陣,而大將一般是坐中軍大帳搞指揮的,不過也有一些主將帶頭衝鋒。

關羽和張飛跟隨劉備的時候,劉備勢力弱小,經常依附其他諸侯,常常也是顛沛流離,屢戰屢敗,關羽和張飛在這樣的戰爭之中,往往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從而得到磨練。加上其兩人,人高馬大,身板硬,氣力大,自身帶一定的威勢。譬如關羽身長九尺,即便按照漢制算法(一尺約二十三釐米),也逾兩米。這樣的人,在戰場之上,想必非常震撼敵人。

除此之外,在古代衝陣之中,還要有膽氣,武器裝備等。雖然關羽的刀不一定叫“青龍偃月刀”,張飛的矛不一定叫“丈八蛇矛”,但是都屬於長制型武器,殺傷力也比較大。

因此,關羽和張飛之所以能夠成為“萬人敵”,是因為在等量級人物之中,他們的殺敵之猛,狠,氣勢,膽識,以及結果,遠勝他人。


目識丁

關於這個問題,看了很多回答,我覺得都沒有說中要害,所以,想著給出我的看法!

關張二人武藝超群,最主要的原因是天賦異稟好麼!按照易中天老師的分析,換算標準,東漢末年的9尺,約今天的2m以上了,很多人對此有異議,陳壽畢竟是晉代時期的人,離三國時代最近,所以這個記載應該是客觀的,不存在後代神話關羽的情況,就算是估算,那也在2米左右,那個年代,窮苦出身都是幹活,東漢末年民不聊生,而我們都知道。關羽熟讀春秋,知曉大義,所以能讀得起書的人應該有一些資本,能讀書就肯定能學武藝。



所以,二人武力超群,就兩點,

第一,天賦異稟,第二,長年征戰!就是這麼簡單!其他的都是扯淡……



君說歷史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沒見到任何有關這二位少時拜師習武的記載。不過據古時的一些記載判斷,關羽張飛是肯定拜過師、學過武的。



因為當時有那麼一句話叫"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對孩子的培養大都請師傳授文化、武功,包括學習一些簡單的兵法。



對於低層的老百姓來說,亂世更需武藝來保護自已,保護家庭。估計這二位恰恰是在眾多的孩子裡面,體格是健壯的,練武是刻苦的,功夫是好的。



隨著年齡長大,就表現出不同尋常的英雄氣概,加上從小就嫉惡如仇,有俠義之心,喜歡抱打不平,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桃園結義,才有了後來關羽溫酒斬華雄,



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踦,才有了張飛一聲喝斷當陽橋驚退曹操數萬兵的壯舉。



關於他們的武功來歷絕不是無師自通、殺豬打棗練就的,



一定是下過苦功夫的,



因此才那麼厲害。



紅皮書1

關羽是賣過瓜果梨棗,但他不是小販出身啊,人家是殺人犯出身,亡命天涯。當時在家鄉抱打不平,殺了仗勢欺人的一個豪強,逃難於江湖。能殺死人多勢眾的惡霸,那肯定是有點手段的。

張飛,小說裡寫的是屠戶出身,慢慢發家,殺豬殺出了名,還積攢了不少家產,整天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想來也是有把子力氣,而且心狠手辣。

關羽、 張飛皆萬人敵,在三國時期,都有萬夫不當之勇。我想他們都是帶點功夫的,再加上身高馬大,氣力過人,普通人哪裡是他們的對手。

你沒發現嗎?三國裡的人物凡是虎將都是人高馬大,臂力過人的。

呂布,三國第一勇將那可不是蓋的。單手提起紀靈如提童稚,紀靈是山東大漢,身高184,然而在呂布眼裡就是個孩子,呂布的身高和力量可見一斑。

關羽,曹操曾問雲長為何騎這等劣馬,太瘦了。關羽回答,某殘軀頗重,馬不能載,因此常瘦。從這裡就能看出來關羽可是壯漢一枚,體重不是一般的沉啊,再加上他武器70多斤,這個重量是一般人能用得了的嗎?這一刀下來刀身加力氣真得有千斤,誰抗的住啊。

張飛,勇氣過人,書上說張飛說話聲音如同打雷,所以橋頭一聲呵斥,直嚇得夏侯傑肝膽俱裂,曹軍戰馬受驚,數萬曹兵被張飛一聲呵退!單單這一手也足以驚世駭俗了,和他對陣,馬驚的亂跳,將嚇的腿軟,怎麼打啊。

趙雲,說起趙雲我就想起老版的三國演義電視劇,關羽張飛找的演員還可以,但趙雲三個演員沒一個像樣的,不是演技不行,是演員外表不合適,都太文弱了。雖然趙雲這個名字挺秀氣的,但他本人絕對是一個彪形大漢。周倉大家是知道的,給關羽牽馬墜蹬,幫他拿刀,長的身高馬大,兩臂有千斤之力,一身的武藝。但在趙雲面前還是個小盆友,與趙雲打鬥被他連刺數槍,回報關羽:說有一將厲害,我打他不過。關羽問:那將姓甚名誰,怎生模樣?周倉答:長的極其雄壯,不知姓名。大家想想,周倉已經很高大威猛了,但他說趙雲比他還雄壯,由此可見,趙雲怎麼也得2米以上,身量絕不在關羽張飛之下。

其他的以後再說吧。


好孩子就是我

三國出色武將主要依靠天賦異稟----大塊頭。家有沒有發現三國裡的人物凡是虎將都是人高馬大,虎背熊腰、臂力過人,如果他們再帶點功夫套路,普通人絕對不是他們的對手。


南蠻的兀突骨大王身長一丈二尺、呂布身高一丈、關羽身長九尺、張飛身高八尺,身高八尺的還有有典韋、許褚,徐晃,馬超、董卓、徐堅、趙雲、許褚等.

三國時期隱藏在草莽間的戰將共同特點:作戰勇猛,武藝高強。關羽和張飛那麼厲害,沒有練過,只是在起兵的時候,關羽才打造了八十多斤的青龍偃月刀,而張飛打造的是丈八蛇矛,可見兩人之前並沒有練武習慣,要不然不會連武器都沒有。至於他們拜的師傅是何人,陳壽的《三國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惜墨如金沒有提過。


關羽在家鄉殺死惡霸,那肯定是身強體壯,身手敏捷,心狠手辣之輩,最終逃亡於江湖,是亡命天涯的殺人犯。

張飛,小說裡寫他是以殺豬殺出了名,還積攢了不少家產,應當和水滸裡的鎮關西差不多的人物,也是身材魁梧,心狠手辣。

小說裡關羽、 張飛都是勇冠三軍的萬人敵,都有萬夫不當之勇。所憑大概也就是人高馬大,氣力過人,如果他們再帶點功夫套路,普通人絕對不是他們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