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的老齡化真的會影響其未來在足球世界盃上的表現嗎?

盧廣奎

日本人口的老齡化是不會影響足球選手的培養的,足球運動員顯然不屬於一個廣泛意義上的社會性職業。



日本人口老齡化的問題由來已久了,去日本旅行的話,你會發現有很多老年人在從事各種各樣的服務行業。開出租車的大多都是白髮蒼蒼的老大爺,看車前的標牌上多是70左右的老人了。店鋪、超市也有很多老奶奶在上班,可以看出來日本勞動力的缺乏。

可是足球運動員的培養是從小抓起的,日本足球已經建立起從小學、中學、大學各級別聯賽,這是一個完整高效的足球運動員培養體系,也就是中國足球一直嚷嚷的“從校園抓起”。

而且日本的這個體系好在不但培養的技術龐大的青少年球員,還並未耽誤小球員的文化學習。當這名小球員最終未選擇足球作為職業後,也有其他途徑可以從事其他行業。日本足球依靠這個體系,一定會源源不斷產出高水平的運動員,並不存在老齡化導致水平下降的危險。

另外中國和西方世界目前也同樣面臨老齡化的問題,2015年,全球只有日本一個年滿及年逾60的國民佔比至少30%的國家。包括中國在內,整個歐洲、澳洲和北美、南美多數、中亞和北亞及東南亞部分地區均屬60歲及以上老人佔比10-30%的“第二梯隊”。非洲、格陵蘭島、南亞和阿拉伯半島的老年人比例都低於10%。到2050年,中國、伊朗、加拿大、新西蘭和歐洲大部地區都進入了日本所在的“第一梯隊”,老年人佔比至少30%。老年人佔比不足10%的地區主要在非洲。

所以大家都是一樣需要面對老齡化的問題的。


體育侃侃侃

不會的,因為日本足球已經相對穩定,而且足球並不是靠的大人口數據,而是靠著精英人群。如果單靠大人口數據,那麼中國足球應該一直是世界盃冠軍。

日本足球羽翼豐滿,他們不但水平有了大幅提高,而且框架搭得也牢靠。從戰術體系,到留洋球員,日本足球總是能在精打細算裡,穩步前行,逐步提高。

日本人口的老齡化,只是社會現象,他對體育不存在問題。因為誰也不會讓年紀大的人來參加競技體育。而且老齡化的同時,並非沒有新陳代謝的產生。

日本足球體系是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先進的,他們從事足球運動的青少年和球員都非常穩定,人數有足夠的保證,條件也出色。所以,他們的足球水平不會因外界因素而受到影響。

當然,亞洲是足球落後之地,日本足球也有它們的瓶頸。俄羅斯世界盃預選賽,日本隊打得不如以往順暢,這並不是他們基礎足球的問題,而是國家隊短暫出現的問題。教練哈利霍季奇接手的時間不長,所以他還需要時間去了解。


不過,隨著日本足球到達一定的高度之後,他們進入瓶頸,給人的感覺是原地徘徊。而且等到岡崎慎司、本田圭佑、長友佑都、香川真司這波留洋的精英無法再戰時,日本足球在亞洲的霸主地位都可能岌岌可危,今年的世界盃無疑將是最關鍵的一到分水嶺。

但緩慢發展不代表他們會退步,所以關於老齡化影響世界盃表現的問題,是不存在的。


線哥

現實狀況可能並沒有高贊答主們說的那麼樂觀,因為日本面臨的最嚴峻問題並不是人口老齡化,而是少子化危機。

換句話說,就是不僅全國人口當中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生育的意願也正在不斷下降,新生兒數量和年輕年齡層的人口就在數量上不斷萎縮(而不是老齡化中的相對萎縮)

這並不是日本政府不努力,比如2013年我在日本旅遊的時候,當地導遊就告訴我,當時的大阪市長最著名的人設就是號召國民多生育。而這個參選宣言在當選後也被他執行到了現實生活當中,與高中同學的妻子結婚後,生下了7個孩子以示以身作則。

但形勢確實很難逆轉,這種國民共識準確地投射在面向公眾輿論的文藝作品上。

比如《晝顏》、《我不是不能結婚,而是不結婚》等日劇、以及NEET為主角的動漫《阿松》的大火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日本中生代國民的普遍意願——而即使在《朝五晚九》、《請與廢柴的我談戀愛》等GE結局的日劇裡,也普遍將視角聚焦於大齡剩女問題上,還僅僅是截止到牽手成功的點到為止,根本不會上升到生子成家的高度。

所以你覺得對日本足球、乃至任何社會性職業來說,人口老齡化是否對帶來影響呢?答案是肯定的。

雖然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的負面影響是一個長期的線性過程,需要足夠的積累才能從質變發展到量變。但在日本社會的現實中,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同時出現,幾乎無上限地加快了老用勞動人口的年齡層壓縮速度。

所以即便足球已經在日本形成了穩定的工業體系,即使日本足球已經具備了非常科學、甚至是前衛的青訓培養觀念,但畢竟工業化的改變也只是一個係數(x),當基數(y)開始下降,那麼工業化產出結果xy也必然會同步下降。

或者你願意去相信日本的足球工業發展速度,能夠快於足球絕對人口下降的趨勢?那必然會牽扯到更多的社會資源分配、資本市場的投資,這又對日本經濟的穩定發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是不可能,至少很難。

最後不如聯動一條新聞吧:http://www.rmzxb.com.cn/c/2014-07-20/353394.shtml

少子化困擾日本政府 議員提議向已婚人群派送被刺破避孕套


真的這麼樂觀,你當議員們真是故意逗的嗎?


蒲凡

這種說法沒什麼道理,日本1970年代就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了,而且,人口不等於足球人口,否則中國、印度、印尼、孟加拉國的足球怎麼會如此地脆弱不堪?

高盛的報告就當騙研究費的材料好了,足球隊的平均年齡和國家人口有什麼關係?1998年的法國世界盃上,德國陣容平均年齡超過了31歲,而到了2002年,大幅度年輕化的德國人平均年齡遠小於31歲(具體數據沒查了,肯定是比4年前低)。

難道德國4年過去,人口老齡化變化地如此之快?

日本的人口老齡化,足球人口卻在不斷年輕化。

稍微看看體育新聞,是不是哪位23,24歲的日本球員又登陸歐洲了?哪位25,26歲的日本球員又在哪家歐洲俱樂部有出色表現了?

如今的日本球員大面積地出現在德甲,西甲,英超,甚至是法甲,比甲之中,人口老齡化完全影響不到。

至於世界盃的表現,日本一定是越來越完蛋,這倒和人口老齡化也毫無關係。日本本土聯賽的容量畢竟有限(這和韓國很像),球員只能大面積出走,遍佈全歐洲的球員打完一個賽季,早已經是人困馬乏,再加上分居不同聯賽,統一思路對教練來說太難。

所以從2010年世界盃之後,日本國家隊的總體表現,反而不如2000-2004那個時代。


足球新聞翻譯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