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弱不禁風,為啥左宗棠能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收復新疆

晚清弱不禁風,為啥左宗棠能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收復新疆

新疆位於中國西北,是古時的「西域」所在地,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這個地方稱為「新疆」始於清乾隆期間,當清軍平定準噶爾,三年後消滅阿睦爾撒納勢力,乾隆帝就將這片土地命名為「新疆」,取名為新闢疆土,出自乾隆十五年(公元1760年),乾隆帝給陝甘總督楊應琚的諭令:「新闢疆土如伊犁一帶,距內地遠,一切事宜難以遙制。」

這塊由清朝「開闢」的土地,到了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遭到中亞古國浩罕汗國的塔吉克人阿古柏軍閥入侵。阿古柏趁新疆發生動亂,佔據新疆十多年。到了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欽差大臣陝甘總督左宗棠,率領6萬湘軍勞師遠征,向新疆進軍。阿古柏在新疆經營已久,手下有數萬悍匪,背後又有列強英俄以及鄂圖曼帝國撐腰,但左宗棠揮軍,卻將阿古柏打到一潰千里。左宗棠僅用了一年,就消滅阿古柏叛軍,收復新疆。

事實上,自從清政府在1839至1842年鴉片戰爭後,被認為暴露了清廷本身孱弱不堪,清軍其後面對列強的主戰事中兵敗如山倒,那左宗棠又為何能夠以壓倒性的姿態收復新疆?

首先,左宗棠率領的六萬的西征軍,多是精挑細選的湘軍精銳,戰鬥力強,裝備精良,清一色的歐美新式裝備。據瞭解,他們配備德國毛瑟1871型步槍、美國斯賓塞連珠槍、加特林機槍、新式後膛快炮等,裝備水平比歐美軍隊一點不遜色,遠比阿古柏軍精良。

至於雖然阿古柏也有數萬之眾,但核心戰鬥力只是一萬裝備洋槍的從浩罕汗國跟著他過來的部隊。另外,幾萬從陝甘逃出來的白彥虎等人的部隊,裝備都只是鳥槍火銃和刀矛,另外在當地強徵的壯丁並沒有作戰能力。當阿古柏依仗的騎兵,遇上湘軍加特林機槍,有即使賊軍躲在城中,也架不住湘軍的新式大砲的轟炸。清軍雖然對付歐美軍隊比較勉強,但對付阿古柏的烏合之眾還是比較輕鬆。

第二,左宗棠為出征做了精心的準備。為取得西征的勝利,左宗棠四處籌集資金糧草,尤其是紅頂商人胡雪巖幫助他在外國銀行借來大筆貸款,這是左宗棠能夠進軍新疆的重要保障。清政府在收復新疆問題上大力支持這名漢族大臣左宗棠,慈禧也一反常態表示支持。各省紛紛支持左宗棠,承擔了西征行動三分之二的協餉。西征前,左宗棠已經籌措了上千萬兩白銀和4000多萬斤糧草。

在軍心方面,左宗棠和湘軍將士萬眾一心,全都抱著誓死收復新疆的決心。據瞭解,左宗棠以68歲高齡抬棺出征,率軍分三路全面圍剿阿古柏。湘軍大將劉錦堂更一馬當先、悍不畏死,率領2萬湘軍子弟衝鋒在前,一個月就打進新疆腹地。在昌吉地區的米泉古牧地,劉錦堂率部與賊兵激戰六天,殲滅匪軍6000餘人,把匪軍一直追到迪化城。此外,由於阿古柏在新疆橫徵暴斂,不得民心,遭到各民族反對,新疆各族都支持左宗棠。

巧合的是,左宗棠進軍新疆時,阿古柏的靠山鄂圖曼帝國國內發生嚴重飢荒,而盟友沙俄則趁火打劫,阿古柏只能向英國求援。清政府有見及此,也對英國軟硬兼施,讓英國人站到了中國一邊。英國人最終在關鍵時刻沒有幫到阿古柏,阿古柏內外交困,最終憂病而亡,其殘部逃往俄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