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涼山下足真功夫精準幫扶攻堅成果累累

農忙時節,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彝海鎮彝海村結盟新寨裡,村民俄覺呷呷莫一早就在地裡忙活開了。

這幾年,俄覺呷呷莫所在的彝海村,打響了脫貧攻堅戰,俄覺呷呷莫和丈夫鉚足勁,養了兩頭豬、兩頭牛、兩匹馬,地裡種上蕎麥、玉米、花椒,“去年收入7萬多元,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2017年,冕寧縣4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3826個貧困家庭摘帽。

四川省委和省政府把彝族地區精準脫貧擺在全省大局重要位置,經過3年努力,四川大小涼山彝族貧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69.7萬減少到2017年底的50.2萬,貧困發生率由25.9%下降到18.1%。

選優配強彝族地區脫貧一線幹部。四川組織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向大小涼山建檔立卡貧困村及貧困戶超過20戶的非建檔立卡貧困村,選派近3000名第一書記;動員群團組織、社會組織,派出駐村工作隊4900餘人,實現幹部幫扶貧困村貧困戶與非貧困村貧困戶全覆蓋。

精準幫扶,增強彝族貧困群眾技能和信心。四川首個農民夜校——涼山州喜德縣小山村農民夜校裡,每週的實用技術課上,縣農機人員和當地“土專家”“田秀才”,向群眾手把手講授肉牛、山羊、土雞、大蒜等種養技術,被當地百姓稱為“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培訓1人、改變1家、脫貧1戶”,目前涼山州像這樣的農民夜校有3745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