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上癮?不如先從背後的App下手

現在,科技在潛意識裡已進入了你的身體,成為了你的一部分。

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時,我們也生產出“低頭族”“振動幻聽綜合徵”及“數字原住民”等詞彙,描述科技給我們造成的影響,它們昭示了一部分人感覺到的不安情緒。曾有學者分析電視讓受眾失去了思辨能力,奪走了一代人的童年,如今也有大量研究者把智能手機、iPad等移動智能設備放在同樣的位置上。

智能手機上癮?不如先從背後的App下手

事情是否有別的可能?我們確實如此脆弱不堪嗎?或許,我們還有另一種可能性:有選擇地設計和使用App。

智能手機影響了大腦,但一定就不好嗎?

如今,我們用智能手機幫自己回憶過去發生的事情、記錄真實信息,幫我們找到一些人並且和他們交流。智能手機儼然已成為我們的一顆外置大腦。

一旦丟了手機,你會覺得自己好像被截去了一條手臂或大腿,一個智能手機原住民通常無法想象,如果沒有一部智能手機,他該怎樣度過接下來的分分秒秒。

聊到智能手機,如今媒體每天都在向消費者傳遞著和它相關的負面信息。如果全盤接受這類信息,你得到的將是一幅荒涼的圖景。這些報道呈現出人類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孤獨、焦慮,年輕人尤其如此。

智能手機上癮?不如先從背後的App下手

這群年輕人不怎麼喝東西,睡眠都變得比上一代人少,甚至連駕照也懶得申請。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那個讓他們始終保持在線的東西——智能手機。

我們必須弄清楚一點:智能手機正在影響年輕人的大腦。

和上一代人相比,年輕人如何行事、思考在發生著變化。但真正重要的問題並非智能手機要不要對這種變化負責,特別是考慮到,一種新的科技總會改變使用者的大腦。思考這種變化是好是壞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它就像代際之間的誤解一樣,是一種古老的謬誤。

智能手機上癮?不如先從背後的App下手

當人們對智能手機產生憂慮時,他們常常大談“為了年輕人的精神健康,我們應該把年輕人和智能手機隔離開來”。但對年輕人來說,他們或許早已把智能手機看作自我的一部分。一個年輕人對關係的理解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屏幕這個媒介,如同模擬關係和數字關係一樣,在智能手機呈在線狀態給年輕人帶來了廣闊的可能性,他們能通過智能手機更加快捷方便地完成工作任務,處理生活雜事。

我們和智能手機之間的聯繫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我們清楚這一點。智能手機正在變成我們的一部分,它改變著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讓我們日益依賴藉由它與這個世界相連,進而改變我們如何解讀這個世界、如何與世界交流。拒絕智能手機,就是在拒絕未來生活的趨勢與進步。

防範智能手機,不如防範成癮App

我們的生活已經被智能手機徹底改變了,它成了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與其打著口號讓我們遠離智能手機,不如說是那些令人停不下來的APP綁架了我們。

外國一家網站發起過一個引人矚目的投票,共有20萬iPhone或iPad用戶給不同的手機App排名,評定這些APP讓他們感到多麼“快樂”或“不快樂”。讓他們感到最不快樂的前10個App裡,有兩個是仿《糖果傳奇》(Candy Crush)的遊戲,而《糖果傳奇》這款遊戲早已聲名狼藉,它的設計非常具有成癮性。社交媒體類App如Reddit和Facebook,以及約會類App,同樣也在最不快樂的榜單裡位居前列。

智能手機上癮?不如先從背後的App下手

但智能手機不是一張紙,它甚至也不像電視那麼簡單。各種智能手機本身,它們搭載的操作系統以及系統上運行著各類的App——開發者和設計師推出它們,是為了把我們用戶的注意力轉化為利潤。

上癮的App用一些大大小小的交互細節,可以讓你大腦中的多巴胺激增,出現“行為上癮”。行為上癮跟物質上癮的生理機制是相似的,他們都是刺激大腦中的同一個區域出現的結果。

智能手機上癮?不如先從背後的App下手

我們的大腦自有適應性,它在不斷適應著目前的新環境。伴隨大腦演化,我們能做的只是順應這個過程。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我們的確也面臨著一類挑戰,就是如何處理我們與智能手機之間的關係,不過在此之前,先退出正在刷得停不下來的App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