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神作《雙瞳》道教祕術的真與假

驚悚神作《雙瞳》道教秘術的真與假

15年前,由陳國富導演,蘇照彬和陳國富共同編劇,梁家輝、劉若英、大衛·摩斯等主演的驚悚懸疑片《雙瞳》幾乎代表進入21世紀華語電影和海外公司合作的類型片新高度。當時,陳國富為美國哥倫比亞公司亞洲區製作總監,幫助推出了《大腕》《功夫》《可可西里》《天地英雄》等合作影片。2004年,《天下無賊》後,陳國富被華誼兄弟重金挖走,使該公司漸漸擺脫單純依賴馮小剛的喜劇。

回看2002年的《雙瞳》,從外觀上,迄今還是華語驚悚懸疑片的一個標杆。從內容上,更是東西方文化的一次有力碰撞與融合,符合今天宣揚的“中國故事”如何走向世界的有益嘗試。片中設置了大衛·摩斯演的西方背景下恪守科學精神的探員對東方宗教文化的對比。類似地,電影涉及的道教是編劇導演運用“拿來主義”套入或嫁接西方宗教題材犯罪片的類型模式,比如《七宗罪》、《暗流》或《達芬奇密碼》,造成不少爭議性

的誤讀。總體《雙瞳》就是一部偏商業化電影,關於道教的運用成了殺人的手法。科學意義上應該認為這是犯罪,但以一種超越現實的角度,影片進行了近乎“玄”唸的道教文化思考。

本文不是《雙瞳》的影評,只打算談一談電影中涉及道教文化的內容,梳理一下有多少真,多少假。作為影片編劇的陳國富和蘇照彬,也不一定了解傳統道教,否則,郎雄演的學者盛老師絕不可能把魏晉時期的傳說人物黃初平誤會成宋朝的黃裳,這應該不是郎雄演戲時“口誤”,因為還反覆說黃裳的情形,而是編導非常明顯的一個文化背景上的漏洞。

驚悚神作《雙瞳》道教秘術的真與假

嚴格說,黃初平是一個民間信仰,在沿海地區比較風靡,就是所謂“黃大仙”,和媽祖信仰比較類似。對道教來說,可能接近於八仙。原型基本屬於捕風捉影,即便存在也和歷史沒多大關係。如八仙的張果老和道教宗師張果,除了年齡大比較符合之外,其他沒有太多關係。再如韓湘子,傳說是大文豪韓愈侄孫韓湘(韓愈哥哥韓弇之孫,排行十二),歷史上韓湘為穆宗長慶年間進士,沒有修道學仙的經歷。著名詩人賈島與韓湘有詩文交往,韓湘留下的形象和傳說的仙人完全不符合。有人推斷修仙的韓湘子可能是韓愈另外一個侄孫韓湐,是韓湘的從弟,號元陽子。在韓湘中進士以後,韓愈曾希望韓湐也讀書應舉,但被婉拒,離家出走行蹤不定,放浪不羈,據說就是修道,後來以丹藥救助過流放潮州病重的韓愈,可見五代施肩吾撰《鍾呂傳道記》。


而宋朝的黃裳既不是道士,也不是金庸小說寫的通過編纂道藏典籍成為武學奇才。黃裳和道教扯上關係,主要是他愛好道家學說。但文人士大夫喜愛道家學說非常普遍,就像許多僧道愛好文學詩詞,甚至儒釋道三家文化都很精通。那麼,電影《雙瞳》對道家文化的表現有哪些符合實際?雖然看起來非常精彩,很有新意,但真正接近道教背景的地方卻不多。

首先,關於人的“雙瞳”。即便在古代骨相或面相而言,“雙瞳”和修仙或陰陽眼無關。從生理和醫學上是客觀存在的,今天偶爾也會存在,當然歷史上不少人也會有。古代骨相學認為是“天賦異稟”,所以還附會到許多著名人物身上,例如電影錯誤提到的黃裳,實際上應該是傳說的黃大仙黃初平。

其他著名人物還有不少,如古代明君舜帝,他字重華,就因為生有雙瞳。還有霸王項羽。篡漢的王莽,王

充《論衡·卷十六》提到王莽是重瞳。還有著名亡國之君詩詞高手南唐後主李煜,他字重光,有一個眼睛是重瞳。明末清初大學者顧炎武,江藩在《漢學師承記》中說:“炎武生而雙瞳子,中白邊黑,見者異之……”所以當地人調侃“歸奇顧怪”,恰好顧炎武就與文學家歸有光的後人歸莊十分交好。

今天醫學上認為雙瞳一般是病變顯現,往往代表早期白內障。即使古代認為有某種非凡的象徵,實際多數有“雙瞳”的古人命數不一定好,好比虞舜儘管後來當了君主,年輕時被家人折磨虐待,父親弟弟幾次合謀要害他。像晉文公重耳為保命顛沛流離19年,登上君位已經年過六旬,不過在位3年而已。像大學者顧炎武,不說明朝滅亡這種大變,即使從個人角度來說,他也被家人陷害,有過官司牢獄之禍,一生四處飄泊恐怕也有情非得已的緣故。遑論項羽、王莽、李煜之輩了。對應電影裡生有雙瞳的兩姐妹,一個胎死腹中,一個體弱多病

,費盡心機最後也修仙失敗。按古人的說法,兩姐妹“天賦異稟”並不差,可也同樣命數不佳啊。電影運用“雙瞳”這一點,和道教關係並不大,可能算是對古代面相文化的一種致敬吧。

第二,符咒儀式。形式上這是道教特點,專門有符籙派、內丹派的劃分。劇情裡盛老師也說,遇害者身上的符咒是新出現的類型,似乎和他多年研究的不大一樣。因為歷史上用符咒的並不只是道教,像白蓮教和許多民間教門也用符咒。白蓮教在現代被認為近乎“邪教”,其實白蓮教起初非常嚴格,理念發源淨土宗,又融合天台宗,而形式卻吸收天師道種種儀式。因為多次被官府禁止,白蓮教不斷分化,像與摩尼教融合最顯著,也就是中土明教,以元末大起義為最轟動的歷史事件。

白蓮教的分支彌勒教,在明朝以後傳播有很大影響的儀式化信仰就是“無生老母”,所謂“真空家鄉,無

生老母”真言,在許多推崇符咒秘術的香港電影中,幾乎和“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的口訣並駕齊驅,尤其以徐克的《黃飛鴻》系列展示最為著名,可以看到,白蓮教的影響一直蔓延到近代的義和團、紅燈罩(例如用過符咒神水刀槍不入),這些秘術表現都是真實的背景。由於他們對歷代官府造成很大麻煩,這些民間教門之間不斷吸收融合,所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顯示了綿長的生命力。

驚悚神作《雙瞳》道教秘術的真與假

《雙瞳》呈現的符咒秘術,就像讓盛老師都產生迷惑,很難簡單認為這就是道教,而不是白蓮教。即便穿著道士服飾,儀式方面未必沒有采用其他教門的內容,比如佛教的密教(如謝亞理的輪迴轉世現象)。從道教秘術發展看,漢代之前往往以方士巫術被稱為方仙道,徐福及張良所修就不是道教。東漢才有道教,分為兩大派,西南巴蜀以張道陵家族創立天師道和北方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的太平道黃巾軍,但真正的太平道宗師應該是幾乎同時的于吉。

兩大早期道教都走群眾路線,獲得跟從有兩大原因:一是靠巫術的鬼神占卜,二是靠江湖手段行醫治病。像天師道治病拉人加入根本不用付錢,就交五斗米,所以俗稱五斗米道,官府有時貶低稱“米賊”。醫生在古代不受權貴待見,像華佗對自己僅是一個醫生感到鬱悶,希望能以高明醫術服務當權者曹操改變命運走仕途。

結果被曹操看穿,認為華佗明明可以很快治好頭風病,卻企圖拖延治病而脅迫他,所以就把華佗殺了。

換一個角度說,道教正是和人類歷史醫術和巫術同源的背景有很大關係,所以,古代中醫大部分理論都源自道教。很多著名道士就是名醫,東晉有天師道首領杜子恭,王羲之曾請他治病。而謝安與杜子恭交情很深,既是學習修道,也為求醫。謝家有某種遺傳病史見於記載,至少從謝玄到謝靈運都有“痼疾”,需要長期服藥療養。謝靈運的名字“靈運”,據說就是杜子恭夢見東南有神人進入其館,當晚誕生於會稽,不久謝安恰好病故。謝家的人害怕孩子命不長久,寄養於杜子恭身邊。所以謝靈運還別名“客兒”,到十五歲才領回家,這一說法見於鍾嶸的《詩品》。更不用說南朝的陶弘景、唐朝的孫思邈是大名鼎鼎的醫國聖手。

其實不論求神問卜,治病救人或者驅邪避魅,道教這些功能都屬於實用主義,和佛教起源完全不同。佛祖

釋迦牟尼是一個王子,衣食無憂,他的人生境界很高,追求某種終極智慧,這才有了佛教,本質上屬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的一種哲學體系,以至於經典眾多,傳播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翻譯和解釋的過程。像到了唐朝的玄奘,因為佛教流傳的思想派系太複雜,他感到迷惑,不知道哪一種才是正統和本源的教義,就有了再一次取經求法的念頭。

當然,並非佛教沒有符咒秘術。佛教的密教就吸取了許多印度瑜伽術、西域祆教巫術和中原道教方術。如東晉初期來自西域的帛屍梨蜜多羅是龜茲國太子,讓位出家,到中原以後隨著晉朝宗室到江南建康,與王導、庾亮、卞壺、謝琨、桓彝等權貴結交,他就擅長咒術求雨。另一個享譽很大的龜茲高僧鳩摩羅什,擅長占卜吉兇。前秦大將呂光奉天王苻堅之命討伐龜茲,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得到鳩摩羅什。呂光抓到鳩摩羅什後,多次

被他的預言搞得很尷尬。原本呂光不信佛,回到涼州建立後涼政權,就對鳩摩羅什很崇拜了,這都記載於正史《晉書》。不論道教佛教,對古代大多數普通人而言,不大可能通過思想學習獲得信徒,只有用一些神秘手段才有效,就連西方耶穌的一些記載也並不例外。

驚悚神作《雙瞳》道教秘術的真與假

道教符籙就來自巫術,像西漢武帝時有過著名的兩次巫蠱之禍,史書就認為是從匈奴傳入,因匈奴佔據漠

北和西域,信奉祆教。除了巫術,漢朝同時流行讖緯學說(類似占卜預言的讖語)、五行五德學說,社會風氣相當迷信。丹書畫符出自東漢,見《後漢書·方術傳》:“河南有麴聖卿,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又有費長房向賣藥翁(被稱為壺公)學道,賣藥翁“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遂能醫療眾病,鞭笞百鬼,及驅使社公”。“後失其符,為眾鬼所殺。”

《雙瞳》設計符籙針對人魈。人魈和古代所指魑魅魍魎沒有太大差別,是各種鬼怪的代言,可以引申為“壞人”。像片中盛老師就解釋“催命符”,用符咒殺死後帶去陰曹地府受審判。符咒一般的是字符重疊,或者古纂體變形,或者符號。太平道或天師道為人治病就使用畫符後燒燬,溶化符水服用。為了強調法術的高強和影響,往往就誇大符咒驅鬼辟邪的功能,更有用藥物致幻使一些人變得癲狂迷信,這就把符咒秘術神化了。

第三,電影的致幻手法。這應該是爭議最大的關鍵,一方面說符咒可以殺人,都知道可信度並不高,必須要有輔助手段才靠譜。另一方面,真仙觀信徒殺人也明顯有癲狂的感覺,很像中邪。不過,電影設計幾個殺人案的致幻手法是一種黴菌,這一點就難以讓人信服了。

由於道教經常行醫和煉丹製藥,歷史上確實有致幻的手法存在。客觀來說令人產生幻覺不算什麼邪術,但不排除有心術不正的人利用這一點害人。就像吸毒和嗑藥,今天都知道這就是損害精神健康,能夠讓人處於亢奮狀態,產生幻覺常常是有的,但很難認為這是“邪術”。那麼,古代道教煉製丹藥,尤其追求長生不老而服用就會讓人“中毒”,眾所周知很多皇帝就是服丹藥而死。死因主要是積累鉛汞過量,一般情況不至於有人故意給皇帝的丹藥下毒,明朝光宗致死的神秘“紅丸案”畢竟是特例。

不論推崇符籙還是推崇內丹,使人精神亢奮,陷入某種致幻狀態,最典型的是五石散,服散起初也多是治病或長生,不少人認為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就有五石散藥方,也見於孫思邈《千金翼方》,還有記錄於宋代的《金匱要略》。以醫書記載,五石散如何作用於神經比較含糊。一些研究者認為應該加入了“莨菪子”,也就是今天所說天仙子(注意名稱“天仙”),這是致幻植物中的佼佼者。以古書而言始見《神農本草經》,有“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輕身,走及奔馬,強志,益力,通神。”天仙子的致幻部位是種子,表面棕黃色或灰黃色,有細密的網紋,種子中含有豐富的莨菪鹼、阿托品、東莨菪鹼等,有很強的精神致幻作用,可見沈睿文先生的一些文章。

驚悚神作《雙瞳》道教秘術的真與假

真正的高手,必須在服藥服散的同時善於解毒才能保持健康,如藥王孫思邈就十分長壽,據說活過百歲。另外唐玄宗李隆基,他非常喜歡“幻術”。古代有一些幻術以今天看可能接近魔術表演,但不排除可能的確有神奇詭異的地方。像蘇照彬前幾年編導的武俠片《劍雨》,戴立忍演的江湖藝人會“神仙索”就是古代十分著名的幻術,見於宋代《太平廣記》,同時古代印度天竺也有“通天繩”的絕技。而唐玄宗欣賞的幻術大師和江湖藝人更是完全不同的段位,如著名道士葉法善和羅公遠,還有高僧金剛智(南天竺人),弟子有不空三藏(北天竺人),師徒倆是中國密教創立者,與中天竺的善無畏並稱開元三大士。葉法善、羅公遠和金剛智屢屢鬥法,各有神通,令唐玄宗十分著迷。也在《太平廣記》裡,唐玄宗還拜羅公遠為師,學習隱遁術。

唐玄宗修道比較全面,他就懂醫理,會製藥,還發給大臣服用解毒。他活了近八十歲身體一直康健,最後死因比較神秘,史學界不少傾向於謀害說。李隆基和楊玉環的“長生殿”就是修道場所,他們泡澡的華清池就是為了祛毒。都知道楊貴妃做過女道士,有道號“太真”。唐玄宗為她所寫《霓裳羽衣曲》也是莊重嚴肅地道教樂曲,是祭祀道家祖師老子典禮上演奏的。

第四,電影中的修仙。修仙在道教來說和行醫驅邪相似,也體現“功利實用”。因為早期道教不注重經典或理論,也談不上哲學。從漢朝太平道到東晉天師道葛洪的《抱朴子》,已經對成仙有各種說法,定下種種等級。隨著道教南北分流,儘管著名道士史不絕書,但這些人物的出世感和神秘色彩,對於究竟如何操作才能成仙從來沒有專門的方法論,當然今天都知道這根本就是荒謬的。

比方電影起到“歷劫”作用的五大地獄,道教的地獄和仙人一樣有各種說法,常見的泰山有十八層地獄,豐都(傳說的鬼城)有二十四層地獄。《太平經》就有陰府召人靈魂考人魂魄的說法:“大陰法曹,計所承負,除算減年。算盡之後,召地陰神,並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東晉葛洪在《元始上真眾仙記》記載“五方鬼帝”,稱:東方鬼帝治桃止山,南方鬼帝治羅浮山,西方鬼帝治幡冢山,中央鬼帝治抱犢山;而北方鬼帝為張衡楊雲,治羅酆山。各種地獄和凡人修仙沒有直接關係,反而是對凡人不要作惡有警示作用。

歷史上真有高深本領的道士往往超然物外,特立獨行,如唐玄宗拜師的羅公遠,被公認為“仙師”,可高人根本不看重傳承,一身神妙秘術後繼無人,他當然並沒有傳授唐玄宗什麼本領。唐代之前,像範長生、寇謙之、陶弘景等都和帝王關係十分緊密,也沒有形成真正教派。從歷史原因分析,假如修仙的確是一種可行的秘

術(如電影中盛老師說比相信有外星人感覺靠譜),這些可能已經“得道”的高人只讓自我獲得“飛昇”了,並沒有考慮派系或秘術傳承,也沒有對此進行總結“經驗”,導致“修仙”一直以來只是神話傳說,雖然看似信眾應該不少,但一系列高人的門人或傳人並不成系統,甚至寥寥無幾。

真正試圖改變道教面貌的是金元時期王重陽的全真教,可全真教不是符籙派,而是內丹派,力求宗教化和理論化,傾向於三教融合,全真教追求的修仙飛昇已經不再是神化的神仙了。當然,不能認為全真教就像金庸小說裡面充滿江湖色彩。早期全真教推崇苦行生活,所以,一開始王重陽拆散了馬鈺和孫不二的家庭,當時他們家裡已經有孩子了。

驚悚神作《雙瞳》道教秘術的真與假

全真教是最開始規定道士奉行“出家”制度(吸收佛教的元素),馬鈺出家鬧得很不愉快。排行上孫不二是全真七子小師妹,實際孫不二卻是最年長的,她比馬鈺要大四歲。王重陽讓馬鈺反覆勸說,孫不二才答應棄家修道。王重陽與幾大弟子也很少聚會,各自雲遊,他們都寄宿在別人廟觀或山間鄉野修行,很長時間就沒有屬於全真教的宮觀。終南山只不過是王重陽隱居的地方,並非全真教的中心,歷來其他道家人物也不少,像孫思邈也長年隱居終南山。全真教發源主要是山東河北,在金朝後期傳播主要靠王處一,蒙古初期主要是丘處機。全真教有專屬宮觀就是丘處機晚年所在的燕京白雲觀受蒙古上下尊崇,他死後為了紀念而改名長春宮。尹志平接替掌教,窩闊臺南征金朝返回北方,受寵的乃馬真後奉令代表蒙古大汗祭祀於長春宮,標誌全真教在北方的影響如日中天(例如連海邊著名的“嶗山道士”此後一直歸於全真教門下)。

之後貴由、蒙哥兩代全真教都影響很大,到蒙哥後期佛道辯論(針對《老子化胡經》的來歷真偽,並非佛道孰優孰劣),李志常輸給了由年僅23歲的薩迦派僧人八思巴。很多研究者為此困惑,儘管全真教在正規宗教化方面初具規模,但理論體系還是比較弱,和佛教作為思想哲學相比還遜色,何況佛教“辯經”一直為基本功。八思巴和其伯父薩迦班智達都是蒙古時期的重要人物,兩人的融合成了《神鵰俠侶》中著名的金輪法王。金輪法王的弟子達爾巴,就是八思巴後來的親密晚輩膽巴,也是一代帝師。只不過金庸小說裡的時代稍微不同,和忽必烈交往的關係基本沒有變(八思巴初次相遇忽必烈據說才十六七歲,所以金輪法王的年齡與藏區威望明顯結合了薩迦班智達的形象)。忽必烈個人對佛道都一視同仁,主要因為皇后察必的影響,加上至元十八年長春宮舉行第二次佛道大論戰,這一次八思巴就邀膽巴一起參與,全真教再次受挫,忽必烈就接受灌頂,成為薩

迦派弟子,尊八思巴為帝師。不過,蒙古在中原總體並不厚此薄彼,否則,全真教不可能完成奠定中國道教根基的歷史使命。

總的來說,全真教的內丹修煉注重性命雙修,十分看重戒律修行。他們相信“白日飛昇”,認為肉身和人世是“苦海”,應該追求脫離。只要遵從戒律,苦心修煉就可以證道成仙。像丘處機在西域大雪山下(今阿富汗境內興都庫什山下的喀布爾)與成吉思汗大談“長生術”近乎“養生術”。可能因為成吉思汗的身份地位,丘處機的說法故意有些“淺近”,但歸根結底,全真教的宗旨和作用就是嘗試改變天師道多年以來近乎方士秘術的印象,並與時俱進吸收儒家與佛教對心性、思想的提升。因為全真教是舉一教團之力在完成這一任務,不再像過去杜光庭或陳摶,屬於學者型道士的個人努力。何況全真教前期人物王重陽和七大弟子、尹志平、李志

常都是各方面文化修養很高的人,獲得較大的成功。

相對的,南方一直是符籙派的正一教興盛。像五代時金陵影響非常大的譚紫霄,是創立“天心正法”的高人,據說北宋王文卿、林靈素一派又創立新的“五雷正法”把天心正法改得更加世俗化。這些很像武功秘訣的離奇術語都是符籙派呼風喚雨,伏魔驅邪的秘術,今天已經無法印證了。像宋朝開國的趙匡胤、趙光義兄弟都與陳摶老祖有交往。陳摶也推崇符籙,擅長飛昇術,在華山自創一宗。由於陳摶學問很大,他的思想還影響周敦頤這樣的儒家夫子,所以宋朝理學恰好別稱“道學”。之後有宋真宗信奉“天書”,而宋徽宗更是“道君皇帝”,還迷信騙子用“六甲神兵”可以保護開封城免遭金兵攻打,結果招來靖康之難。

南宋的天師道以龍虎山上清宮為宗,同時茅山派的影響也不小,總體成無法和北方全真教比肩。原因在於,南宋各種民間信仰都興盛,符籙派往往與白蓮教、摩尼教互相滲透和競爭。符籙派一直專注奇技秘術在苦苦支撐,更加不注重體系總結,所以,像茅山派的影響伴隨南宋的消亡在江浙閩廣的沿海邊遠地區殘存,同時也

成為符籙派最後流行的代表。

茅山派就是王文卿、林靈素所傳一派,雖然推舉陶弘景在茅山(在今江蘇省句容市茅山鎮與常州市金壇縣交界)修道為祖師,並沒有繼承陶弘景深厚的學問,而以各種神咒畫符為典型,茅山道術在許多香港電影中幾乎是一道風景線。但兩廣流行的實際是以廣東羅浮山為中心的茅山南派,推舉東晉的葛洪為祖師。因為葛洪當年從江浙家鄉南下最後在此隱居煉丹,這也只是名義上的推崇,其實茅山南派的宗旨也完全和葛洪當年以煉丹為主的修行不著邊際。

驚悚神作《雙瞳》道教秘術的真與假

第五,《雙瞳》中道教的傳播地域。那個搬到現代大廈裡氣氛詭異的真仙觀原本是100多年前“交趾”的道觀,以歷史來說,交趾都知道指今天越南北部,但《雙瞳》片尾著名的結語“因愛生憂,因愛生懼……”寫明出自交趾羅浮山碑文,熟悉道教就明白了,幾乎點明影片呈現的是茅山南派。從地理上,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博羅縣,和越南交趾是完全沾不上邊。

如果說中國道教對海外的影響,高麗朝鮮、日本、交趾安南,另外塞外西域、漠北、遠東邊遠地區也有,就像敦煌這樣一個石窟寺地區,晚清時卻在道士手中掌管的,最後導致文物流失的悲劇。歷史上,除了高麗朝鮮是通過宮廷在宋元明清從中國學習道教的儀式,包括一些經典外,像日本等其他地區全是符籙派秘術。如《妖貓傳》前來唐朝的僧人空海所拜惠果大師就是擅長符咒秘術的不空三藏一脈。空海回到日本就把中國密教和日本神道教融合,創立東洋密教。日本文化的迷信傳統不亞於中國,對中國道教中的符籙秘術幾乎照單全收

,只不過不像佛教有宗有派、同時,也再次可以看到道教的傳播發展,的確缺乏體系傳承,一直都不如佛教。

總結《雙瞳》中真仙觀的種種情況,不用懷疑,就是港臺電影一貫展示的茅山道術。不過,明清以後沿海的茅山派,有些也與白蓮教、三清教這類民間教門合流了,外人很難區分是否正宗。所以,《雙瞳》專門安排盛老師這個學者角色(如影片強調過不通過道教組織幫助查案,應該是為了客觀的視角)試圖介紹道教的一些背景。儘管片中謝亞理是按道教符籙派方式渴望昇仙,很可能未必是源自正宗嫡傳秘術(哪怕比較荒誕的設定她是交趾道士的轉世),包括對道觀的經營和對信眾的控制,全都偏離道教文化,都是民間教門的一些儀式體現,比方說同義和團的符咒不懼刀槍沒多大區別。結果失敗固然是劇情需要,實際上方法操作上可能就有問題,這樣的結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