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小作坊型的農機生產企業?

農機人說事

什麼是小作坊型的農機生產企業,內參君用十年中幾次震撼採訪和您分享,絕對顛覆你的三觀。

當然,也不斷刷新內參君對小作坊型農機生產企業的理解。 長文純手打,而且沒法去配圖,圖是示意圖和文字無關聯,閱讀須謹慎。

1.三個人填補空白

十年前的某天,內參君受邀參加某地某企業的現場演示會,是開創性的一種玉米聯合收割機,注意,是收割機而不是收穫機。

所謂收割機,就是帶割刀的,這還不算,和當時尚未成熟的摘棒機相比,他們推出的是籽粒機。

因此,演示會上說是填補國家空白,一點也不為過。但是,內參君咋一看機器很眼熟,也很奇怪,就是說不上來哪裡不對。

趁演示會的間隙,內參君找到總工程師,一個穿著工裝滿身沾滿泥土的面似忠厚的人,希望到工廠去看看,總工程師竟然欣然答應了。內參君到了工廠才算是大開眼界。

工廠總共就倆工人,主要工作是換商標和顏色,將外協的割臺和小麥收割機對接。這樣能夠收玉米籽粒和小麥及大豆的穀物聯合收割機就誕生了。

一個總工程師和兩個工人,就造就了填補國家空白的農機,而且由於補貼等原因,這款產品算是熱賣過一段時間。

總工程師帶內參君參觀工廠以及酒桌上大杯喝酒的豁達,給內參君留下深刻印象。時至今日,內參君還記得當年酒味之苦。

2.一張圖紙造神話

很快,內參君理解了那個總工程師的奇怪表現。就在幾個月後的一次展會上,內參君看到了該總工程師帶著顏色不一樣的相同產品,出現在另一家從未聽過名字的農機企業展位上。

搞技術的還是比較實在的,內參君問啥,人家毫無保留。出來的原因是,上一個老闆發了財沒分給他好處,一怒之下出走。

出走後帶著技術,和某企業聯合,相當於搞承包一樣,租用那個企業的場地,依然是倆工人幹,只是商標和顏色不同了,甚至連啟動資金也不是自己的。

這就很有意思,相當於承包,也相當於掛靠,老闆出資少沒風險,總工程師賣一臺賺一臺的錢。他依靠的,只不過是一張組裝圖紙。

儘管我相信總工程師的忠厚,但不得不說他們無意有意的在傷害用戶,技術質量不過關,完全沒有售後服務,關鍵是如果經銷商不明就裡,一下訂購幾十臺,那是啥後果。

最後一次見到總工程師的時候,已經從樸實的滿身沾滿泥土的工作服,變成了西裝革履,開高級轎車,叫上內參君胡吃海喝,內參君覺得遠不如當年的苦酒味道好。

3.農機的小作坊之殤

在我國1萬多家農機生產企業中,只有2000多家達到規模及其以上,也就是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而在10人以下的作坊企業,竟然多達5000家。

所謂作坊,就是人員少、技術落後、生產條件差。放眼望去,我國農機企業作坊化十分嚴重,這和我們當前農機人才少、技術含量不高等有直接關係。

所謂存在即合理。小作坊農機企業的存在,是建立在大量需求的基礎上,也是建立在行業不規範的基礎上。要想提升行業發展,作坊要麼消失,要麼提升。

這條路,有多難?內參君不好說,各位覺得呢?


農機內參

清晰的記得,大約四年前,我還在國內某農機大企業上班,我負責拖拉機業務。

然後法律部某領導過來找我,讓我去1號門門衛,但沒說什麼事。

當時,我還在努力思考,是哪裡犯事了嗎?

一陣擔心之後,到了們問問,才知道。

原來外面有一家小作坊被警察抓了,竟然把二年前的一臺補貼完某沃1000拖拉機 改造成了新的904拖拉機,還帶駕駛室。

當然,這是檢查後,那個小作坊被關停,負責人也進去了。

如今已經出來了,而且小作坊已經變成小工廠。有自己的組裝配件,不再是直接改裝了,只是還是地毯式生產!


農機人說事

小型農機生產工廠,生產平整土地機械、耕地犁具、耕耘機、微耕機、插秧機、播種機、脫粒機、抽水機、聯合收割機、捲簾機、保溫氈等設備。許多核心設備直接到大型農機生產企業購買,然後自行拼裝外殼,電路,油壓。所以價格低廉,又能隨時維修。能滿足一般農用,所以受廣大農民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