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獻策裡水全域旅遊小鎮建設

專家獻策裡水全域旅遊小鎮建設

裡水鎮正打造全域旅遊小鎮。 裡水鎮供圖

去年年底,裡水鎮正式提出打造全域旅遊小鎮,這是裡水鎮在夢裡水鄉建設過程中的又一個重要抓手。在打造過程中,裡水面臨著一個現實問題:鎮內旅遊資源豐富,但資源多而散,如何把一粒粒“珍珠”擦亮並串聯起來?

“這次研討會可以讓各個單位與部門對旅遊產業發展有更深入的瞭解,形成合力推動裡水全域旅遊小鎮的建設。”裡水鎮公資辦副主任、旅遊開發集團總經理葉錦銘說,通過論壇從而更好推動裡水“南有夢裡水鄉、北有嶺南農業大觀園”的全域旅遊建設。

帶動優質資源落戶裡水

田園綜合體、休閒農業和文旅文創項目今年以來可謂是徹底火了一把,但各地在建設過程中均面臨著一個問題:不同地域的優勢不同,如何結合自身特色,把一、二、三產更好融合起來?這顯然需要整體的戰略規劃和運營實操經驗。

劉忱在作《鄉村振興戰略與文化自信》專題演講時說,在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歷史背景下,鄉村文化的復興,就是要重新激活鄉村的活力,讓鄉村文化在現代文明體系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以復興和重建。

近年來,裡水圍繞“一產轉型、二產提升、三產優化”的發展思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一產和三產融合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其中,裡水以裡水河為核心,深度挖掘南海花博園、夢裡水鄉百花園等自然資源,融入特色民俗文化、古村落文化、水鄉風情等人文資源,將“夢裡水鄉”打造成旅遊觀光休閒勝地,豐富“夢裡水鄉”內涵。

今年年初,裡水鎮AAAA景區正式掛牌,在此之前,裡水鎮更是先後被評選為全國文明鎮、全國科學發展百強鎮,擁有國際安全社區、中國香水百合名鎮等稱號。

藉助“一環創新圈”輻射帶動作用,裡水正謀劃嶺南農業大觀園項目,按照“一園五策三產業三板塊兩環”,開發集休閒、觀光、科普、體驗、民俗、古村、特色農業為一體,極具嶺南特色的田園綜合體和最美鄉村連片示範區,形成“南有夢裡水鄉風情遊、北有嶺南農業大觀園”的生態旅遊發展格局。

引導社會資源參與項目建設

事實上,為更好打造全域旅遊小鎮,近兩年來裡水鎮也在積極吸取國內的成功建設經驗,在這過程中,如何更好引導社會資源參與和項目建設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裡水河一河三岸邊,一批休閒餐飲、特色工藝品店等小店已經率先營業,“三舊”改造而成的民宿酒店也已經正式營業,市民可以在河邊散步,也可以登上游船,飽覽裡水河風光。

顯然,這些項目更多的是引導社會資源參與。不僅如此,目前包括夢裡水鄉百花園和南海花博園等都是引入的社會資源項目,同時與裡水鎮夢裡水鄉景區和全域旅遊小鎮的建設相融合,從而成為裡水鎮全域旅遊小鎮的一顆“珍珠”。

論壇上,觀星小鎮創始人李軍認為,產業IP的差異化特色很重要,鄉村振興過程中,包括資源開發整合、投資開發和運營組織等都很重要,但他認為,在投資開發過程中,千萬不要急功近利,必須以長遠運營的心態才能做好。

李軍分享說,觀星小鎮以“過去—現在—未來”為時間軸線,以展現古天文、現代天文及未知宇宙為旅遊動線,打造天文題材主題旅遊景區。在開發過程中,首先是瞄準河北承德興隆是亞洲最大的天文臺和亞洲最大的光學天文觀測基地進行打造,區內建築均以天文觀測為主線,度假區建築物屋頂採用透明玻璃,並配以專業天文望遠鏡,讓住客躺在床上享受星空。此外,還有天象館、5D動感影院、星空論壇館、浪漫觀星營地、觀星別墅體驗、阿姆斯特廣場等。

在李軍看來,鄉村振興項目的產品定位很重要,區域必須根據自身的優勢進行清晰的定位,同時整合資源進行打造。

對此,葉錦銘表示,裡水夢裡水鄉的建設定位是希望通過“一軸一帶一圈”實現,具體“一軸”就是南有夢裡水鄉景區,北有嶺南農業大觀園;“一帶”是帶動發掘南海花博園、夢裡水鄉百花園、西華古寺、湯南古村等旅遊資源;“一圈”是形成1天、1.5天以及2天的鄉村旅遊。

發動大眾參與舊村活化

在本次論壇上,如何活化舊宅和名人故居也引起與會專家的關注。在已經有800多年曆史的湯南古村行走,市民可以感受到豎嶺松風、石橋煙雨、鎮溪古廟、聖堂龍潭……這些均是南海地區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

如今,在湯南古村內,幾間舊書塾“重獲新生”:一間書塾被一名本村大學生開發用作太極拳館;一間書塾遺址,已被規劃成村史館;附近的幾間書塾,由一家文化公司承包,被租來打造“私塾博物館”……

不止是湯南古村,作為粵劇名角半日安的故鄉,赤山村已歷經332年的風雨洗禮。每逢正月十五,該村必燃起一大堆禾稈,一個個村民從火光中跨過,再現赤山村傳承百年的元宵習俗——跳火光。2015年,赤山村被評為“佛山市宜居村”;2016年底,該村被評為“廣東省古村落”。

“古村之友”發起人湯敏在作《新鄉賢與鄉村善治》演講時候提出,活化舊宅和名人故居可以天然形成鄉村兒童圖書館、老人活動中心和村民書畫藝術中心等場所,同時還會把更多的社會力量和村裡能人集聚起來,一起進行傳播。

他舉例說,杭州蕭山鳳塢村,就是發動建設抗戰紀念館,讓全村參與進來,村民有的捐錢有的捐舊物,甚至學生也通過捐書參與進來,最後村子變成每年有幾十萬遊客的愛國基地,聲名大噪。

“我們在進行舊村活化改造時要注意發動大眾參與,假如每條村有1000人,10條村就是1萬人了,通過他們的圈層進行傳播,那是很好的傳統渠道。”湯敏說。

據悉,在古村活化方面,裡水鎮已完成孔西村和湯南村特色古村落的宜居示範與活化升級任務。目前正加快完成宏崗村古村活化進度和深挖歷史故事,增強其鄉情。

除了古村活化,裡水還大力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展演、傳承與保護。目前,該鎮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市級3項、區級1項。為增強廣大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及參與意識,裡水已連續多年舉行“赤山跳火光”“錦龍盛會”等大型民俗節慶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