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墳堆上搞解剖,這事兒他一干就是42年

話說他自幼習武,還捐了一個“千總”的武官職稱。

一來這人生性正直,在官場上也混不開,曾為了土豪劣紳向他們村貧苦百姓收過橋費的事兒,大鬧縣衙,譏諷縣令。

因此,他開罪於官場,仕途無望,不得已外出謀生。

亂墳堆上搞解剖,這事兒他一干就是42年

二來,當時瘟疫流行生靈塗炭,總之,機緣到了。

昔范文正公有云: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他翻起了幼時跟爺爺讀的醫書,便改行當了醫生。

我們的王大夫讀書,很有嚼勁兒。

王大夫一上手,就敢質疑《內經》的臟腑理論有很多問題。

1、 著書不明臟腑,豈非痴人說夢?治病不明臟腑,何異盲子夜行!

我們的王大夫,但凡聽聞哪裡瘟疫大肆蔓延,屍橫遍野了,哪裡有凌遲處決人犯的了。

總之,這種我們聽起來很驚悚的地方,他都會快馬加鞭飛奔而去。

乘著月黑風高,進行解剖學研究。

曾有一次河北瘟疫,他逐一解剖研究了300具未被埋葬的兒童屍體。

亂墳堆上搞解剖,這事兒他一干就是42年

要知道,這可是在大清朝,幹這事兒,很容易被殺頭。

為了搞明白人胸中的膈膜的形態,他在奉天、北京等地,多次親赴凌遲現場觀察,也多番請教邊境的帶兵將軍。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如此堅持了42年後,血氣方剛的少年,已經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

他將這些“親自改正臟腑圖”25幅圖,放入了書中的上卷。

亂墳堆上搞解剖,這事兒他一干就是42年

以今天的認知來看王氏解剖,仍然是有錯誤的,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些錯誤並沒有絲毫的影響,王大夫創制的有效藥方。

2.四十二年磨一劍,《醫林改錯》杏林一振!

老王,效率也太低了吧~~~

王清任,字勳臣,直隸玉田(河北)人。

生於乾隆33年(1768),卒於道光11年(1831)。

他一共活了63年,卻用42年時間寫了一本書。

這本書就是《醫林改錯》,改錯什麼?

亂墳堆上搞解剖,這事兒他一干就是42年

遵循了數千年的《靈樞·素問》中的人體臟腑之說,存在嚴重謬誤,許多醫書對臟腑功能的解釋都不正確,於是釀成了病理不明、藥力不效的千古大憾,故必須改正。王清任將42年來的實地解剖所見,繪製成了大量的人體臟腑草圖。

道光十年(1830),《醫林改錯》正式刻版刊行。

此時,封建社會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

社會各行各業,死氣沉沉,書本發行之後,中醫界為之一振!

是的,大家都一片謾罵:

醫林改錯,越改越錯!

毀傷他人身體,極其不仁,是教人於胔骼堆中殺人場上學醫!

實乃離經叛道之悖逆學說!

拿經典做靶子,企圖“駕聖人而上”,譁眾取寵出風頭耳!

但是這些可沒有影響他們,偷偷使用王大夫的濟世良方。

然而這一切,很快就與王大夫無關了。

《醫林改錯》刊行1年後,王大夫與世長辭。

亂墳堆上搞解剖,這事兒他一干就是42年

面對諸多批評,王大夫在書中雲:

非欲後人知我,亦不避後人罪我,唯願醫林中人,一見此圖,胸中雪亮,眼底光明,臨證有所遵循,不致南轅北轍,出言含混,病或少失,是吾之厚望。

其高風亮節,襟懷坦蕩,讀之令人景仰。

王清任中醫解剖學的輝煌成就,震驚了來華的洋人。

震驚之餘,英國人德員把該書上卷的一部分精心譯成了英文,刊登於1893年和1894年英國的《博醫會報》。

西方醫學界也尊稱王大夫為中國近代解剖學家。

3.設藥鋪醫技名噪京師,留血府逐瘀福澤後世!

亂墳堆上搞解剖,這事兒他一干就是42年

由於解剖過大量的屍體,見得最多的就是腐血淤血,王大夫認為氣血受損實乃百病之源。

於是將自己獨創的“活血化瘀”理論,進行了大量的臨床應用。

亂墳堆上搞解剖,這事兒他一干就是42年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他創立和修改古方33個,總結出了氣虛症狀60種,血淤症狀50種。

而高風亮節的王大夫,將自己獨創的這些方劑,毫無保留的寫在了書中的下卷,澤披後世。

王清任相關事蹟及年表參考了百科詞條——王清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