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現實真是如此嗎?

俗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現實真是如此嗎?

《增廣賢文》裡面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濃縮版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不過我們在現實中經常看到的是好人沒有好報,而惡人卻洪福齊天。關於好人沒有好報的案例我不想舉例子,一則是每個人身邊都應該有那麼一些案例,二則是這樣的事情舉出來是聞者傷心,聽著流淚,不說也罷。那我就只舉一些人神共憤的惡人案例吧。

日本朝香宮鳩彥王,裕仁天皇的叔叔。該親王曾擔任日軍侵佔南京的臨時總指揮,也是該親王親手簽署南京大屠殺的命令。在這位親王的指示下,南京城變成了人間煉獄,三十多萬同胞慘死。而朝香宮鳩彥王不僅逃過了東京審判,還安安逸逸的活到了1981年才逝世,終年94歲。

日本東久邇宮稔彥王,也是朝香宮鳩彥王的弟弟。該親王曾在侵華戰爭中擔任日軍第二軍司令官,不僅攻佔過徐州,還和岡村寧次指揮的第十一軍一起攻佔過武漢,手上也是沾滿了中國軍民的鮮血。但是東久邇宮稔彥王不僅也逃脫了東京審判,還活到了1981年,終年103歲。

俗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現實真是如此嗎?

俗話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但就漏了朝香宮鳩彥王和東久邇宮稔彥王。“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可是這兩位惡魔卻都安享高壽,其中一位甚至活過了百歲。這兩位惡魔的有生之年就這樣渡過而未遭受任何惡果的降臨。看過這兩人的例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罵髒話的衝動,天道何在!蒼天睡著了嗎!這種質疑,這種憤怒,這種抱怨不是我們今天才有,兩千多年前的司馬遷早就噴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點。《史記·伯夷列傳》寫到:“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餘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司馬遷說如果上天是公正無私,常幫助好人,那為何品德高尚的伯夷和叔齊會餓死?顏回是孔子學生中最好學的,那為何終身窮困潦倒,連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飽,最後早死?而像盜蹠這樣的惡人每天殺害無辜,吃人肉、殘暴放縱無惡不作,卻為何可以喝酒擼串而壽終正寢?這特麼是什麼天道!拋開這些大人物不說,司馬遷我現在看到的世界到處都是心性不端,專門違法犯禁的人終身享受榮華富貴且他的世代子孫也都享福。反之是品行端正、不走歪門邪道,為人公正做事光明的好人卻遭遇災禍的例子是數都數不過來。司馬遷我想問一句,這特麼真有天道嗎?

俗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現實真是如此嗎?

朝香宮鳩彥王

在司馬遷之前曾經有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墨子、荀子等大師,但司馬遷並沒有在這些先賢大師的學問中找出答案,從而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不過隨著後面佛教傳入中土,像“好人沒有好報”這樣的疑問終於有了終極答案。佛教的六道輪迴與三世因果給予了我們最完美的詮釋與回答。

根據佛教的說法,人的肉身的雖然只然能存於一世,但是人的神識卻是在六道中反覆輪轉。除了極小部分有功德之人可以前往西天極樂淨土和東方琉璃世界,絕大部分的人都猶如《楞嚴經》中所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天理昭昭,報應不爽。正義從來不會缺席,只會遲到。惡人,種下了惡因,惡果有可能在這一世顯現,也有可能再下一世以及再下一世顯現。這就和種植物一樣,我們灑下一顆種子,但要讓種子發芽、生長、開花及結果還需要光、需要水、需要氧氣、需要養分,缺一不可。所以人一旦種下惡因就必遭惡果,只是需要看在那一世能夠因緣和合,讓惡因變成惡果的外部因素全部集齊。反之亦然,人一旦種下善因也必結善果,但也需要等到今世或者某世的因緣和合。因而,佛教的三世因果觀告訴我們不要以一世之善惡結局來論天道,而是要有縱深的宇宙時空觀,即三世因果。

物理學上有“能量守恆”,即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能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轉換。善惡也是如此,善果與惡果不會憑空產生,善因與惡因一旦種下,也不會憑空消失。善惡猶如能量,能量是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外一個物體,而善惡是從這一世傳遞到下一世,直至條件成熟顯現果報,而且果報的形成呈多種多樣。所以,佛家有云:“

人為善,福雖未至而禍以遠行;人為惡,禍雖未至而福已遠行。

俗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現實真是如此嗎?

把善惡報應比喻成儲蓄或許更容易理解天理昭昭,報應不爽的道理。我們看到有些人很好很善,但是卻屢遭挫折,多遇厄運。這是因為他上一世作惡太多,就猶如欠了銀行100萬,這一世目前才還了30萬,還有七十萬沒有還,所以命運艱難,人生悲苦。又比如看到有些人很壞很惡,但是卻享盡人間富貴,這也猶如他上一世做了不少善事和功德,在銀行存了100萬,這一世目前揮霍了50萬,還有50萬可以繼續揮霍,所以就出現了司馬遷所說的“

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的情景。

佛陀告訴我們,大善者受大痛苦往往是成就的前兆,而大惡者忽得大福報往往是墮落的前兆。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借此身渡,更待何生渡此身。當我們遇到困境、碰到孽緣、遭遇厄運,受人打擊時一定不要害怕,因為這正是我們消除業障,解決果報的好時機。只要我們秉承正心,念念不忘行善積德,在艱難困苦中挺住,一定會先苦後甜。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即是這個道理。如果我們正享受人間富貴,我們應倍加珍惜,當思一飯一粥來之不易。因為這些都是自己三世的功德與福報,那更應鞭策自己在這一世再接再厲,廣行善事,堅持正念,以求出離六道,前往極樂。

司馬遷的時代對“好人沒有好報”存在疑惑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我們現在不應該再對這個問題存在疑惑。行善事,做好人,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我們堅持一件事情,並不是因為這樣做了會有效果,而是堅信,這樣做是對的。

俗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現實真是如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