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狀元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囧囧有條

古代科舉時代的狀元,無法和現代教育體系比較,他們不是一個體系,他們的目的也是不一樣的。現代教育體系的高等考試,是為了考驗學生的知識,通過知識和智力鑑別,選送到不同的大學(而古代的一個秀才,就應該相當於大學生的資質。)一個現代社會的大學生,他代表了他自己的利益,他可以選擇為任何一個企業一家單位一個國家服務。而古代科舉時代的考試,是為了給國家選取人才,說穿了就是為了選官,選取官員是為了替朝廷/皇帝管理國家,為朝廷服務,代表了皇帝的利益。

現代社會想做官,得首先考取公務員。而狀元是進士群體的佼佼者,已經具備準官員身份,一旦被授予官職,立即轉為國家官員,一般起步階段為六品的職務。七品就是縣處級,六品比縣處級稍微大一點。而公務員剛剛步入仕途,一般就是科級,很少是處級,除非你有特長是特聘。處級公務員的考試,那就是高級公務員的考試。所以,一個古代的狀元,起碼等於通過了國家高級公務員考試的選拔。


(正門只有皇帝,皇后,狀元可以通過)

就"榮耀"度而言,狀元也要遠遠高於現代的高考"狀元"。現代的高考狀元,充其量相當於"頭牌秀才",古代的狀元比他們要高至少兩三個層次。古代的狀元可以享受一個宰相都沒有機會的榮耀,即走一走皇宮的正門。皇宮的正門平時只有在舉行國家大典的時候,為皇帝通過開一次。皇后娘娘嫁人皇宮的時候,只允許開一次。而狀元就可以走一次皇宮的正門,和皇后同等的待遇。


懷疑探索者

我們都知道狀元是古代科舉考試的產物,科舉考試是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途徑。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經過唐宋兩朝奠定的基礎,科舉更加完備,比如宋代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等;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直至到明朝才正式將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會試才是全國性的考試,殿試是皇帝親自主考的。



古時的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科舉考試,是古代大多數讀書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徑,所謂學而優則仕,而科舉考試中的狀元,更是萬眾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創立科考以來,歷代狀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終,共有592人。



所以說古代的狀元真是萬人過獨木橋,萬里挑一啊!而歷代狀元中,大多出身名門望族。他們從小就處在優裕的家庭環境,既有重臣之後,又有名士之家,所謂書香門第就是如此!當然也有寒門子弟,寒門掌機要也是有的,在宋朝以後,宋太祖招攬賢士,比如呂蒙正就是一位,位居宰輔。但是這樣的畢竟不多。



放在現代來講,幾乎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現在所講的高考狀元,簡直就是小兒科,不在一個檔次。但是我們可以從現代的機構來看,勉強扯上關係的,就只有考取狀元后,分授的官職來看,翰林院和國子監有點類似現在的社科院一類的機構,但也不完全準確,你是知道的,現在的社科院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是全國公務員選拔吧!有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難以決出一個狀元。不過古代的狀元只是一個獲得官位的資格,當然考到狀元大多都能為官的,如果考了狀元又當駙馬的,僅一人,不過那哥們也不怎麼幸福。不提也罷!



那麼從文化水平來講,古代的狀元放到現在,相當於國學大師是沒問題的,至少他們在古文化方面比現代人要多,起碼比那些頂著教授,專家頭銜的要多。如果比自然科學那就沒法說了,人家那時候不學化學物理和生物等等的,沒法比啊!但如果講天文地理,易經,中醫或多或少還是懂的,現代人也未必能佔上風!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古代的狀元,是科舉制度下,從縣至中央五級考試,全國第一名,並授予官職,相當於現在,全國公開招考領導幹部的第一名。

科舉制度始於隋朝,經唐、宋不斷完善,至明清時期,形成嚴密完備的公開選拔人才的考試製度。 明、清時,科舉考試分為縣試、院試、鄉試、會試、殿式等層次考試,考取者獲得不同的功名、入學、教學、出仕為官。



一.縣試、府試、院試(省學政主持的考試),童生參加,錄取者稱為生員,始獲得功名,俗稱秀才,秀才只是取得入學及向上層次考試的資格,不能出仕為官;向上考試不第,可搞教育辦私塾謀生。

二.鄉試,省級舉行考試,錄取者稱為舉人,人們習稱老爺,第一名稱解元;

舉人取得向上層次的考試資格外, 可以出仕為官了,多是府、縣教學、主簿一類的八、九品級的佐官,亦有出任知縣主官的,但是很少。

三.會試,禮部(主管外交、教育等事務)舉行考試,錄取者稱為貢士,第一名稱會元,不授官出仕,取得參加殿試資格。

四.殿試,皇帝親自主持考試,對會試錄取者——貢士,分等定級,皆稱進士,分為三甲,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進士及第;二甲若干,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賜同進士出身。

進士皆出仕為官,授予京官者,有擇優進翰林院備皇帝諮詢、學習為仕經驗,含有培養後備幹部之意,也有分發六部及其它官署附官;外放則可為知縣主官或府、州附官。


你看,狀元是全國考試第一名,並授官職,是不是可以相當於現在,全國公開招考領導幹部的第一名!


z山海

現在我們的考試都是地區性的考試,而古代的狀元是全國考試的第一名。

因此古代的狀元和現在一個省的第一名是無法比的。

要是全國一起參加考試的話,全國的第一名就類似古代的狀元了。

古代考狀元和現在的考試也有一些相似之處,都屬於選拔性考試,不過古代的考試比現在的要嚴格,而且要難很多很多。

中國古代考狀元一般經過這幾個等級,童生、生員、舉人、貢士和進士。

古代要想進官場,是必須要考試的(世襲和有關係的例外),而在考試之前,需要確定你讀書人的身份。

要確定這一身份,必須經過縣試和府試,經過這一關你就是讀書人了,而且有一個身份,也就是童生。

有了這重身份,你就可以參加院試了,如果通過院試的考試,你就成為生員了,生員是什麼呢,就是洪秀全的學歷:秀才。

只要你有秀才的學歷,你就可以參加鄉試,鄉試如果你也能夠順利通過,那麼你就有了范進的學歷,也就是舉人。

到舉人這個等級,你就可以前往京師了,這時候你可以和全天下的學子競爭,參加全國人才考試:會試,如果你還很優秀,通過了這個考試,恭喜你成為貢生。

貢生就是為皇上進貢的學生,你能夠親自面見整個天下的掌門人:皇帝,如果你十分十分優秀,那麼你就是全國第一的狀元了。

不過狀元是非常少的哦,據統計從622年誕生的第一個狀元算起,到1904年的最後一個狀元,中國僅僅出了七百多個狀元。

看了考狀元的經歷,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出來了,古代的考狀元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呢?現在的什麼考試都比不過古代的考狀元。要論學霸,還是古代狀元最牛氣!

他們已經不是學霸了,那是學神啊!


史家吟唱

古代的科舉制度和現在的高考程式不同,所以不好說古代的狀元相當於現代的什麼。但簡單類比一下,古代由州縣組織初級考試,成績優異者才叫童生,童生大概就是現在的高中生吧。童生參加省裡學院組織的考試,類似於現在的高考,考上者為秀才,秀才就是現在的大學生吧。秀才參加省裡組織的鄉試,(鄉試主考官都是禮部推薦,皇上欽點的),秀才鄉試考中才是舉人,所以舉人相當於現在的碩士和博士了。舉人參加全國一般三年一次的會試,考中者才是進士,而狀元是會試之中的殿試第一名,和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都要有皇上欽點,稱為天子門生,一甲進士,和後面的二甲前幾名進士一般要授於翰林學士或翰林院待讀學士的,而翰林學士不言而喻就是飽學之士學業成就之人,是國家中樞權力傑關六部尚書侍郎等的後備人選,也是以後各省鄉試主考官的推薦人選,最起碼也相當於現在知名大學的知名教授了,是現在高考各省第一名無法相比的…


東坡弟子

秀才大致相當現在各省的高考狀元

舉人比現在各名牌大學博導要牛得多

進士大約相當於兩院院士

壯元是首席院士或諾貝爾獎獲得者如屠呦呦就是壯元


拳行天下2

我國考試也應全國統一試卷,每省按考生比擇高分錄取,這樣可慢慢使全國教育知識同步,又可看出各省差異所在。北京高校,上海高校所有高校,都是中國人的高校,明知不合理,卻堅持不改,就是更不合理。


手機用戶25716425240

古代狀元是科舉考試殿試的第一名,由皇帝點定,其實不是官職,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資格,同所有的中榜進士一樣。但畢竟是全國的第一名,又由皇帝親點,做官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現在考學沒有全國第一,只有各省第一,所以也產生了許多各省“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