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挖掘出土的酒能喝嗎?

蛋殼騷年

一九八三年,安陽市考古工作隊在市供電局旁邊發現了一處商朝墓葬,裡面有一尊名叫提樑卣的青銅器,考古人員拿出來時裡面還能發出流動液體的悅耳聲音,除了這件文物還有銅予,銅戈、陶器、玉器,而且還有一條牛腿骨。聽清楚,牛腿骨。難道里面裝的是酒?

這不稀奇,文獻記載,商人尚酒。而且在殷墟出土過大量的青銅酒器。不過,出土真酒還是第一次。

後來,考古人員發現提樑卣的頸部有液體滲出,為了搞清楚裡面液體的成分,考古隊決定流取液體拿到北京化驗。按要求一同送到北京還有安陽的地下水,安陽的泉水,以及安陽酒廠的原槳三種標本。

經過權威考古鑑定專家李虎教授的化驗分析,商代提樑卣滴出來的液體和安陽地下水以及現代人釀造的酒液都有區別,關鍵液體中含有乙醇的成份,測試結果表明商代大墓中出土的液體就是同時期的酒。

後來,出土的提樑卣已經被蠟完全密封,裡面還裝有酒液1500克。既然是酒,自然是能喝,關鍵這是文物!一瓶幾十年陳釀的茅臺市場上都要數萬元,這3300年陳釀的酒,誰能喝得起呢?再者,喝了它算毀壞文物嗎?需要法律界定一下。

其實,這樣出土的酒還有很多地方,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酒是1979年從河南信陽地區的羅山縣蟒張後李商代墓葬中發現的,同樣被裝在提樑卣內。

商周的酒採用的是酒麴複式發酵法,釀造的是黃酒,宋代才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才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也就是說,三千年前的酒極有可能是黃酒,度數偏低。


一拍安陽

提這個問題的心可夠大了。

你想一想,出土挖掘的酒,他在那個容器裡,最少都要放幾百年吧。就和這個容器它會發生化學變化,裡邊滲入什麼東西依據容器而定。挖出來之後,他是做文物,用來研究古時候人類的文化習俗,飲食習慣。一般來說是不會讓你喝的,不過你如果偷著喝了,後果自負啊!

酒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有人說酒是陳的香,越陳越好。那是在你保存得當的情況下。但是很多時候出土的酒都是陪葬的。我們知道古時候人喜歡飲酒,這個陪葬的東西,陪他喝酒,不會離這個人太遠。有可能就在他的屍體邊上。

而千百年後這個屍體溶解了,試想一下,溶解的體液之類會不會透過容器滲入酒中呢。因為我們在考古現場的時候都會發現出土屍體附近的土壤顏色和味道會和其他土壤顏色味道區別很大。有很多陪葬的酒器,酒具包含這個酒都是放在屍骨的身邊的。不排除屍體的體液滲入酒中。



這個酒你可以研究,但是希望你不要喝。這個是為你好。

自己想想,我們現在很多東西放一段之後它就會過期。所以說打消這個想法,不要只想著去喝古墓裡的任何東西。畢竟那裡面都是死亡的氣息。

關注行者,享受問答的快樂,我們不一樣。開闊別樣的視野!我真佩服,能提這種問題的人,心真大。


行者視野

我是釀酒師,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點自己的見解。喜歡喝酒的酒友,或想了解酒文化的可以關注我的。

考古挖掘出土的酒能喝嗎?我們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點,酒是有保質期的,不是年代越久,酒質越好。一般品質的酒,保質期為一到兩年。這是針對與純糧酒而言的。

第二點,挖掘出土的盛酒的容器是陶的還是瓷的,不管陶的還是瓷的,其本身有微小的氣孔,酒是必然會揮發掉一部分的。再者,就是古代的陶瓷,含鉛量會不會超標,或其它重金屬含量會不會超標,這是需要進一步檢測的。

第三點,出土時,酒的掩埋深度有一百米嗎?如果只是兩三米,沒有恆溫恆溼的環境不利於酒的長期存儲。

第四點,要分清楚酒的類型,是濃香型白酒,還是清香型白酒,還是醬香型白酒等。以作品鑑。

第五點,要分清那個年代的酒,中國的白酒文化源遠流長,古代對於釀酒的指標沒有約束,比如,古代釀的酒去不去酒頭,因為酒頭裡含大量的甲醇,所以,必須掐酒頭,去酒尾。

第六點,古代釀酒的容器合不合格,包括髮酵池,蒸餾裝備以及與酒接觸的物品。現在的釀酒工藝要求使用314食品級不鏽鋼,古代是沒有不鏽鋼的,如果用鐵器或陶瓷之類的蒸餾酒,那麼酒裡必然含有重金屬。

第七點,古代釀酒的糧食,好糧出好酒,如果糧食用的是黴變的,那將有致癌的危險。

第八點,出土酒的度數,如果酒的度數低於五十度,那麼它本身就沒有殺菌的功能了,很可能酒液裡有細菌感染。

第九點,出土的酒也算是歷史的見證,應該給予合理的保護,酒也是一種文化。

總上所述,出土的酒能不能喝,需要質檢部門的檢測檢驗合格後才能確定能不能喝,再就是,文物保護部門,同不同意將歷史喝到肚子裡。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小見解。



戶外浪漫

之前回答了跟這個差不多的問題,其實能不能喝這事倒不是絕對的,但是喝完有什麼反應這事就不好說了。

從最早的青銅器到後來的罈子裝酒,這個首先密封性就無法保證,你不知道有什麼氣體或者液體進入容器內與酒發生的化學反應。


而且青銅等金屬與酒產生化學反應,在來個重金屬超標。

作為古墓的主人,自然也不希望墓裡的陪葬品被別人拿走,所以裡面有沒有毒也不好說。

最後考古挖掘出來的酒還是最合適放在博物館或者研究人員手裡,不管能不能喝,有沒有人喝過,都不建議輕易去嘗試,畢竟這種風險沒什麼必要。


歡迎大家關注老王說文化!


老王說文化

考古挖掘出土的老酒能喝?

考古挖掘出土的酒能喝嗎?

去過我們茅臺鎮的中國白酒文化城的都知道那裡陳列著我國最老的白酒商周古酒,距今已經存了幾千年。這壺商周古酒出土於河南鹿邑太清宮,商末周初大墓裡。

出土於西安市的西漢古酒。

出土於河北省平山縣,中山國晚期墓葬的戰國古酒。

像這樣的千年老酒不管能不能喝反正我們是不可能喝到的了。這樣的古品是對中國久遠白酒歷史文化和人文歷史最好的見證具有非常巨大的研究價值和歷史價值。不過各位酒友有機會也是可以去看看的,那純淨凌冽的顏色實在讓人陶醉,看著都安逸。

好吧既然千年古酒喝不上了不過我手上可是有不少好酒。下面就分享一下我們自己釀的20年特製醬香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這樣的老酒,是不是頗有幾分戰國酒的姿色。首先我先說明不懂的儘量不要亂說。這個酒一般是看不到是,是我們酒廠經過特殊工藝特製陳釀了20年的老酒專門用來調兌新酒的。所以說很多酒友反應為什麼我的酒比別人的好,我想就是因為這個吧!

出於各種原因我覺得千年古酒還是不要喝了把它留給國家留個整個世界才是它的價值所在!

為藝術而藝術,不會比為喝酒而喝酒更有意義。

為酒友尋覓甘露

為美酒尋找知音


鴻璽說醬酒

即是酒,當然可以喝!!哈哈,不過最好還是復原酒方配料對比!這才是王道!!


叄典藏寶閣

自己家開水涼了兩天,我們都不敢喝。埋在地下上千年的酒,裡面可能含有我們不清楚的,有害的物質,沒有一個專家敢保證這東西是健康的。給我錢,請我喝,我都不敢喝。


429方寸世界

當然能喝,液體嘛,只要你有膽量,又不怕死,什麼液體不能喝呢?只是喝下去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而已。從理智上來說,只要是一個思維正常的人,都不可能去喝這樣的酒;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理智,所以理論上存在有人去喝的概率。比如有人提到的郭沫若,聽說挖出古代的酒,利用自己的權勢要了一點來喝,不知道是不是對身體和意識產生了什麼影響。

但這樣的酒,最好還是當做文物保護起來為好,畢竟那麼久遠的歷史,你一泡尿就沒了,對得起歷史嗎?


徐德文


雨晴的小鎮

關於考古挖的酒有很多定義:

首先觀察,酒瓶外面是否有日期,看是什麼年代的酒。

如果是玻璃瓶,那就是近代的酒,如果是土質外壺,那有可能就是古董了

如果真是古董,記著,千萬別喝,從經濟學的角度講,這酒如果真是古董,那可就價值連城了。還可以作為以後的博物館展示,也是對古代的一種發覺。讓現代人學習。

一般會有很多人將酒直接掩埋在土地裡面,這樣陳良的酒口感很好。如果發現是現代人埋的酒,只要外包裝未損壞,既可以品嚐。但是聯繫少量,以免引起不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