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到宋初中國的頑疾,這群人廢皇帝殺百官,最後卻成為一群廢物

說起來唐末五代到宋初,當時中國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換皇帝像換衣服,一個國家取代另一個國家如同吃飯,走馬燈一樣的節度使軍閥先後登場,戰爭頻繁,社會動盪。

無論是強大的沙陀領導人還是漢族政治家,無論是軍事強人還是政壇老手,都對這一頑疾束手無策,任由其擺佈自己。

釀成這一現象人就是當時的精銳部隊“親兵禁軍”,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唐末五代到宋初,這些驕兵悍將為什麼能夠有驕橫跋扈,他們都做了什麼,最後又是怎麼被制伏的呢?

唐末到宋初中國的頑疾,這群人廢皇帝殺百官,最後卻成為一群廢物

親兵驕橫局面的形成大約是始於唐玄宗時代,當時隋唐以來的府兵制和徵兵制開始瓦解,軍隊士卒戰鬥力減弱,逃亡嚴重,為了應對這種局面,唐朝開始實行募兵制。

牙兵就是所謂的近衛軍、親兵、宿衛兵,簡言之,就是將領最親近的軍隊,其性質是純粹的人身依附關係,是私兵。

募兵制下的軍隊職業化,戰鬥力強,但弊端就是地方將領尤其是北方邊鎮的將領開始擁兵自重。

安史之亂就是由於安祿山掌握了一支精銳的牙軍,充當自己的反叛先鋒,震懾部隊。

安史之亂後,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無可逆轉,牙兵越發膨脹。

到了黃巢起義之後,唐朝衰亡,牙兵發展到了巔峰,影響了中國歷史上百年。

唐末到宋初中國的頑疾,這群人廢皇帝殺百官,最後卻成為一群廢物

唐末五代著名的牙兵比如李克用的沙陀“鴉兒軍”,魏博鎮的親兵和銀槍效節軍,後梁的廳子都、落雁都、天興軍,李嗣源的橫衝都,後唐莊宗的李存勖的金槍都,石敬瑭的天威軍,楊行密的黑雲都,前蜀的親騎都、決雲都等等,直到當時的禁軍侍衛親軍和殿前軍等等。

這林林總總的牙兵構成了各個軍事集團的核心力量,本來,牙兵作為節度使親自挑選的精銳部隊,本該無條件服從節度使一人,宣誓效忠。

但是,事實卻相反,唐末五代牙兵跋扈是出了名的,牙兵形成小的團體,中下層軍官稍稍鼓動就會掀起軍隊的譁變,進而演變成軍事政變,挾持甚至殺死皇帝和節度使,小則分裂割據,大則改朝換代。

五代時期,後梁太祖朱溫、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後漢隱帝劉承祐都直接或者間接死於親兵之亂,後梁後唐後漢後周幾乎無一不是亡於牙兵兵變!

可見,牙兵的囂張跋扈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但文官大臣卻束手無策,只有眼睜睜看著亂兵胡鬧。

唐末到宋初中國的頑疾,這群人廢皇帝殺百官,最後卻成為一群廢物

最終,這種局面被宋太祖趙匡胤改變了,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宋朝第一代開國功勳將領的兵權,然後將天下精銳收歸中央禁軍,將調兵權指揮權完全分離,皇帝直接控制禁軍,並削弱地方勢力,將地方財權兵權和政權大部分收歸中央政府,由文人管理地方和統帥軍隊,軍隊中又設置太監監軍以備不測。

至此,唐末五代以來的牙兵弊端被一掃而空,宋朝也得以安穩的度過了一百年。

只不過,宋朝矯枉過正,北宋禁軍數量驚人,耗費巨資,但是卻戰鬥力低下,末期更是丟人現眼,最終,諾大的中國面對敵人入侵竟然沒有足夠的禦敵之兵,皇帝做了俘虜,國家也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