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邢臺」唐末,邢州城下的那場戰事

唐朝以後,中國歷史上又出現了半個多世紀的分裂時期,史稱“五代十國”。可你是否知道?唐末,發生在邢臺的那場朱溫與李克用兩大藩鎮勢力之間的瘋狂廝殺與爭奪,竟然是形成這一歷史格局的肇端!

「历史上的邢台」唐末,邢州城下的那场战事

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唐王朝,風雨飄搖,大廈將傾,正一步步走向窮途末路。特別是,風起雲湧的黃巢起義也正在一天天迫近皇城長安。唐廣明元年(880)十二月初五日,內外交困、走投無路的唐僖宗草草散朝,即倉皇撤離長安出逃。不久,黃巢率起義大軍浩浩蕩蕩開進長安,宣佈建立“大齊”。在這地覆天翻的歷史時刻,黃巢的那首不失為千古絕唱的吟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確實反映了那滿城金甲、香透長安、威風壯觀的景象。然而,黃巢只顧歡慶勝利,卻未乘勝對敵追擊,掃清四圍,擴大勝利,以致給敵人留下喘息之機,使唐軍不久又集結力量,再整旗鼓,捲土重來,進犯長安,向起義軍發起反擊。

「历史上的邢台」唐末,邢州城下的那场战事

朱溫

此時,黃巢部將朱溫在長安東南的同州正與唐軍作戰,三面受敵,情勢危急,接連請求黃巢派兵增援無果,而生怨恨。加之其見“大齊”形勢日蹙,即心生動搖,遂起反意,於是,叛變降唐,成為鷹犬。在成都的唐僖宗聞訊大喜,立即下詔,授朱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並賜名全忠。自此,朱全忠開始瘋狂鎮壓起義軍,所到之處大行殺掠,毫不手軟,為唐立下赫赫戰功,被任命為宣武節度使,後受封魏王,割據中原,左右朝政,權傾朝野。

李克用本為沙陀(突厥一支)貴族胡將,原於雁門擁兵割據,後被唐朝招入關中鎮壓黃巢起義軍,他金戈鐵馬,率先攻入長安,立下汗馬功勞,被唐僖宗任命為河東節度使,後封晉王,割據山西,挾持朝廷,威震四方。

「历史上的邢台」唐末,邢州城下的那场战事

李克用

中和四年(884),朱全忠懾於黃巢軍的威勢,加之其糧草軍需不足,即向李克用求援救急,邀李共同鎮壓黃巢起義軍。李克用積極響應,立即率軍南下,與朱全忠合兵對黃巢起義軍進行圍剿。歷經激戰,黃巢15萬起義軍被迫撤離長安,退至河南南部。金統五年(884)六月,黃巢率殘部千餘人退入山東泰山地帶,在虎狼谷(今山東萊蕪)戰敗犧牲。轟轟烈烈歷時10年的黃巢起義就此落下帷幕。

朱全忠為感謝李克用,遂於汴州上源驛大排酒宴,對其盛情款待。而李克用卻自以為功高兵強,不可一世,酒席間竟對朱傲慢無禮,語多不遜,使朱全忠心憤難平,忍無可忍。入夜,朱即趁李克用喝得爛醉如泥,斷然發兵包圍驛館,大動干戈,欲將其徹底消滅而後快。危急中李克用被親兵拉入床下,用涼水將其潑醒,李克用方挽弓而起,逾牆突圍,死裡逃生,隻身逃歸大營。而其侍衛三百,已全部戰死。

從此,朱全忠、李克用反目為仇,不共戴天,他們像發瘋一樣相互攻伐,以致戰爭連年不止,烽火經久不熄,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唐王朝利用朱全忠、李克用的力量鎮壓了黃巢起義,緩解了政治危機,但是,經歷了黃巢起義沉重打擊的唐王朝,也已一蹶不振,奄奄一息。而藩鎮勢力則再次惡性膨脹,勢不可制。於是,長期以來,左右政局的已不再是皇帝,而是以朱全忠、李克用為主要代表的藩鎮勢力。皇帝在這兩個強大的藩鎮勢力的夾縫中求生存,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當然不敢評斷是非曲直,只能屈意調解周旋,從而淪為傀儡。曾經無限輝煌強盛的唐王朝,如今已日薄西山,名存實亡。

「历史上的邢台」唐末,邢州城下的那场战事

唐昭宗

朱全忠、李克用兩股強大的藩鎮勢力為奪取國家最高權力,競相稱雄,瘋狂廝殺,致使國無寧日,長達30年之久,而邢州(今邢臺市)就是他們激烈爭奪的主要地區。

2

唐廣明二年(881),駐守潞州(今山西省長治市)的昭義軍節度使、邢州人孟方立也許是出於對家鄉的偏愛,將軍部遷駐邢州,卻遭到軍中潞州人的反對和不滿,於是他們暗中向割據晉地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尋求支持,以達昭義軍遷回潞州之目的。李克用深知邢州的戰略地位,認為這是佔據邢州的天賜良機,便欣然應允。遂即令其弟李克修率軍討伐孟方立,先攻佔洺州、磁州,以及邯鄲、武安、沙河諸縣,而後包圍邢州。面對李克用的猛烈攻擊,孟方立派大將馬溉、袁奉韜率軍禦敵,結果均兵敗被擒。至此,孟見邢州被圍,形勢危急,料城池難以保全,伏劍自盡。

「历史上的邢台」唐末,邢州城下的那场战事

孟立方

孟方立弟孟遷頗具謀略,素得人心,被眾將推舉,繼任昭義軍節度使。孟遷當機立斷,決定向割據中原的同華節度使朱全忠求救。朱當然明白李克用攻邢的戰略意圖。於是決定對邢寸土必得,毫不相讓。即令部將王虔裕率精甲數萬北上救邢。於是,一場爭奪廝殺就此拉開序幕。

對於朱全忠的動向,李克用當然不肯默然視之,即刻東出太行,搶先對邢發起凌厲攻勢。據守邢州的孟遷在沙陀鐵騎連續悍烈的攻擊下漸感不支,而朱全忠的援軍尚未趕至,情勢十分危急,戰至彈盡糧絕,終於被迫舉城投降,邢州遂歸於李克用之手。

李克用為將邢州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即入朝脅迫唐昭宗詔封其義子李存孝出任邢洺節度使。然而李存孝上任後,慮及朱全忠在政治、軍事實力上比李克用佔有更大優勢,為自身安全之計,即上表唐昭宗,以邢、洺、磁三州歸順朝廷。李克用聞知勃然大怒,於是父子反目成仇。李克用遂親率大軍攻邢問罪,討伐李存孝。李存孝自恃邢州城堅兵壯糧足,也毫不示弱,展開頑強抵抗,同時積極與鎮州、盧龍等藩鎮結盟,請求救援,以牽制李克用。

892年正月和次年九月,成德節度使王鎔和盧龍節度使李匡威先後合兵十萬,攻堯山,救邢州,雖均被李克用擊退,但卻分散了邢州的壓力。於是,邢州巋然不動,眾志成城。

李克用見邢州一時難以攻下,即於城池四周挖溝築壘,擬對邢州長期圍困,打持久戰。李存孝也不肯坐以待斃,而是屢屢出兵襲擾破壞,使李克用溝壘久久難以完成。

兵不厭詐。李克用大造與論,詐稱退兵。李存孝信以為真,於是不再出兵襲擾,而堅守不出,以守為攻。李克用卻抓緊時機,於夜間密秘突擊施工,使溝壘迅速告竣,終於完成對邢州的徹底圍困與封鎖。半年後,邢州城內糧盡,李存孝只好向這位昔日的義父投降謝罪,以求寬恕。而義父則毫不客氣地把李存孝囚至晉陽,將其車裂而死,遂以馬師素為邢州節度使。邢州即復歸李克用之手。

對此,朱全忠無法容忍,發誓奪回邢州。唐光化元年(898)4月,朱全忠即令大將葛從周率軍展開攻邢戰役,相繼奪回邢、洺、磁三州,並以葛為邢州節度使。

9月,不甘認輸的李克用又以李嗣昭、周德威兩員大將率步騎兩萬出青山口(今內丘境內),企圖奪回邢、洺、磁三州,一場大戰在所難免。10月,兩軍激戰,朱全忠擊敗李克用,邢州仍屬朱全忠。

氣急敗壞的李克用難以嚥下這口惡氣,只好故伎重演,再次進宮逼唐昭宗詔令對朱全忠進行討伐。朱全忠則坦然以對,將泰寧之兵屯集邢州以防李克用,致李連年攻邢不克。

900年7月,李克用以李嗣昭率軍攻邢州之堯山,進至內丘,攻佔洺州。朱全忠則以大將葛從周率軍3萬圍擊洺州,李嗣昭棄城而退,過青山口又中葛從周所設埋伏,幾乎全軍覆沒……

與此同時,朱全忠為防備皇帝再被李克用挾持利用,乾脆遷都洛陽(洛陽為朱全忠地盤),將唐昭宗牢牢抓在自己手裡,比李克用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遷徙中,老百姓見昭宗而夾道歡呼“萬歲”,昭宗則闇然流淚說:“再不要喊萬歲,我已不再是你們的主子了!”他哀嘆道:“我此次漂泊,還不知何處是歸宿!”

從此,朱全忠“挾天子以令諸侯”,更加聲威顯赫。長期以來,皇帝手下的宦官集團與朝官集團,爭相以皇帝為手中的政治籌碼,而企圖實現獨攬朝綱,因而爭鬥不止,勢同水火,愈演愈烈,以致國無寧日。此時,朱全忠乾脆就將宦官統統殺死,將朝官全部投進黃河,於是,南衙北司盡皆消除。

「历史上的邢台」唐末,邢州城下的那场战事

不久,朱全忠便策劃將唐昭宗殺害,還假惺惺跪在靈柩前痛哭流涕。隨即又立一個13歲的小皇帝取而代之,即為昭宣帝。三年後。小皇帝被迫向朱全忠奉上玉璽,表演了一出“禪讓”的鬧劇。於是,歷經近三百年曆史的大唐王朝就此滅亡。

朱全忠逐改名朱晃,稱起皇帝來,是為梁太祖,立國號“梁”,史稱後梁,建都汴州,改稱開封府。於是,各割據政權爭相效尤,紛然立國稱帝,國家肢解,天下分裂,歷史上被稱為五代十國的時期開始了。

3

朱晃稱帝第二年,李克用死了,但是,朱晃、李克用對邢州的爭奪並未停止。李克用的兒子——晉王李存勖是個善於騎馬射箭的武夫,勇於作戰是其所長。他繼承父親遺志,繼續同朱晃逐鹿中原,爭奪邢州,進行較量。

後梁開平四年(910)十二月,朱晃詔令各路兵馬4萬彙集邢州,待命迎擊李存勖。次年正月,梁、晉大軍在柏鄉、高邑一帶展開大戰,結果,梁軍主力竟被晉軍打得落花流水,傷亡慘重,從此,雙方的軍事優勢開始從梁方轉至晉方。

對此,朱晃心頗不甘,即於次年親率50萬大軍北上,同晉軍再次爭鋒,企圖挽回局面,以報柏鄉之戰的一箭之仇,迴歸昔日輝煌。然而,經歷了上次戰敗的梁軍將士竟然懼晉如虎,聞風喪膽,尚未交兵,就聽有人喊“晉軍來了”,即紛紛逃命,潰不成軍,慘敗而歸。朱晃後來才知道,原來與梁軍前鋒遭遇的,只不過是晉軍一支幾百人的巡邏隊,不禁又羞又惱,回到洛陽即一病不起。臨危,他對近臣說:“我死了,兒子們怕都不是李存勖的對手,我死無葬身之地了!”哭得一塌糊塗,不久便一命嗚呼。

916年6月,李存勖再次發兵攻打邢州,梁駐守邢州的節度使閻寶奮力抵禦,邢州固若金湯,晉軍久攻不克。此時,梁將張溫奉命率兵五百北上助閻寶守邢,卻途中反戈降晉,轉投晉陽。不久,李存勖親率大軍攻邢,勢在必得。李存勖即以張溫先赴邢州,力勸閻寶歸降,於是,閻寶舉城降晉,從此,邢州即長期歸晉所屬。

923年,李存勖率軍一舉攻陷開封,夷滅朱晃家族,盡砍朱溫陵前之松柏樹木,剷平陵墓封丘仲翁,幾欲掘屍焚骨,世仇族恨,終於得報。

梁亡。李存勖則取而代之,稱帝立國,是為莊宗,國號“唐”,史稱後唐。至此,邢州歷時30年之久的那場噩夢也終於結束。

然而,昔日繁華的邢州,在經歷了這30年長期戰亂的破壞,已被徹底摧毀:殘垣斷壁,焦土遍野。據史載,城內百姓逃亡流散,“半為俘馘”,城外“野無稼穡”,滿目荒涼。通往各地的大道上流浪著大批的饑民,路旁橫臥的屍體隨處可見。到處是哭天號地的悲聲。(來源:邢臺市全媒體中心 編輯:劉山杉 青媒編輯:賈丹琿 責編:張永忠 監製:耿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