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辩解可以“自圆其说”吗

文/依云

01/认知失调你的辩解可以“自圆其说”吗

人人都有认知失调。出于天性,人的惯性思维是用直觉去思考,而直觉往往都是短视的,看不到长远的利益,就比如面对生存时,眼前利益可以保证你先存活,必定是以先度过眼前的难关为主。

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权宜之计,怕的就是我们很容易就会把它作为自己的思维定式,认知层面从此锁定在这个位置。

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在做某种选择时,明明知道这样做对自己并无好处,却依然会这样去选择。

记得我小时候,村里还存有重男轻女的偏见,大部分的家庭都是让男孩读书读的久,女孩子初中毕业,便会让孩子失学在家,要么没几年随便找个人家嫁了,要么就跟随外出打工的大军,挣钱补贴家用,或供弟弟妹妹上学。

A看B,B看C,家家似乎都在比,谁家的娃挣得多,即使有几个成绩好的,明明可以走的更远的,也是不情愿的被父母在学业上叫停。

在当时,的确是看得见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可毁掉的却是女孩们一生的未来。

纵观那些家里以孩子学业为重的家庭,不管家里富裕与否,很多年后,孩子无论在远见、眼界和事业上,都会胜人一筹。

当一个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时,她才能接触到更优质的人群,当一起玩大的张二妮早早嫁做人妇,在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步入高等教育学府的同伴,早已经在职场上叱咤风云,翻云覆雨。

人生如果是一盘棋,只顾眼前利益,不纵观全局,必然就会落得个满盘皆输的下场。

02/理性的力量你的辩解可以“自圆其说”吗

当一个人的思维定在了某个层面时,想要改变是很难的。

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聪明人则会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

惯于用理性思考和深度思考的人,可以动用深度推理能力去分析利弊和本质,对于不确定的因素可以通过收集更多信息来弥补,可以尽可能真实和利用科学的工具去模拟虚拟的失败,从而避免在现实中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做,往往结果不同。

我们的大脑进化过程都是跟着时代不断堆砌和叠加的,吸收快的人,便能很快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走在他人前列,而吸收慢,或者压根就不想接受新事物的人,便会更大程度上的受到以往生活模式的影响,甚至会被以前的思维定式控制。

当社会日益进步,人的思维却不进步时,是非常可怕的,慢慢就会形成固执的心理,从此在自己的执念里越陷越深。

人本身对事物都是有自己认知和评价的,这种评价多半是依赖于其自身的经验。所以每个人的经历和经验的不同,会让不同的人处理同一件事时的结果,有了千差万别。

03/为自己辩解你的辩解可以“自圆其说”吗

当一个人的做法或观点不被别人接受时,我们的理性大脑会立刻对此做一番分析,并会对自己做一些“自圆其说”的辩解。

比如我们有一天打乱了自己的计划,,就会给自己一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理由;

比如我们没有完成既定的任务时,便转去做其他时,便会给自己一个“人总要学会适当调剂”的理由;

比如我们读书读不下去时,便会给自己一个“这类书也许不适合我”的理由;

比如我们和他人争执,即使自己有错,也会给自己一个证明自己的理由。

……

如果我们在听到别人的道理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心理上的倾向,那么即便别人给出一个有一定说服力的理由,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我们也会竭力为自己辩护;又由于世界是复杂的,所以我们几乎总是能够找到辩护的借口。

04/深度理性思考

我们对于事物的思考深度常常是不够的,在浅层次的思考了之后,如果我们的情绪系统或者直觉已经给出了倾向,那么很少有人会继续深入地思考,便开始转向着手行动。这往往就是失败的起源。

那么,该怎么做呢?

1、 培养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无论是思维还是认知,都要与时俱进,当你的大脑习惯了深度思考问题时,在遇到某事时,你想停都停不下来;

2、 时常反观自省。人最大的无知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自知。就是明明不知道的东西却坚持自己是正确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实中我们总会遇到“鸡同鸭讲”的状况,聪明的人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多方分析,而不是坚持自己的立场;

3、 要不断摄取更多正确的知识。有些时候,我们面对某事无能无力,不是因为自己无能,而是因为未曾接触过,所以根本没有方法可言,别说做的完美了,连理解都费劲。 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不可掉入“根本不知道自己不懂”的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