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紅豆薏米粥可以祛溼,為什麼感覺沒效果?

用戶95544686491

您好,作為一箇中醫資深愛好者,同時也是一個長期受脾胃問題困擾的女孩,想給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經驗。

溼氣重導致腹脹腹瀉,身體浮腫,月經不調等,很多朋友問:服了很多紅豆薏米還是不管用呢,其實去溼的訣竅是要把氣補上來,氣足了,身體自然有足夠的力量把溼氣排除去了。所以喝薏米紅豆粥水去溼時,加點黃芪補氣,則效果更佳。


感覺一說起除溼氣,對應的就是紅豆薏米粥,可以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薏米其實性寒,特別是孕婦是絕對不可以碰的。但是我覺得像我們普通人,本身有些就脾胃虛寒,這個粥一喝就得不償失了。



方子是好方子,不代表人人都適合哦。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對方子進行一些加減法,就能對症治療啦。


  1. 有的人體質偏寒,可以加一點溫補的食物,比如桂圓,大棗。

  2. 有的人失眠,就可以加一點蓮子,百合。
  3. 有的人女性朋友痛經,可以去掉薏米,就熬點紅豆湯,加入生薑,大棗,紅糖。
  4. 有的人腎虛,可以在薏米紅豆粥里加入一些黑豆,因為黑色入腎,黑豆又像腎形,以形補形。

在我自己看來,凡事都需要變通,如果單純地聽信他人建議,可能不是最適合自己的哦~


獸醫胡馨er

中醫認為脾對人體排溼有著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脾。溼氣之所以存在,那是因為脾化溼功能減弱了,導致溼氣積存太多了,所以在祛溼的時候也需要健脾,清熱,去溼氣。

說到祛溼很多人都喝紅豆薏米粥,但是喝了多少都不管用。原因很簡單紅豆用錯了,中醫說的紅豆是赤小豆,紅豆是圓的,赤小豆是細長的,估計很多人都認錯了,關鍵記住一點,祛溼最重要的是要健脾。

想要徹底祛溼還要從根源入手,簡單的說也就是隻有脾健了,才能清熱、祛溼!

一箇中醫流傳百年的祛溼小方--冬菊火麻茶,對症了祛溼很簡單

冬菊火麻茶(麻仁,梔子,人參,冬瓜,砂仁,線葉金雀花,顯脈旋覆花,金銀花,茯苓,紫蘇,佛手,葛根,桔梗等20味中藥)是一款祛溼效果極好的茶飲。

這款茶配料眾多,對內調理脾,胃,肺,腎;對外消除溼氣引發的嗓子發癢,口乾,口苦,頭暈頭痛,滿臉起痘,大便糖稀,皮膚溼疹等等表症,而且常常幾天就能見效。

我以前也是溼氣重,喝了3天最明顯的一個感覺就是大便成形了了,後來一直堅持喝了4周才清除完體內溼氣,堅持喝了這麼久終於我的溼氣終於下去了。不過每個人體質不同,食療見效的時間也會有差異。


安康慕養生堂

春光明媚,短暫的回暖期過後,冷暖空氣的交鋒,雖然降雨不算厲害,春季的潮溼降雨時無法避免的。

過於潮溼的空氣讓人體由內到外都有不適反應。感冒發燒、呼吸道感染、腸胃不適、胃口不佳等各種不適迎面襲來,這都是溼氣過重導致的,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除溼呢?接下來就一起往下看!

溼氣是怎麼偷偷潛入我們的身體的?

1、外因淋雨下水、居處潮溼、冒受霧露等而形成,如秋冬過早晨練,長期夜晚洗澡游泳,長期水中作業,久居地下室等,此為外溼。

2、內因思慮過度,身體勞累,氣血虧虛,導致脾失健運,水液不能正常輸布而化為溼濁,或多食油膩、甜膩,嗜酒飲冷等而溼濁內生,此為內溼。

打嗝腹脹、關節疼痛竟因溼氣過重?

溼氣雖然是正常的,但是過盛時也會成為當季的致病因素之一,中醫學認為,“溼邪”是“六淫”(風、寒、暑、溼、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之一,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

比如“溼邪”,可能引起身體沉重、疼痛,尤其是關節伸縮不順,引發腰背病或關節痛;內溼則表現為脾胃不佳,尤其是本身脾胃就不好的人,口淡、食慾下降,胸腹感到很悶,容易發生拉肚子、功能性胃腸炎發作的情況。

生活在繁忙生活中的都市白領,腸胃多少都有點不佳,有的人的胃腸病已成為了長期困擾的煩惱。還有的人會出現打嗝,腹部脹得難受,這些都是消化不良的症狀。

體內有溼不用怕,學會這3個食療方輕鬆祛溼!

1、燕麥蜜豆荷包蛋

食材:燕麥片20g、蜜豆適量、雞蛋適量、牛奶適量

做法:取一個砂鍋(保溫性能好),普通鍋子也行,稍多放點水,燒開;水燒開後,關火,將雞蛋打入鍋內(水沸的時候別打雞蛋,沸騰的水花容易將雞蛋衝散);將蓋子蓋上,燜5分鐘左右(根據個人喜好決定時間,喜好糖心蛋,大約4-5分鐘即可,喜歡全熟,可以再多會時間);打開蓋子,發現荷包蛋已經做好了,牛奶煮沸,立即關火;倒入蜜豆,攪拌均勻;即食燕麥片倒入碗底,將荷包蛋舀入碗內。

2、蘋果枸杞紅糖小米粥

食材:蘋果1個、小米50g、紅糖適量、枸杞適量

做法:準備好小米、枸杞、紅糖、蘋果;將小米用清水清洗乾淨;蘋果去皮切成塊;將小米和蘋果再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湯鍋中,大火煮開轉小火煮至20分鐘;加入枸杞和紅糖;繼續小火煮至10分鐘即可。

3、紅豆蓮藕湯

食材:蓮藕1節、紅豆100g、清水適量

做法:準備好食材;將紅豆洗淨,用清水浸四十分鐘;蓮藕洗淨,批去皮洗淨,切件;將蓮藕、紅豆放入煮鍋中,一次性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滾;揭蓋,關火;整鍋倒入預先預熱好的電燉鍋內;蓋鍋蓋,通電;大火燉2小時,喜歡鹹的可以下鹽調味,吃淡的無須下鹽。

溼氣的中藥調理法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食療法僅僅適用於輕度溼氣患者,食療法雖然療效還可以,但需要長時間食用,對於一些希望快點祛溼,擺脫溼氣煩惱的患者來說,週期太長而且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所以建議大家還是選擇專業療法來祛除溼氣,能夠快速祛溼。

我國對正統的傳統醫學是大力推廣的。無數的中醫瑰寶被授予各種各樣的認證稱號。比如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旦獲得這樣的稱號,就代表是國家和口碑的雙重保證,可以放心的去用來康復調理。對於溼氣來說,也有這樣的存在,比如——肖淑之,夫陽清溼飲,是中原地區肖氏家族世代相傳的良方,得到國家認證已經有200餘年了,效果享譽全國。

它含有薏苡仁、茯苓、赤小豆、雞內金、芡實等二十四味上等藥材,經過“三煎三榨”後再慢火熬製,最後以蜂蜜收膏製作而成,上等膏滋有“滴水成珠”的效果,膏方64倍濃縮且保留藥材精華,比普通茶飲更易吸收,可以有效發揮藥材最大的功效,每天只需取適量沖水即可,食用方便,口感潤滑。

很多溼氣患者服用兩三天就有明顯的效果,例如排便順暢,四肢不再感覺沉重,精神氣色也逐漸好轉,祛溼效果聞名遐邇,其不僅能去除體內溼氣,還能調節人體機理平衡,增強人體抵抗力,所以深受廣大溼友的好評,此膏滋已在國家食藥監局備案,對於國內的患者而言足不出戶就可以收到,但對於國外的患者來說,郵寄有些困難。

春天排溼注意這8點

排溼主要注意到以下8點,可以有效減少不適:

1、不要久居潮溼之地,儘量不要到外面潮溼的地方勞作。

2、溼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進行通風。

3、注意室內的抽風和抽溼。

4、即使衣服難幹也不要勉強穿不幹的衣服。

5、潮溼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

6、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溼食物,如薏米、山藥、紅棗等,適當溫補,讓溼氣隨大小便外排。

7、平時容易出現多汗、反覆感冒的氣虛患者,為提高免疫力,可以吃些山藥和大棗。

8、喜歡“春困”的人,應多吃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如胡蘿蔔、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對於胃口不佳的人,可適當吃些山楂等開胃食物。


德麗絲-美食達


男兒志在四方9857

中醫把導致疾病的因素分為四類,外因、內因、病理產物、和其它病因。外因,就是中醫中的外感六淫,即風、寒、署、溼、燥、火。其中溼與脾的關係最為密切。這也就說明我們在祛溼的同時,必須調理脾胃,健脾,二者同時進行,才可以。

有一句話這麼說的:“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也就說明了溼氣非常難去。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山打牛。

人們常說的紅豆薏米粥可以祛溼,這裡說的紅豆為“赤小豆”,要注意別弄錯了。還需要堅持。建議人們在吃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健脾。

溼氣的積累為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那麼祛除也是需要時間的,並不是吃一頓兩頓就能感覺那麼明顯。畢竟食物不屬於藥物調理,我們沒有醫生的配方,沒有藥物那麼明顯的作用,所以需要堅持長久才可以。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有好的作息、飲食習慣,避免傷身體更多。


祛溼方法很多,比如:紅豆薏米粥、相關的茶飲、拔罐等等,相信很多人也都瞭解,重點是適合自己的,能夠讓自己堅持下去的才是最好、最適合自己的。


營養師春暉

紅豆薏米粥祛溼感覺沒效果,一是每個人體質不一樣,二是白薏米屬寒性,所以日常煲湯也好,打成粉喝也好,都是無法祛除其中的寒氣的。

【三招排溼毒】按摩這3個部位可以排溼毒

1.腋窩極泉穴可去心臟的鬱火毒素,可常按揉

2.肘窩有咽喉腫痛,心煩心熱,口腔潰瘍,失眠多夢等症時,可在肘窩的位置拍打5至10分鐘,每隔1周拍打1次

3.膝窩中心點上的委中穴,走的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溼通道,拍打此處5至10分鐘,每隔1周拍打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