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勞動法規定:這項工資不能扣,工資條需明細每一位員工

現在,很多員工的工資收入都包含了很多類別,除了基本工資外,還有津貼、獎金、加班工資等。

什麼是基本工資

基本工資,即勞動者所得工資額的基本組成部分。

基本工資,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的工資標準支付,較之津貼、獎金、加班工資等具有相對穩定性。具體來說,基本工資是根據員工所在職位、能力、價值核定的薪資。

注意:基本工資不包括五險一金。

2018勞動法規定:這項工資不能扣,工資條需明細每一位員工

基本工資與全額工資

勞動者基本工資是根據勞動合同約定或國家及企業規章制度規定的工資標準計算的工資。例如工資總額組成中的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就是基本工資。

具體地說,實行結構工資制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崗位)工資均屬基本工資。除此之外,全額工資還包括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等等。

基本工資影響因素

確定基本工資的主要條件是:社會和企業的經濟水平,企業的勞動條件狀況,生產、工作崗位勞動的繁重程度和複雜程度等。

在同等的情況下,職工基本工資的多少,一般反映他們之間的工作能力、業務技術水平和擔負職責的差異。

2018勞動法規定:這項工資不能扣,工資條需明細每一位員工

關於基本工資,還需要注意

一般來說,基本工資具有相對穩定性,是員工工作待遇的重要保障。關於基本工資,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基本工資過低,可能導致員工被迫加班

為了獲取最大利潤,用人單位往往在勞動者的工資構成上想辦法。

因此,簽訂勞動合同時,需要留意工資總額的構成。

最低工資是勞動者的應發工資,而不是實發工資。

應發工資=基本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勞動者因個人原因缺勤或曠工造成的工資或者獎金減少的部分。

2018勞動法規定:這項工資不能扣,工資條需明細每一位員工

因此,基本工資並不等同於最低工資。對於每位員工來說,工資就是我們最關心的沒有之一。每個月工資一到賬,我們都會關注實際發放的工資數額,如果和我們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數額不一樣,我們只要看到了工資條,就能搞清楚這些問題,所以工資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有一些公司以保護員工隱私為由,拒絕給員工發放工資條。近日,信之源律所田律師介紹,不發放工資條屬於違法行為。

原勞動部發布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要求:

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並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應向勞動者提供一份其個人的工資清單。

①工資條包括什麼?

一般來說,一個簡單的工資條通常包括9個項目:

工號、職工姓名、基本工資、職務工資、福利費、住房基金、應發工資、個人所得稅和實發工資。

②拿到工資條看什麼?

首先要核對總額和分項是否正確,工資條拿到手後,可以對照看上面的數字是否按勞動合同簽訂的數額足值發放。

③要注意那些細節?

首先扣款項目一定要看仔細,一般來說,企業為員工繳納的社會保險為“五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由於後兩者個人不必繳納,因此,反映到工資條上,個人扣款就只有前三項。

④學會計算個人所得稅扣款

個人所得稅的徵收以一定的工資起點為標準,目前的起徵標準為3500元,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怎麼得出來的。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應該是: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五險一金”個人繳存部分-30%交通補貼-20%通訊補貼-起徵點。

⑤工資條是維權的重要憑證

工資條不僅對認定企業是否按時發放工資起到憑證作用,而且在產生糾紛時也是勞動仲裁的重要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